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管理缺錢農村頻現垃圾河垃圾路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8日 08: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佛岡村莊的小水溝堆滿垃圾。

  近年來,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存在的河流跨境污染問題引起各界的高度關注,而在發展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雖然工業廢水橫流的景象相對較少,但生活垃圾污染帶來的垃圾山、垃圾路、垃圾河也同樣讓人震驚。

  連日來,南方日報聯手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一行人歷時3天,驅車500多公里,走訪了佛岡、陸豐、普寧和惠東縣等4個縣市鄉鎮及其垃圾填埋場,探究農村垃圾管理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之道。

  農村垃圾管理和資金雙缺失

  原因分析

  從各地級以上市提交省人大的報告材料中,記者發現,各市下轄的縣鎮都存在環衛隊伍和垃圾費徵收雙重缺失的窘境。

  我省市縣鎮三級環境衛生管理體系,在縣鎮兩級已然脫節,導致農村垃圾無法實現常態化處理。絕大部分偏遠縣鎮沒有自己的環衛隊伍,農村垃圾呈現“無人收集、無車運輸、無場處理”的尷尬現狀。幾乎每個地級市都有部分縣市至今仍未徵收垃圾處理費。事實上,對於絕大部分的農村來説,僅靠垃圾處理費一項收入,無法支撐垃圾處理所有環節的開支。

  其中,無害化處理場高昂的一次性投資將很多欠發達縣市擋在門外。目前,我省有無害化處理設施42座,累計投資達96.28億元;其中,24座填埋場累計投資37.26億元,18座焚燒廠累計投資59.02億元。據了解,對於動輒上億元的建設資金,省級補助一般能達到一兩百萬,中央資金最高可達千萬,而地方政府財政“出大頭”。

  記者了解到,包括茂名、汕尾、揭陽等許多地方的生活垃圾處理項目都因建設資金不到位而停工。開平市常務副市長梁和平坦言,在推進農村垃圾處理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資金。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除了前期填埋場、焚燒廠、中轉站和壓縮站的建設投入以及垃圾鬥、運輸車輛的購置,還有後期項目運營和維護、人員工資、車輛運費等開支,這是一個龐大的數據。

  暗訪點:佛岡、惠東縣垃圾填埋場

  填埋場不填埋拾荒者靠其謀生

  在暗訪首站清遠佛岡垃圾填埋場,記者看到,垃圾堆已用泥土覆蓋,從近處難以認出這是個垃圾場,但四週散發的酸臭味十分濃重。在附近村莊,塑料袋、玻璃瓶、磚瓦等垃圾被棄于公路旁。當地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市級部門只能管市中心區域的市容市貌,村鎮的垃圾清理“管不了,因為沒錢”。

  第二天一早,記者前往惠東縣一個簡易填埋場。在一座山腳下,剛剛走近,濃烈的腥臭撲鼻而至,旁邊是烏黑的水溝和翠綠的菜地。透過樹叢,記者看到填滿碩大山坑中泛著白光的垃圾,三四輛垃圾車、十多個拾荒者穿梭其間,場面異常繁忙。

  順著一條堆滿碎磚和黑膠胎的小徑,記者進入填埋場中央。只見十多個穿戴長筒橡膠鞋、草帽、手套的拾荒者正忙著翻撿垃圾。

  “來這裡兩年多了,也不覺得臟。”一個蔣姓拾荒者對記者説,一個人一天最多能撿300斤塑料袋,晚上會有人過來收走,一斤賣2毛錢,“他們用清潔劑洗後再加工,用來做什麼就不知道了”。

  當地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填埋場這塊地已被徵收,準備明年6月份搬遷到新的地點。

  暗訪點:陸豐甲子漁港

  20年前還可游泳如今退潮全是垃圾

  沿著深汕高速南下到達陸豐後,一行人就直奔當地的甲子漁港。據人大代表反映,此漁港在20年前水質清澈,可以下去游泳,近年來已受到嚴重污染,特別是一退潮,海灘上全是垃圾。

  在通往漁港的數公里公路上,記者發現,各色裝滿垃圾的塑料袋如彩旗般、此起彼伏地鋪滿了道路兩側,只在幾個通向村莊的小路岔口才現出幾戳灰色。一路煙塵滾滾,堆積的袋子在車輛的穿行下嘩嘩作響。

