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文化是塑造地方和國家形象的引擎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30日 10: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全國部分地市宣傳部長文化改革發展評論”之四:

文化是塑造地方和國家形象的引擎

中共張家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余懷民

  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發展繁榮,不僅能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跨越發展,還可增強民族自豪感,擴大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筆者認為,文化不僅是塑造一個地方形象的引擎,也是塑造國家形象的引擎。

  當前,中國文化改革發展正步入一個新階段,如何把地方文化打造成塑造地方和國家形象的引擎,筆者認為,至少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做強文化載體的旅遊品牌。旅遊是文化的形和體,文化是旅遊的根和魂。一個地方的綜合實力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可以表現為物質力量的實力是硬實力,可以內化為精神力量的實力是軟實力。文化産業在自身的發展、文化在與旅遊深度融合、文化在與現代農業、新興工業、現代服務業融合的過程中,不僅體現了軟實力的屬性,更體現了硬實力的特徵。

  文化産業的發展可以極大地提高經濟硬實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豐富民族文化演藝、民族文化工藝品、生態文化農莊等文化産業新業態,可以不斷壯大文化特色旅遊商品集群,産生直接的經濟效益,提高經濟的硬實力。文化旅遊景區景點以及嫁接、融合了文化屬性的自然景觀,可以延長旅遊産業鏈,提升旅遊景區的文化內涵和核心競爭力,同樣可以産生直接的經濟效益。

  二是推動民族文化走進國際舞臺。正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實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深度挖掘民族文化,打造開放、包容的文化環境,不僅可以塑造旅遊城市的吸引力的文化魅力,還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提升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自信心。通過收集、整理和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産,有助於文化産品真正地走上國際舞臺,産生強大的文化影響力。像民歌節、元宵燈會等推陳出新的節慶活動,可以不斷滿足市民和遊客需要。顯然,挖掘、傳承傳統民族文化,吸收、融合先進文化,能夠使文化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極大地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

  三是在文化交流交融中推進文化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的創新可以影響世界,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擴大國際影響力。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民族文化與國際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鋒中,可以增強主動權和話語權,擴大國際影響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這也是一個旅遊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通過“天馬行空”的創意設計,能夠幫助民族文化像磁石一樣吸引國際社會的目光,向世界遞出亮麗的名片。

  一個國家的文化實力和經濟實力是相適應的,在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今天,不斷加強文化建設,將文化作為走向世界的強大引擎,是提升國家形象、擴大國際影響力的必然選擇。

延伸閱讀

  張家界文化改革發展亮點:最有創意的“城市營銷”

  “十一五”時期,張家界文化産業以高於生産總值15個百分點的速度,年均增長30%以上;文化基礎設施的投資,相當於建市18年總和的一倍以上,天門狐仙劇院、大湘西文化廣場、大鯢生物科技館、張家界博物館等一大批著眼國際水準的項目相繼建成;全市文化經營單位達到1800多家,從業人員3.2萬人,文化産業增加值達19.5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8.1%,佔比在全國躍居前列。特別是以《天門仙新劉海砍樵》、《張家界魅力湘西》和《武陵魂梯瑪神歌》為代表的旅遊文化演藝産業集群迅速崛起,填補湖南空白,年接待觀眾200多萬。

  從2006年開始的文化體制改革,使張家界文化産業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張家界民族歌舞節目代表湖南,在世博會與世界各國藝術同臺亮相;兩台節目入選“國家文化旅遊35個重點項目名錄”;由外來戰略投資商合作,世界級音樂大師譚盾擔綱音樂總監,中國經典民間傳説與世界音樂文化融合,現代高科技燈光舞美運用的世界第一台大型山水實景音樂劇《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獲“影響中國旅遊文化演出類金獎”。

  去年上海世博會上,張家界民族歌舞代表湖南在世博園高調亮相,“卡通市長”世博園給美國、芬蘭、阿聯酋等6個國家贈送“張家界景區最純凈空氣”,被國內外媒體稱為“最有創意的城市營銷”。此外,國際鄉村音樂節落戶張家界,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節在張家界舉辦,使張家界在國際社會的影響日益遞增。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目標和任務,為張家界繁榮文化事業、壯大文化産業、提高國際地位帶來了強勁東風。張家界提出了加強文化強市建設,建設“中國演藝之都”,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12%的目標。

熱詞:

  • 文化産業
  • 文化體制改革
  • 文化建設
  • 文化載體
  • 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