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農民增收"八連快"是如何實現的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1日 1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算好最後一筆進賬後,楊劍合上賬本,報出喜訊:8畝有機蘋果,今年收入超16萬元。自2003年建起蘋果園之後,老楊家的收入每年都在增加。與他家一樣,湖南省岳陽市錢糧湖鎮層山片區的3400多戶農民,今年也獲得了豐收、增收。據測算,今年該鎮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將達到8195元。

  純收入連續八年增長

  2003年以來,農民收入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主要是農民工資性收入進入高增長期

  2003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622元,2010年達到5919元。7年間,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加471元,增速連續7年超過6%。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達到10.9%,這是自1998年以來農民收入實際增速首次超過城鎮居民。今年農民收入延續了這種增長勢頭。據統計,前三季度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5875元,實際增長13.6%。

  綜合來看,農民收入有望實現連續8年快速增長,一些專家將此概括為“八連快”。

  從收入結構來看,農民收入呈現多元化增長格局。農民的工資性收入、生産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都在持續增長。目前,在農民收入構成中,家庭經營性收入仍佔總收入的近半。工資性收入佔總收入41%,是農民收入的第二大來源。近年來,轉移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增長較快,增長空間也很大。

  從地區結構來看,中西部地區增幅高於東部地區。2010年東、中、西、東北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分別為13.8%、15.0%、15.8%和17.9%。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2003年以來,農民收入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主要是因為工業化、城鎮化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提供了機遇,農民工資性收入進入高增長期。同時,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收入結構多元化

  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得到的利息、租金、集體分配股息和紅利等財産性收入逐年提高

  農産品的産量與價格雙增長,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推動了家庭經營收入的穩定增加。山東廣饒縣烏河村村民李桂英去年剛剛建起了2個食用菌大棚,她喜不自禁地告訴記者:“俺兩個大棚每月能採摘金針菇4000多斤,每斤按2.6元算,一年收入能超10萬元。”

  農産品比價上升和糧食豐收是經營性增收的基礎。近年來,蔬菜、水果、肉類等農産品健康發展,産量穩定增長。國家通過大幅度提高主要糧食品種的最低收購價格,對玉米、大豆等實行臨時收儲等保護農業生産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動了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快速增長。國家對農業和農村的補貼力度的加大,增加了農民的轉移性收入。2004年起,國家把原來補在流通環節的錢拿出來直接補給農民,開始了糧食直補。同年還啟動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2006年後在取消農業稅的同時,陸續增設了農資綜合補貼和良種補貼,此後中央財政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補貼資金規模連年大幅度增長,2011年中央財政“四項補貼”資金總額達到1406億元,比2010年增加180億元。

  農民外出務工的人數增加,工資水平的提高,推動了農民工資性收入的增長。在廣饒縣大王鎮,隨着成長型企業的迅猛發展,用工需求旺盛,務工人員和務工時間都有顯著增加。

  今年一季度,大王鎮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320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45元,增長72.4%。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黃守宏分析説,從全國範圍看,去年在勞動力供求關係變化的推動和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絕大多數省區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大體幅度在20%左右,這樣就推動了農民工工資全面的上調,月均收入達到1690元,比2005年的875元增長近一倍。同時,去年農民外出務工人數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了17.9%。

  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民的財産性收入也穩步增長。東部地區的一些農民財産性收入佔到純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李國祥指出,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是在城鎮落戶之後,其原來承包的土地就可以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轉讓給仍在農村的農民,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益。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得到的利息、租金、集體分配股息和紅利等財産性收入逐年提高。

  未來增收要有新突破

  從長遠來看,轉移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應當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重點

  去年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增幅是10.9%。承接去年態勢,今年上半年農民的現金收入增幅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高出6.1個百分點。但是,目前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因素依然沒有完全消失。專家分析,靠農産品價格增收、靠提高工資水平增收的空間是有限的,特別是促進農民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遏制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任務還很艱巨。

  李國祥表示,過去我國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外部條件。未來,要從三方面探索農民增收的可持續發展途徑:

  一是就農業來看,必須建立在農村勞動生産率提高的基礎上,這是保持農民快速增收的基礎。因此,未來要在提高農業生産效益、確保糧食穩定增産、深入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上下功夫,實現農業生産者增産增收。

  二是要加快農村勞動力分化,促進農村勞動力專業化。要轉變吸納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的方式,進一步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讓更多的農民融入城鎮。

  三是鼓勵農民流轉耕地和農業生産要素,盤活農村要素市場,為財産性增收打開大門。

  專家指出,在當前的農民收入結構中,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合計佔到近90%。當前促進農民收入增長,應當要以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為着力點。同時,轉移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從長遠來看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應當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重點。

熱詞:

  • 農民增收
  • 農民人均純收入
  • 糧食直補
  • 惠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