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一個村莊的土地出租史:高回報模式帶來的貧窮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2日 16: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官田村集體由於沒有修建大量工業廠房,分紅自然減少。

  貧窮,有時只是發展的思路沒有跟上去。在石岩街道,有一批社區,地處繁華的商業中心,村民卻相對貧窮。在寶安有的社區貧窮有可能因為地理位置偏僻,有些可能受制于外界條件,比如生態控制線。而在石岩的部分社區,有著資源和致富的條件,卻依舊貧窮。比如,地處石岩街道核心區域周邊的浪心、羅祖、田心、上屋、下屋、官田等。其地理位置優越,商業氛圍濃厚,土地又不受生態控制線管制。然而村股份合作公司卻都是零分配公司或者欠發達股份公司,且是街道重點幫扶的對象。這些社區的貧窮根源在哪?如何擺脫這種貧窮狀況,記者以官田為樣本進行了採訪。

  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

  村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屬於多姓雜居的老村。有邱、鄭、葉、黃、鄧等姓氏。根據歷史記載,官田村的來由是清朝年間曾有五位官員來過此地,因此稱為官田村。有官員在此居住,就説明此村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

  在整個寶安區,按照經濟發展程度石岩算是後發的一個街道,原因主要是其周邊被水庫包圍,生態環境保護比較重要。由此,在市政府發展規劃中,石岩街道被定位“生態石岩”、“綠色石岩”。由此也限制了石岩街道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工業經濟的發展。

  在石岩街道中再尋找出貧窮的社區,官田村就算一個。官田村緊鄰石岩街道中心區域,在石觀公路一側,交通極為便利。從其所處的位置來説,很難把它與貧窮社區聯絡起來,只有深入其中,與其村民交流,才能感受到官田村民的貧窮。在村民的眼裏,貧窮是相對的,與過去的生活相比,村民已經過上了好日子,但是與石岩其他社區的居民相比,就非常窮了。

  從石岩街道中心區轉向石觀公路,兩個紅綠燈之後,就可以看到官田村。石觀公路兩側,修建的民房已經達到六七層高,各種商業在路兩邊集聚。從外表來看,很難看到這裡的貧窮。沿著小路轉向官田老村,看到的是另外一番場景。新建高層私房與破舊的一層瓦房相互交錯,村周邊被現代化的高樓所包圍,村民以及外來打工人員在村前魚塘邊修建的亭廊內打牌,一幅生活安逸的場景圖。

  官田村舊時稱官田堡,後來更名為官田圍,官田村。村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屬於多姓雜居的老村。有邱、鄭、葉、黃、鄧等姓氏。人口有1300多人,其中葉姓人口占有80%左右,是石岩街道名副其實的大村落。

  根據歷史記載,官田村的來由是清朝年間曾有五位官員來過此地,因此稱為官田村。有官員在此居住,此村的地理位置就比較優越。這個佔地面積約4平方公里的村落,建在一個坡度不高的山腳下,房屋一排排依次往後山建造,村後的山名為“檸檬崠”,山腰為村民的果林,種有大葉榕、石蜜樹、楊桃樹等。因為果樹較多,村民也稱後山為“樹山”。村前村民挖了一口池塘,用來養魚,同時也兼作消防之用。再往前,就是大片的水田地,靠著石岩河的滋養,水田肥沃。

  正是因為依山傍水,官田村成為風水寶地,人口發展較快,成為石岩街道較大的村莊,並向外延伸出了上下屋村、石龍仔村等。

  在現任村居委會主任兼村股份公司董事長葉鶴鳴眼裏,上個世紀80年代,村前的大路還都是泥土路,村民主要靠種地為生。

  “除了稻田之外,村民還在山上種青梅,當時青梅的收購價格比較高,比種荔枝樹掙錢多”。在葉鶴鳴的童年記憶中,放學之後,就幫著父母下地幹活,當時的官田村還是延續著幾百年的傳統耕種方式。石岩河河水非常清,小魚在裏面游動,幾個頑皮的村娃在河中捉魚、游泳。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多,村民的田地卻沒有增加,村民的生活依賴著土地。“這些都是客家人,有著生育的傳統,多孩的家庭,也讓官田村很難富裕起來。”