  路邊經營蔬菜加工的張老闆告訴記者,“大約6年前這裡就這樣了,誰也不知道路面的垃圾從哪來的”,當地沒有專人上門收運垃圾,也沒有安排集中倒垃圾的地方,加工場的爛葉、殘渣只能自己用車拉到附近的田頭作肥料。記者在路上見到,有人在自己家門口焚燒垃圾,而磚石土塊等建築垃圾則堆放在房屋旁或空地上。

  在漁港,記者親眼見到了靠近防波堤的海面零散漂浮著塑料袋、玻璃瓶、廢簸箕、廢車胎等垃圾。一位漁民説,附近村民找不到倒垃圾的地方,就經常倒到海裏,幾年下來也不見有人清理。

  暗訪點:普寧佔隴鎮

  任意傾倒垃圾河流淪為垃圾河

  翌日,一行人來到與陸豐交界的揭陽普寧。在練江支流湯坑河佔隴鎮河段,記者看到,塑料袋、飲料瓶、一次性飯盒等各種漂浮物隨著黝黑的河水流下來,有大量的垃圾滯留于礁石上和水草叢中,而河岸斜坡上也滿是垃圾。

  對於這些觸目驚心的場景,村民已近乎麻木。交丙耘村村民稱,很多垃圾是從上遊的下架山鎮、軍埠鎮衝下來,匯入練江。記者在練江大橋旁看到,關閉的橋閘截住了大片垃圾,而部分垃圾正隨著江水從開啟的閘口漂過。

  記者沿途發現,河流已成為很多臨水農村傾倒垃圾的首選地,人們普遍認為“發大水能把垃圾沖走”。然而,除一些漂浮物衝入幹流、衝向入海口之外,更多的垃圾則滯留于河道和岸邊,眾多河流已淪為名副其實的“垃圾河”。

  每天3010噸垃圾未集中處理

  全省數據:

  根據人均垃圾産生量1公斤/日的理論值計算,我省農村生活垃圾産生量約3.5萬噸/日。“縣級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設滯後,村鎮垃圾收運設施不足,農村沒有專門的保潔隊伍,積存的垃圾越來越多,引發的污染問題越顯突出。”省政府關於《廣東省城市垃圾管理條例》實施情況的彙報文件中這樣指出。

  據省人大環資委提供的數據,全省每日的垃圾産生量為59945噸,其中有3010噸垃圾未集中處理,佔垃圾産生量的5%,其中有相當部分來自農村。這些垃圾最後飄向何處,可能誰也説不清楚。

  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潘大林指出,隨著農村生産生活方式的改變,當前農村的垃圾産生量不亞於城市,有的甚至超過城市,但很多農村連一支環衛隊都沒有。垃圾不知如何處理,村民自然而然會往公路邊、河邊等無人管理的地方傾倒並形成規模。

  記者此次探訪的部分填埋場,是我省61座簡易填埋場中的幾座,主要填埋周邊鎮村的生活垃圾。類似的簡易填埋場絕大部分將大量垃圾堆積並裸露在外,既沒有推平壓實,更不用覆蓋和噴藥。採取這樣簡易的方式,全省每天要處理掉13314噸垃圾,還有823噸和703噸分別採用簡易焚燒和堆肥處理。

  即便是經過集中填埋的垃圾,也大多産生了“二次污染”。截至目前,我省僅有11個縣(市)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或納入所在地級市無害化處理,有57個縣(市)仍採用簡易處理場進行垃圾填埋、焚燒或堆肥,與無害化處理“一縣一場”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省人大代表王良平指出,採取無害化處理尤為關鍵。垃圾場産生的沼氣若不收集處理任其自然揮發,再加上飛揚的粉塵,會嚴重影響周邊城鎮的空氣質量;而簡易處理場的滲濾液滲透到地下,對土壤和地下水的危害後果也可能在二三十年後顯現。

  南方日報記者 辛均慶 徐林

熱詞:

  • 垃圾河
  • 河岸斜坡
  • 垃圾路
  • 搜索更多垃圾河 河岸斜坡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