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政協委員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支招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1日 14: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中國青年報 ,時間為2010年3月6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這是一組令人汗顏的數字:

  我國具有國際水平的演出團體出國演出的平均收入不到4000美元,即使是海外演出價最高的雜技芭蕾《天鵝湖》,每場也只有3萬美元的收入,而柏林愛樂樂團在上海的演出價達到每場33萬歐元;我國全部海外商業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億美元,不及加拿大太陽馬戲團1年的海外演出收入。

  “今天的孩子們在吃著麥當勞、喝著可口可樂的時候,實際上是在消費著美國文化,這不能不讓中國文化人深思:中國文化資源如此豐富,傳統如此深厚,為什麼就傳播不出去呢?因為我們的傳播方式、運作方式、資源開發利用能力在目前看來都存在問題,因為我們經常忘了自己創作的作品是為市場服務。”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欣看來,一個國家的競爭能力和綜合實力固然反映在GDP、人均國民收入等一些主要的經濟指標上,但如果更深層次地看待問題,它更應該體現在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底蘊的厚度上,表現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創新能力。

  據了解,2009年逆勢“走出去”的420多家演出機構,共在境外演出1.6萬多場,實現演出收入達到7600多萬元,是多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功夫傳奇》、《中國風》和《雲南映象》等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舞臺劇成功進入國際演出市場。

  儘管國際金融危機使曾經嚴重逆差的中國文化貿易得以好轉:2008年,我國文化産品引進與走出去的比例為7:1,即引進花7元錢,出去只得1元錢;而2009年這一比例基本達到了2:1。但是,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渠道還比較狹窄,我國輸出的文化産品單價還遠遠低於引進的同類産品。以演藝産品為例,我國引進和輸出的文藝演出每場收入比約為10:1。

  “中國文化不僅僅只有功夫、剪紙、方塊字、唐裝漢服,更應該包括中華文明能夠綿延數千年的生命力以及現代中國蒸蒸日上的活力。”顧欣呼籲,文化逆差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外國人不了解中國。“我們不能再躺在前人的樹蔭底下乘涼了,文化體制改革,就是為了激活中國文化,增強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讓中國文化“走出去”,是今年兩會上很多政協委員的共同願望。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團長梅葆玖今年的提案是關於如何推動京劇走向世界。梅葆玖表示,今年是父親梅蘭芳先生赴美演出80週年,為了紀念這一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弘揚京劇文化,他計劃在今年下半年率領梅蘭芳京劇團的弟子們赴美演出,將京劇藝術這一國粹推向世界。

  對於保持文化産業“走出去”的良好態勢,全國政協委員、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副司長張新建認為,國家應當通過各種政策進行推動,提高我國軟實力。他表示,目前我國文化“走出去”有兩個良好的態勢:一是我國的文化企業通過商業渠道走入歐美發達國家的主流社會,産生了很好的效應;二是國內文化企業收購外國的電視臺等現代傳媒,通過這些傳媒讓中國文化走出去,説明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強大,文化也在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走出國門。

  帶著“中國文化産業海外發展之路”提案到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外名人文化産業集團董事長陳建國認為,我國的文化産品要“走出去”,最關鍵的是要以其他國家和民族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走出去”。陳建國舉例説,去年戰友歌舞團排演的舞劇《紅樓夢》在美國和加拿大演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原因在於舞劇只有肢體語言和音樂,容易被外國人理解和接受。

熱詞:

  • 中國風
  • 逆差
  • 文化産品
  • 文化貿易
  • 文化企業
  • 文化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