  “土地分田到戶,村民之間的貧富差距就開始拉大,富裕的家庭有在香港工作的親戚接濟。貧窮的家庭多是依靠農田為生,並且養育孩子較多。”陳鶴鳴分析説。

  地租經濟的拐點

  上世紀90年代,村民建設新房多是四層樓,村民分到的錢用來新房建設。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租賃部分。不過這種發展模式,過了幾年之後,就碰到了弊端。官田村的土地是有限的,村集體經濟沒有修建工業廠房,村民就少了村股份公司的分紅。

  上世紀80年代末,興建工業廠房的浪潮也順延到了官田村。村幹部們開始通過各種關係從香港招商引資蓋房建廠。

  “當時修建的工業廠房都是村民的水田地,多是靠著路邊建設。村裏沒有錢修建廠房,就把土地出讓50年,收取地租。”從此,村民開始“洗腳上田”,進入企業當廠長或者工人。村民從徵地中嘗到了甜頭。“當時徵地收取的租金也都是分戶到人,村委並沒有保留資金髮展廠房經濟。”

  據葉鶴鳴介紹,當時村內僅有的固定資産就是在工業區內修建了一棟佔地500平米,共計1500平米的廠房,用來出租。

  這種出租土地的便捷方式,不需要承擔風險,村民可以直接享受到租地的收益,這種模式在村民中受到歡迎。村幹部開始不斷地加大引資力度,吸引著更多的港商來投資。幾年不到的時間,村周邊的土地上相繼出現了幾個大的工業廠房。

  在租地的過程中,村民的收益無疑是最大的,與當初的種地相比,突然增加的地租讓村民及早開始修建新的房子。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官田村開始了新村建設。

  “當時的新村就在村前面,石觀公路的一側,一戶一處宅基地,規劃建設得比較好,宅基地之間的間隔都是很標準的,可是後來的建設過程中,並沒有按照最初的規劃執行。”葉鶴鳴介紹。

  上世紀90年代,村民建設新房多是四層樓,村民分到的錢用來新房建設。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租賃部分。

  不過這種發展模式,過了幾年之後,就碰到了弊端。官田村的土地是有限的,村集體經濟沒有修建工業廠房,村民就少了村股份公司的分紅。

  此外,對於官田村來説,土地還有另外一部分被政府徵收,用作修建公共設施。比如官田派出所、石岩影劇院等。

  “當時政府徵地的地價非常便宜,一畝地才3000多元。”葉鶴鳴介紹當時官田村土地徵收的過程。

  上世紀90年代,是官田村土地大徵收的年代,土地資源又多以地租或者永久徵收的方式被佔用,村委作為村集體資産的管理者,並沒有借助徵地的過程實現滾動式發展。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時村委徵地之後,應該留有一部分資金,用來修建工業廠房,這樣就能實現村民的分紅,可是當時作出這樣的決策是比較難的,官田是個大村,人口眾多,意見很難統一,加上當時的村領導難以有預見性,照顧村民的眼前利益,使得村集體經濟喪失了發展良機。”葉鶴鳴認為,官田的當時情況和其他村莊是一樣的,是時代發展大趨勢下的一個必然。

  租賃廠房遭遇招商困境

  橫坑工業園作為村委自建工業區,終於各方面籌資建設完成,眼看著收益就要到手,卻遇到了國際金融風暴,廠房出租面臨著危機,同時原來入駐的企業工廠,面臨著關門遷廠。工業園區的錯峰用電,每週固定停電三天,也讓很多企業無法生存下去。

  葉鶴鳴2002年當選村股份公司董事長,他接手時,村股份公司的年收益有500多萬,對於一個上千人的大村來説,這點資金是比較少的。

  根據當時的分紅,本地戶口的年齡超過18周歲的年分紅1000元,低於18周歲的分紅500元,此外每個月村民還會有50塊錢的糧食補助卡。

  “當時村裏的收入主要有幾個部分構成,一是出租土地的工繳費,二是自建的工業廠房租賃費,三是沿石觀路修建的商鋪等,每月村股份公司實現收益共計40多萬元”。

  記者了解,在上世紀90年代初,官田村還是最早進行房地産開發的村莊,在石觀公路一側,官田村委修建了佔地面積8500平米的官田花園,部分房屋賣給村民,沿街的商鋪則用來出租。

  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等到官田村土地被徵收完畢之際,官田村委認識到了土地的重要性,開始籌劃著自建工業廠房,並用來招商引資。

  在葉鶴鳴接手的2002年,官田村僅剩的一塊土地橫坑工業園正在規劃建設當中,此工業園佔地兩萬多平米。村股份公司開始實施分階段開發。

  “修建橫坑工業園,共分三次從銀行借款,第一次是1000萬,第二次是500萬,第三次是300萬,共計1800萬元。當時村委沒有建設資金,就讓工程隊墊資。”

