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我國灰霾天氣日益嚴重 防治劍指煤、油、基建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1日 16: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防治劍指煤、油、基建三大源頭

  將於2016年開始在全國實施的PM 2.5(粒徑小于2.5微米的細微塵顆粒)監測,就像一把懸于環保部門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獲悉,正在制定中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十二五”規劃,即將對複合型大氣污染的三大源頭———煤炭燃燒、石 油 燃 燒 和 大 規 模 基 礎 設 施 建設———有明確説法。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環保部官員很擔憂:“即便按照‘十二五’規劃設定的目標拼命減排,也需要10年時間,才能恢復到2005年的城市空氣質量水平!”

  毫無預兆:環保部首次回應PM 2.5監測

  今年秋天,北京等地灰霾天數高於常年,北京市氣象局和公眾空氣質量感受的分歧,將PM 2.5這一專 業 術 語 推 向 輿 論 的 漩 渦 。 對 于“將PM 2.5納入城市空氣質量評價並定期公佈”的公眾呼聲,環保部16日首次進行正面回應。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16日通報稱:“各方高度關注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今天起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徵求意見。二次徵求意見稿的最大調整是將PM 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並收緊了P M10、氮氧化物等標準限值,提高了監測數據統計有效性要求。”

  “新標準擬於2016年全面實施。”環保部科技標準司相關負責人對此指出,鼓勵各地方提前或更高標準實施,一種是環保部根據國務院文件要求,指定部分地區提前實施本標準,而具體實施方案(包括地域範圍、時間等)需另行公告;另一 種 方 式 是 各 省 政 府 根 據 實 際 情況、區域環境保護需要,自願提前實施本標準。

  恰在11月初,環保部發佈的《環境空氣PM 10和PM 2.5的測定重量法》正式實施。該行業標準首次對PM 2.5的測定進行了規範,被大氣專家視為對近日“北京居民掀起 自 購 便 攜 式 儀 器 測 空 氣 ” 的 回應。

  但地方對此態度謹慎。11月14日,南京市政府的官方微博轉載了南京氣象局官方微博披露的“PM 2 .5細微顆粒物濃度”數值,但僅存留數 小 時 , 就 以 “ 誤 發 ” 為 由 被 刪除。

  11月15日,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 杜 少 中 還 表 示 , 北 京 何 時 公 布PM 2.5尚無明確時間表,但“作為首都,可能會走得快一點,正在積極做準備”。他所回應的事情是,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總工程師伏晴艷前一天稱,上海明年有望率先推行PM 2.5空氣質量監測標準。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遠航對此解釋稱,與科學研究不同,地方政府及其環保部門是按照環保部規定的空氣質量日報技術、指標體系發佈每天的空氣質量狀況,“在現階段,PM 2.5尚未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直到環保部正面回應的當天早上,環保部新發佈的《“十二五”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標及其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中,開展PM 2.5監測僅為定性考核,且是“ 加 分 項 ” , 也 就 是 “ 測 了 能 加分 , 不 測 也 不 扣 分 , 更 不 一 票 否決”。

  但數小時後,11月16日下午,環保部科技標準司突然改媒體集體採訪為新聞稿發佈,宣佈了上述 決 定 。 該 司 相 關 負 責 人 承 認 :“我國部分區域和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結果與人民群眾主觀感受不完全一致,現行標準中分區分級要求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管理需求。”

  複合污染:PM 2.5為最重要因子

  10月25日,受國務院委託,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稱,從大氣污染看,2010年,全國17.2%的城市空氣質量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主要是可吸入顆粒物濃度超標。“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性大氣污染日益突出,廣州、深圳、上海、南京、蘇州、天津等大城 市 的 灰 霾 天 數 已 佔 全 年 的30%至50%。”周生賢表示。

  “對於北京而言,PM 2.5是近日空氣質量惡化的重要因子,但還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在起作用。大霧天導致大氣擴散能力差,污染物無法得到稀釋,因此 加 劇 了 公 眾 呼 吸 系 統 不 適 的 觀感。”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大氣部主任嚴剛對此解釋稱。

