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民辦“免費大學”試水惹爭議 文憑不被國家承認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9日 08: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免費大學啟動引發爭議。

  北京一民辦學院專收窮孩子免費入讀 學生文憑不被國家承認但受到數百企業熱捧

  “真的嗎?”“噱頭吧?”“這只是個想法,還沒付諸實際吧?”哪怕在11月11日姜嵐昕舉行儀式正式啟動“免費大學”計劃以後,諸如此類的質疑聲仍不絕於耳。

  為了一探究竟,記者近日實地走訪了位於北京平谷區的民辦大學華夏管理學院,並面對面地採訪了該校校長姜嵐昕以及學校的師生。

  “免費大學計劃絕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事實上我們今年9月已經試驗性地招了56個窮孩子,學費、住宿費全免。明年計劃招生500人,全部免費。等目前的高年級學生畢業後,我們將實現所有在校生全免費。”面對質疑,姜嵐昕回答得直截了當。

  在“上學貴”的背景下,姜嵐昕的免費大學計劃受到關注,也面臨難題,學校文憑不受國家承認。但學校邀請企業進校“預訂”員工的教學模式受到數百家企業的熱捧。免費大學能否長久開下去?能否做到真正免費?這一切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我辦免費大學,最大的動力來自個人的經歷和體驗。”姜嵐昕對記者説。這名年僅34歲的企業家從來不羞于向人訴説自己出身貧寒,在大學畢業闖蕩社會之前,“貧窮”二字貫穿了他的始終,是讀書改變了他的命運。免費大學計劃,還得從姜嵐昕的成長經歷説起。

  為省飯錢睡懶覺

  勤工儉學志更堅

  1977年,姜嵐昕出生在河南信陽農村一個人丁興旺的大家庭,兄弟姐妹六個,全家三代、十三口人擠在四間破土房裏。一家人最怕下雨,每次下雨,“天上下大雨,家裏下小雨”,所有鍋碗瓢盆都得用來接雨水。

  這個純農家庭日子過得很苦,唯一的貨幣性收入就是媽媽賣菜賺的小錢。姜嵐昕從小酷愛學習,可全家人勒緊了褲腰帶還是力不從心。每到開學前,他爸媽就得向同族人借錢,有時還得向學校賒賬。

  姜嵐昕夏天從來不穿鞋,因為買不起。在坑坑洼洼的農村赤腳走多了,他腳底的皮變得越來越厚上中學時,他試著用小刀片在自己的腳後跟劃了一刀,竟然不出血。夏天是姜嵐昕“創收”的時節,一放暑假,他就光著腳下水抓黃鱔賣,一個暑假下來,能掙十幾元,這對全家來説是筆重要的收入。

  1994年,姜嵐昕被鄭州大學經濟法專業錄取,家裏又喜又憂,喜的是這個世代為農的家族總算培養出了個大學生,光宗耀祖;憂的是全家東拼西湊也只能湊夠200多元,甚至連個出遠門用的行囊都沒有,他的媽媽只能找了個化肥袋,洗凈曬乾,給他裝被褥衣物。

  無奈之下,姜嵐昕開學前趕去蘇北找遠嫁他鄉的姐姐,姐姐找婆家親戚和工友借夠了學費,交給了他。這是“前途錢”,在踏上去鄭州的火車前,姜嵐昕惴惴不安,生怕路上錢被偷。姐姐教他用塑料袋把錢裝好,藏在球鞋裏。

  他上火車後還是不放心,不敢坐,一路站到了鄭州。當他抵達學校掏出錢時,塑料袋已被踩破。負責迎接新生的老師看到了這一幕,猜出了他家裏窮,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説:“小夥子好好唸書,以後會有出息的。”聽到這句話,姜嵐昕淚流滿面。

  上大學的頭兩年,姜嵐昕週末總睡“懶覺”。他睡懶覺可不是惰性使然,而是為了省錢。一到週末上午,他就睜著眼睛躺在被窩裏,心想:躺著省力氣,不容易餓,可以省下一頓飯錢。

  後來,他漸漸地接觸了社會,決定到校外的餐廳端盤子掙錢,其間一次受辱的經歷影響了他的一生。當時,他端一碗肉湯給一桌客人,因為太燙,不小心灑了出來,灑在了一名顧客的身上。他趕忙拿毛巾擦客人的衣服,可客人暴躁地怒視著他,罵了一句:“你這只笨豬!”