  葉鶴鳴當董事長期間,最為重要的事情就是續建橫坑工業園,到了2008年,工業園所有廠房建設完成,共有6棟。

  在2004年,深圳市推行城市化進程。官田村所剩的果園、可利用的土地全部轉化為政府用地。正在開發的工業區則保留了下來。

  村委沒有建設資金,主要受到官田小學的影響。據悉,1997年,區、街道、村委三級合作共同修建新的官田小學,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徵收村民不少水田地,小學投資共計1800多萬元,村委和政府供計籌款1000多萬元,從銀行代款500萬元左右,這筆貸款村委2004年才還完。

  2004年之後,小學被政府徵收,補償費用才是10%的投資經費。此後,當村委開始修建工業廠房時,城市化轉制,政府又開始要求村股份公司為村民購買社保。

  “社保2004年,村每月承擔的費用是7.9萬,一年就是80多萬的開支,每年社保都會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提高,目前社保費用已經達到了250萬元。”

  “村民的社保,是村委代繳的,原來每月發放的50元補助也停止發放,轉化為社保費用。”

  “股份公司掙錢在增加,開支卻在不斷增大,這也就是股份公司為何一直處於零分紅的狀態,入不敷出呀。”葉鶴鳴無奈地説。

  更讓葉鶴鳴感到時運不濟的是,橫坑工業園作為村委自建工業區,終於各方面籌資建設完成,眼看著收益就要到手,卻遇到了國際金融風暴,廠房出租面臨著危機,同時原來入駐的企業工廠,面臨著關門遷廠。工業園區的錯峰用電,每週固定停電三天,也讓很多企業無法生存下去。

  “那段時間最為難熬,廠房挂出去了一年才招商完成,廠房租金10塊錢一平米,按照現在的市場價已經可以漲到十五六塊錢了,不過當時簽訂的合同都是固定的,又都是長期合同,很難再進行改變。”

  目前,官田村股份公司還在承受著銀行還款的壓力,“估計還有三四年才能還清”。

  期盼城市更新

  “歷史的發展機遇已經錯過了一次,幸而保留了大片的工業用地,未來村股份公司的發展將在舊工業用地上進行發展。”葉鶴鳴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官田股份還有兩塊土地可以進行開發利用,一塊是簡龍坳工業區,此工業區正在搞徵地工作,另外一塊位於橫坑工業區周邊,預計這兩塊地都將改造為商業用地。

  在石觀公路的一側,是官田最早開發的工業園區,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記者在採訪的時候發現,此工業區已經被列為舊改項目。目前工業區道路的兩側建築物已經拆遷完畢,工業廠房全部搬離,大片的空地已經騰出來,上面堆滿了工業垃圾。

  走在工業區內,很少看到過往的行人,只有個別的撿垃圾者在遊逛。在一棟舊工業區墻面上,已經印上了“官田舊改”的紅色字樣,以及一個“拆”字。

  官田舊改項目在2006年的時候就納入了市規劃局年度計劃規劃編制內。此項目的改造旨在改善社區經濟結構,盤活舊村的土地資源,改變居民的生活環境,提升物業價值。不過項目推出後,一直進展緩慢,這也造成了工業區周邊的村民搶建的風潮。

  去年底舊改項目正式被政府立項,進入到實質性的拆遷工作。葉鶴鳴介紹,官田舊改項目由源益達股份合作公司(一級股份公司)進行主導。官田股份公司參股運營,佔20%的股份。

  官田舊改項目是石岩片區最大的一個舊城改造項目,此項目預計將引開發商進駐,改造成為面積達20多萬平米的石岩最大商業中心區。這一項目得到了居民的擁護,徵地工作已經完成了80%,動工建設日期也為期不遠。

  類似於此項目的開發模式,在葉鶴鳴看來,未來官田的發展出路就在於城市更新項目,在舊工業區或者舊村改造方面做文章。

  “歷史的發展機遇已經錯過了一次,幸而保留了大片的工業用地,未來村股份公司的發展將在舊工業用地上進行發展。”葉鶴鳴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官田股份還有兩塊土地可以進行開發利用,一塊是簡龍坳工業區,此工業區正在搞徵地工作,另外一塊位於橫坑工業區周邊,預計這兩塊地都將改造為商業用地。

