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開發更好結合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1日 06: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人類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源於人們的日常勞動和生活,以口頭或動作等形式相傳為主要特徵,是民族個性、審美習慣等“活”的顯現。2004年,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我國正式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開發研究,促進二者更好結合起來,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開發取得很大進步,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發掘和保護意識不夠。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十分豐富,但大量散落在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還有待發掘,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調查和登記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對瀕臨失傳或已經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調查、研究、復原和保護力度還有待加強。同時,由於缺乏保護和傳承意識,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産遭到破壞,珍貴實物和歷史資料流失嚴重。

  開發路徑較為單一。近年來,一些地區和部門相繼開始對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産業開發。但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産業開發缺乏系統性、科學性、銜接性,文化生産和再生産的規模、品位、效益不高,文化産品生産、儲存、流通、銷售等各環節的社會分工、科學研究、結構體系、集團運作等尚未理順或建立。

  相關專業人員缺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開發是具有較高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的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離不開大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但受市場經濟大潮和新型藝術形式的衝擊,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産後繼乏人。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機構還不夠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産業開發的專門人才還比較缺乏。

  妥善處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開發的關係  

  保護具有獨特價值、瀕臨消亡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是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主要目的,因此必須把合理保護放在首位。同時應看到,適度開發有利於進一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內涵,擴大其知名度,使更多的人從中獲得愉悅、受到教益,並促進遺産的傳承和弘揚。這就要求我們妥善處理二者之間的關係,做到合理保護與適度開發相結合。

  利用各種平臺搞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對於那些不適合開發利用但具有一定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應進行博物館式的保護,避免因強行開發而導致的破壞。加快建設不同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博物館、展覽館、資料室和檔案室等,對相關文化資源進行科學、系統、全面的分類、記錄、整理。

  進一步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産産業開發水平。一般來説,完整的産業鏈應包括産業開發組織機構,專業水準較高的創意研究人員、表演人員和市場營銷人員,相應的場館設施或文化空間,市場調研和信息反饋以及電子信息網絡平臺,等等。應在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和市場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産産業開發專業人才,進一步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産産業開發水平。

  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播。文化交流和文化傳播對於文化遺産的保護和開發具有重要作用。沒有傳播力就沒有影響力,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和保護成效就會大打折扣。應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整理編輯與出版工作,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産叢書品牌;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技術和傳播工具,積極拓寬傳播渠道,不斷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影響力。

  (作者單位:河北北方學院藝術學院)

熱詞:

  • 河北北方學院
  • 保護與開發
  • 保護和開發
  • 保護機構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