  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姜嵐昕的心,他心想:我以後要是有出息了,肯定不會這樣對待弱勢群體;恰恰相反,我要讓弱勢群體感受到溫暖。

  創業成功投身教育業

  賺錢為目的辦不好學

  大學畢業後,姜嵐昕沒有按部就班地從事法律工作,他想儘快賺錢、改變家境,於是到一家鞋業公司做起了業務員。業務員的收入主要靠提成,只要賣得多,就能掙得多。

  賺錢的動力支撐著姜嵐昕連續苦幹了一年半,幾乎從未休假,他業績突出,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全家人得以脫離貧困。在社會交際中,他常被誇獎“點子多”、“口才好”,他也覺得這是自己的優勢,於是索性辭職創業。2000年,姜嵐昕在西安創辦了一家提供諮詢、培訓服務的公司。十年後,他的世華集團已在全國擁有38家分公司和2個經濟園區他發達了。

  現在的華夏管理學院,前身是一所成立於1994年的中外合作辦學的大學;2009年,姜嵐昕收購了這所佔地108畝的民辦大學的産權,收購加硬體投入,總共花了2億多元。他説,他親自嘗到了“讀書改變命運”的甜頭,收購這所大學就是為了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園地”,可以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去培養學生。但很快,他就感受到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國內的眾多民辦大學,文憑都不被國家承認,根本招不到好苗子。各家學校辦學的目的只有一個:賺錢。這樣一來,民辦大學與生源的關係便出現了一邊倒的情形:學校對學生“來者不拒”,只要學生願意交錢就錄取。“辦學只以賺錢為目的,是不可能辦好的。”姜嵐昕這樣斷定。

  目前,華夏管理學院有在校生1300人,每人每年交7800元學費和2300元住宿費,收費標準與公立大學相倣。一名成績優異的考生,若家境較好,他顯然會選擇文憑被國家承認的公立大學;若家境不好上不起公立大學,則同樣上不起華夏管理學院。

  姑且不計成本,華夏管理學院目前年收入約1300萬元。姜嵐昕認為:“反正收入也不多,不如乾脆免費,專門招收成績較好卻又上不起公立大學的窮孩子。”於是,去年3月,姜嵐昕和學校執行校長易珈亦趕往美國考察高等教育。他們在美國參觀了十幾所名校,得出結論:辦大學不能求大,要做少做專做精。

  易珈亦告訴記者,那次美國之行給他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加州理工大學,這所創辦于1891年的名校全球排名前三甲,曾獲37次諾貝爾獎,但每年只招900名本科生。姜嵐昕據此判斷,華夏管理學院“免費大學”計劃當下的年招生規模應該定在500人左右。

  姜嵐昕還提出了“優選、優育、優職”的辦學理念,在學生的“進口加工出口”三個環節都求質不求量。

  招納三本線貧困孤兒

  窮孩子看重“包分配”

  從美國考察回國後,姜嵐昕很快就開始試水他的“免費大學”計劃。在今年9月的招生中,他徹底放棄了收費衝動,從200多名素質較好又對華夏管理學院有意的高中應屆畢業生中挑選了56名,這些學生高考分數都過了專科線,還有相當部分過了三本線。這次招生,一舉改變了行業“饑不擇食”的慣例。

  這56名學生幾乎都是貧困生,除此之外,學習成績尚可,部分還有文體特長。易珈亦發現,高考分數在三本一檔的貧困生,是該校的優質生源。“目前國內的三本院校收費較高,四年下來,大概需要10萬元,很多貧困家庭難以承受,極有可能放棄入學機會。”易珈亦分析認為。

  18歲的黃羽雲來自湖南攸縣農村,目前是華夏管理學院的大一學生。她是個孤兒,7歲時媽媽病逝,12歲時爸爸又離開了人世,由姑姑撫養成人。今年夏天,她參加高考,被一所三本院校錄取,但高額的學費讓她決定放棄。“四年下來得將近10萬元,姑姑也是農民,她把我養這麼大已經很不容易了。”她對記者説。

  後來,黃羽雲從老師那裏獲知華夏管理學院免費招收學生,只是文憑不被國家承認。但她聽説華夏管理學院跟很多企業都有合作,只要表現好,相當於“包分配”,於是她就選擇了這所民辦大學。