  “我們沒有資金進行建設,預計引進一個開發商,通過合作的模式,修建一棟商住兩用的建築物,在開發之前,確定開發商要給村股份公司固定的商業面積用來出租。”

  為何不自行開發,這樣産生的效益會更大?葉鶴鳴給出了答案。“村委沒有開發資金,如果從銀行貸款,一個新項目從立項到建成,中間政府審批環節過多,如果一項出現卡殼,整個投資佔用資金將會很大,風險也比較高。”

  如果讓開發商進行建設,不僅省去了各種跑腿報建的工作,在股東大會上還很容易獲得通過。

  “股東比較多,風險投資太大的項目,村民一般都不會同意,只有進行物業租賃這種沒有風險的投資,才能徵得所有股民同意。此外,請開發商進駐,必須出讓一定的利潤。”

  在葉鶴鳴心中,對於租賃商鋪有一盤明細的賬單。只要在一塊土地上確定了固定的商鋪面積和一定的物資補償,對於村委來説,一個項目的開發就可以帶來上億元的效益。而風險卻相對很小,並且村委不用過多的擔心項目開發,一切報建手續均有開發商搞定。

  政策幫扶的困境

  “政策門檻太高,與村股份公司的實際情況不符合。村委目前最需要的政策就是政府放開土地管制,允許在自有的土地上進行建設。而目前村委修建任何建築物都有可能成為‘違建’,阻礙了村股份公司的發展”。

  葉鶴鳴期待著舊改快點實現,村民們也在期待著舊改的實現。對於官田村來説,土地不處在生態控制線內,並且靠近街道中心區,商業開發價值比較大,並且商業租金又比較高,很快就可以讓村民的分紅大幅提高。

  不過官田的舊改項目都是處在起步階段,等到收益的那一天還不知道什麼時候。目前官田股份依舊處在貧窮的狀態,村民的收入與其他社區的收入差距也越來越大。

  對於官田股份公司面臨的情況,記者從石岩街道辦獲悉,今年的十一月份,一份《關於印發石岩街道幫扶欠發達社區股份合作公司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讓官田股份看到了政府幫扶的身影。

  據了解,此文件主要是促進石岩街道股份公司尤其是欠發達社區的股份公司(去年人均集體有效分配在3000元以下)幫扶,實現石岩街道村民共同富裕。按照此文件的目標,從今年開始將通過實施多項幫扶措施,經過三年的努力,實現社區股份公司基本“脫零”,欠發達社區股份公司人均集體有效分配增長30%以上,改變其落後的面貌。

  根據石岩街道幫扶工作組名單,石岩街道零分配和欠發達股份公司均有區幫扶挂點單位和街道幫扶工作組。以官田股份為例,其幫扶挂點單位即為石岩街道辦。其他的則有區住宅局、區民政局等部門。

  在石岩街道幫扶股份合作公司發展措施分解表中,共計列出了17項幫扶措施,以及具體內容,包括具體扶持資金及上限。文件背後還附有幫扶項目設計及幫扶資金申報範例。以貸款貼息為例,3000萬元貸款,按照銀行貸款基準利率6.9%計算,第一年利息支出約207萬元,根據相關文件,公司可獲得3年共計500萬(上限)的貼息。此外還有購置物業補貼,發展商貿旅遊補貼、舊改物業經費補貼等。

  此文件頒布後,石岩街道已經召開了相關的會議,各股份公司負責人也均人手一份,進行詳細解讀。

  儘管政府制定的政策比較完善,但是在葉鶴鳴看來,享受到文件中的幫扶卻比較困難。

  “政策門檻太高,與村股份公司的實際情況不符合。村委目前最需要的政策就是政府放開土地管制,允許在自有的土地上進行建設。而目前村委修建任何建築物都有可能成為‘違建’,阻礙了村股份公司的發展”。

  此外,葉鶴鳴還表示,目前村股民較多,在進行新項目決策時,遇到有風險的項目很難在股民中通過,村民不願意承擔風險,就阻礙了很多新項目的的開發。“即使看到了有掙錢的項目,想在股民中通過,就很難”。

  對於如何讓村股份公司轉型,除了發展物業租賃之外,葉鶴鳴看不到有什麼方式能夠促進股份公司進行轉型升級。未來股份公司的發展還是寄託在土地的二次利用上。

  攝文 南方日報記者 丁侃

  攝影 南方日報記者 何俊

熱詞:

  • 官田
  • 村民
  • 分紅
  • 錯峰用電
  • 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