  由環境保護部和中國工程院&&19個國家部門編制的《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叢書解釋道,中國是世界上顆粒物排放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PM 2.5是可以進入肺部的細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的危害最大。細微塵本身的有毒有害物質可以被血液和人體組織吸收,並伴有P b、C d、C r、V、N i、M n、A s等有毒元素和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等強致癌有機物。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氣專家指出,中國城市PM 2.5的污染十分嚴重,北方城市和區域(如北京及周邊省市)PM 2.5濃度高達0.08-0.10毫克/立方米,超過美國標準年均限值5-6倍,南方城市和區域PM 2.5濃度超過美國標準2-4倍。該專家稱,近年來我國區域性灰霾天氣日益 嚴 重 , 已 經 不 是 完 全 的 自 然 現象,而是不斷增加人為排放的大氣溶膠,因此呈現出灰濛濛的渾濁現象。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相關負責人16日承認:“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加,經濟發達地區氮氧化物(N O x)和揮發性有機物(V O C s)排放量顯著增長 , 臭 氧(O 3)和P M2 .5污 染 加劇 , 在P M 1 0和 總 懸 浮 顆 粒 物(T S P )污 染 還 未 全 面 解 決 的 情 況下,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區域P M2 .5和O 3污染加重,灰霾現象頻繁發生,能見度降低。”

  即便將《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加嚴,但環保部科技標準司上述負責人指出:“不管是控制P M10還是PM 2.5,改善環境質量的關鍵是減排,只有排放少了,污染物濃度降低了,我們周圍的生態環境好轉了,我們的空氣質量狀況才能真正得以改善。”

  一位參與相關規劃編制的大氣專家稱,環保界基本達成共識,按照新版徵求意見稿“收緊P M10、氮氧化物等標準限值”的要求,中國城市空氣達標率要從現在的大約80%驟降至只有大約20%,如果PM 2.5佔PM 10的比例基本固定,將P M2 .5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後,對城市空氣達標率的影響也大抵如此。

  張遠航向《經濟參考報》記者指出,每個國控站採購一套PM 2.5監測設備僅需10多萬元,以某個特大城市為例,整個城市共有10多個國控站;此外,長期的業務運營投入對經濟發達地區是可行的,“改善空氣質量的關鍵是減少污染的排放,不僅僅是末端治理減排,更重要的是能源結構、産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調整,比如大型企業搬出城市 、 控 制 對 高 污 染 産 品 的 居 民 消費”。

  三大源頭:聯防聯控規劃逐一擊破

  上述官員指出,國內有一半的PM 2.5不是來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一次源),而是經過十分複雜的物理和化學過程而形成(二次源)。因此,張遠航強調,“十二五”需要對SO 2、N O x、V O C和顆粒物等多種污染物造成的複合大氣污染進行協同防治。

  上述參與規劃編制的專家也呼籲,各地不要光追求PM 2.5的監測數據的漂亮程度,也不要為了減排PM 2.5而減排PM 2.5,如果多種污染物的排放量一塊降下去了,它們産生的PM 2.5就水到渠成地降下去了,“相反,只要有任何一項污染物減排拖後腿,就會形成‘短板效應’。”

  今 年 全 國 人 大 通 過 的 “ 十 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十二五”期間,化學需氧量(C O D )、二氧化硫(SO 2)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N O x)排放分別減少10%。其中,氨氮、氮氧化物為新增的總量控制指標。

  在 整 個 大 氣 污 染 防 治 方 面 ,“十一五”S O 2減排工作進展順利,但N O x不降反升。“‘十一五 ’ 煤 炭 消 費 總 量 增 長 了 大 約50%,而N O x排放量受此影響,增速超過30%。”環保部一位官員擔憂道,“即便按照‘十二五’規劃設定的目標拼命減排,也需要10年時間,才能恢復到2005年的城市空氣質量水平!”事實是,環保部相關負責人此前披露,今年上半年我國各省區市氮氧化物排放量仍不降反升。

  一 位 參 與 規 劃 編 制 的 專 家 透露,正在制定中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十二五”規劃,將對上述區域大氣複合污染進行全面控制。“該規劃首次提出石化、噴塗等 十 大 重 點 行 業 揮 發 性 有 機 物(V O C )污染防治目標,並對近幾十年控制不下來的煙粉塵提出新的防治思路。”

  上述環保部官員稱,V O C囊括上萬種物質,排放源散佈在社會各行各業,直至家庭裝修、噴塗印刷,“據初步測算,工業領域的十大重點行業佔減排量才勉強過半”。

  上述環保部官員指出,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要劍指三大排放源———煤、油和基建。一是火電、鋼鐵、水泥行業為主的煤炭消費,二是使用非清潔油品(汽柴油)的機動車,三是今年以來大上快上的基礎設施建設造成的揚塵。

  嚴剛也建議,不僅要在動力煤洗選,以及水泥、電力和鋼鐵行業除塵,也要在施工場所揚塵等領域,對一次性顆粒物排放進行控制,還要在“十二五”期間落實好氮氧化物、氨氮等兩項新增污染物的總量控制指標,並適時啟動對石化、汽車産業等揮發性有機物(V O C s)的控制,以避免上述區域形成複合大氣污染。

熱詞:

  • PM
  • 張遠航
  • 複合污染
  • 大氣擴散
  • 灰霾
  • 可吸入顆粒物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