  跟黃羽雲一同入校的,還有她的老鄉楊麗,她今年高考的分數同樣過了三本線。楊麗告訴記者,他們這一批同學全是農村的孩子,家庭條件都很差。“我們的想法很明確,上學,早點工作,然後養家糊口。只要能有條好的出路,文憑不被國家承認也無所謂。”她説。

  易珈亦向記者介紹,黃羽雲所謂的“包分配”,其實就是“企業訂制委培”模式,這也是該校在文憑不被國家承認的情況下能夠招到學生的底氣所在。在企業訂制委培模式下,學生相當於企業的“準員工”。

  企業和學生提前“訂婚”

  學生免費用人單位付費

  “現在中國社會的情況是,一方面,學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業招不到合適的年輕人才因為企業總是在學生畢業後才倉促地選拔、錄用他們,而學生畢業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幹什麼,兩者沒有踩在同一步點上。我的想法很簡單:讓企業和學生提前"訂婚",把磨合期拉長,根據企業的具體要求來培養學生。”姜嵐昕説。

  文憑不被國家承認,姜嵐昕覺得這不是問題,“政府不承認,就讓社會承認”。他有一套自己的人才觀:“以我的經驗看,教育與文憑之間未必能夠畫等號,我認識很多成功的企業家,他們並未上過名牌大學。企業家用人也是這樣,真正看重的是員工的人生態度和職業素質。”

  企業訂制委培模式是這樣操作的:學校錄取學生,在教授完基礎課程後邀請企業進校“預訂”員工。企業預訂好員工後,向學校提出其需要這些準員工具備哪些方面的技能和素質,委託學校有針對性地予以培養。學生在校期間,企業高管還會時不時地到學校對準員工進行專業技能和企業文化方面的培訓……這樣一來,等到學生畢業進相應企業工作時,便能夠很快融入新環境。

  目前,華夏管理學院與數百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這些企業會根據各自的需求不定期地進校預訂員工。可姜嵐昕要辦的是“免費大學”,企業訂制委培模式固然能讓企業和學生受益,但無法解決學校的辦學資金問題。

  易珈亦向記者透露,該校與企業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在訂制委培之外,還有企業智力投資、助學基金和創業孵化這三項制度同時並進。

  所謂智力投資,就是企業捐錢(注:一般為企業利潤的1%~3%)給學校,換取員工培訓、管理諮詢等智力回報。從企業的角度看,花錢買服務,捐了這筆錢後,就不必再在諮詢和培訓上投入成本了。而從學校的角度看,可以把這筆錢“轉移支付”,用於培養免費大學生。

  教育部門積極鼓勵

  企業老闆大力支持

  此外,華夏管理學院還在中國婦女基金會名下設立了華夏高等教育基金,為貧困學生籌集善款。姜嵐昕的世華集團還創辦了兩個經濟園區,招募企業入駐,世華集團入股……這一系列的措施無不圍繞企業、學校和學生的“多贏”藍圖展開。鋻於此,在免費大學計劃的啟動儀式上,有500多名企業家前去捧場,其中100家企業規模較大。

  11月11日,姜嵐昕的免費大學計劃在北京啟動。事前,不少網友已透過其個人微博和博客簡略地得知了這一消息,但姜嵐昕還是決定“低調”地啟動,沒有刻意宣傳。他的解釋是:“怕社會有爭議,怕政府不支持。”

  但他事後發現,除了一些質疑,不少網民,還有政府官員、企業家,幾乎都一邊倒地對他的計劃表示支持。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企業家主動表示願意到華夏管理學院給寒門學子們上課,這讓姜嵐昕頗為感動:“他們的時間很值錢的,一個下午就要會好幾撥客人,一般人花大價錢也請不到。”

  北京市教委專職委員鄭登文在啟動儀式上表態:“《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國家對民辦教育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鋻於此,對於百家企業聯盟創辦免費大學的行動,教育主管部門會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我們將依據法律、根據政策,對北京華夏管理學院辦成免費大學給予扶持、提供指導。”

  姜嵐昕在擬定方案時特別關照老少邊窮地區的寒門學子,這也博得了政府層面的肯定。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北京市支援合作辦主任秦剛在啟動儀式上説:"扶貧先扶智、幫困先育人",解決好當地教育、就業問題是開展對口支援的一項重點工作。北京華夏管理學院與我辦簽訂了協議,受援地區的少數民族農村貧困學生將成為免費大學的第一批受益者。”

熱詞:

  • 姜嵐昕
  • 民辦學院
  • 文憑
  • 國家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