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東莞 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幸福指數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2日 06: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設施全覆蓋 功能真發揮 運行重特色
東莞 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幸福指數

  知道東莞是製造業名城的人多,了解其文化生活的少。

  每當夜幕降臨,廣東東莞這座具有1700多年曆史的“千年古邑”,近代“虎門銷煙”發生地城市,就展現了她另一種魅力:成千上萬的外來工匯集在500多個城鎮文化廣場上,或歌或舞;市、鎮(街)、村(社區)大大小小590個公共圖書館(室)明亮的燈光下,擠滿了求知若渴的農民工……

  這就是東莞的廣場文化和圖書館文化一瞥。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介紹,東莞加快文化名城建設,主要立足東莞實際,突出“産業特色”和“新莞人特色”,推進文化與産業滲透融合,塑造開放、包容、和諧進取的城市文化精神。

  近10年來,東莞大力推進公共文化建設,已形成市、鎮、村3級文化設施和活動網絡體系。産業特色與文化傳統融合,構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

  讓文化服務提升城市品位

  有錢不等於有文化,但有錢可以辦文化。

  綠樹成蔭,噴泉激舞,孩子們呼朋引伴,老年人攜手相隨……這一和諧畫面來自於長安鎮沙頭社區金沙廣場。當你來到這個群眾休閒的地方,會驚嘆原來村一級的公共文化設施也可以建得這般美。在東莞,這樣熱鬧的村級文化活動廣場有300多個。

  “東莞不能做文化沙漠。要讓人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務。”東莞人這樣説。

  為此,東莞全力打造“圖書館之城、博物館之城、廣場文化之城”的文化新城建設,將文化建設納入各級黨政班子年度量化考核指標,提升東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2003年以來,東莞市文化文物事業費佔本地財政總支出的比重超過1%,近幾年市鎮村三級投入文化設施建設超過70億元。

  短短幾年,東莞市一級文化設施建設大跨越。投資20多億元先後建起了市中心廣場、東莞展覽館、東莞圖書館等12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博物館31座,成為滿足廣大市民文化娛樂及高品位文化享受的重要平臺。

  東莞的基層文化考評機制,使村、鎮一級特別重視對文化設施的投入建設和對文化活動的組織策劃;基層文化建設形成月報進度,月月督辦,問責和考核評比互動。圖書館實施的總分館制又使圖書網點覆蓋全市。

  “東莞提出全市城鄉群眾人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務。”東莞市副市長嚴小康介紹説,2011年,東莞按照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標準開展“文化惠民”,重點推進村(社區)“五個有”建設,即有一個不少於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室、有一個村(社區)圖書室或農家書屋、有一個1000平方米的文體廣場、有一個文化信息服務網點或公共電子閱覽室、有一批文化活動和體育健身器材。2011年底,優先解決驗收全市188個未達標的村(社區)文化設施建設。

  定機制激活文化設施功能

  讓文化活動激活城市靈魂

  文化是城市品位,更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為滿足數百萬外來務工人員的文化需求,東莞市高起點規劃建設鎮(街)、村(社區)二級公共文化設施。如今,東莞人均文化設施4平方米。平均每10平方公里有圖書館(室)2.2座,文化廣場2座,市、鎮(街)、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形成,領先國內同類城市。

  記者在萬江街道拔蛟窩社區看到,昔日的舊廠房、舊祠堂變成了社區文化服務中心。拔蛟窩社區黨委委員陳小聰告訴記者,戶籍人口僅2026人的小社區,如今建成7個燈光球場、4個籃球場、3個文化廣場,綠化公園、運動場和健身房、圖書室、農家書屋等一應俱全。

  文化設施建設難,但如何發揮功效更難。如果有了設施,沒有很好的管理機制,無疑是一種浪費,為此,東莞更注重在“管好”、“用好”公共文化設施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公共文化設施的運作效益。“以機制激活文化設施,以文化活動充實城市靈魂。”東莞市委宣傳部的同志説。

  東莞制定了一系列的評估、定級、監督、保障、培訓機制,促使文化設施發揮效益。如:東莞圖書館推行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全國首創24小時自助借還服務,推出全國第一個自助圖書館和第一台圖書館ATM,與32個鎮街共同構成了時間全天候、空間全覆蓋的圖書館網絡,2005年開館以來入館讀者已超過千萬。圖書流動車穿梭于全市各處廣場、社區、企業等,每天3—4個點,成為市民“身邊的圖書館”。

  提供多樣化公共文化服務

  讓文化活動提升幸福指數

  記者走進長安鎮粵劇團,看到舞臺上一群村民演員正在練功。誰曾想這個村民粵劇團在人民大會堂演出過?

  “東莞文化服務最突出的是新莞人特色。作為廣東外來員工最多的城市,近千萬新莞人的安居樂業,意義重大。文化活動可凝聚城市親和力。”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道平説。東莞專門策劃舉辦了富有外來工特色的文化活動。比如,群眾藝術館舉辦新莞人才藝大賽、“名家課堂”新莞人藝術培訓班;東莞圖書館舉辦“打工學堂”、“我的打工成才路”巡迴演講等活動,深受外來員工的喜愛。

  據統計,東莞市舉辦節慶品牌活動有30多個,每年舉辦活動有近2萬場次,參與群眾達1500萬人次,營造了“天天有活動、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比賽、季季有節慶”的濃厚文化氛圍,極大地滿足了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

  今年東莞提出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名城目標: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城區建成“十分鐘文化圈”,鎮村建成“十里文化圈”,全市城鄉群眾人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務。

熱詞:

  • 公共文化
  • 幸福指數
  • 文化沙漠
  • 文化設施
  • 文化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