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談藥價水分:醫生只是替罪羊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1日 07: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日前,媒體報道,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廠價不過0.6元,經過各環節“黑吃”後,在北京某醫院零售價達12.65元。中間利潤超過2000%。由此,藥價問題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毫無疑問,藥品中間環節的“水分”以及以藥養醫制度,不僅是百姓心中的痛,也成為公立醫院改革繞不過去的“結”。這個問題不僅關係到醫患關係的修復,也關係到醫改的成敗。

  一支出廠價0.6元的藥,到了醫院就賣12.65元。老百姓不禁要問,在超過2000%的利潤中,醫生究竟賺了多少錢?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解讀醫院和醫生在藥品上究竟有多少加成。

  藥價水分在哪

  藥價是怎麼定的?莊一強表示,藥廠首先將兩類成本計算在藥價中,一類是生産成本,如原材料、員工工資、水電費等製造費用,再一類是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廣告費等。

  廠家把成本算出後報到國家發改委物價司或各地物價部門,由其根據申報成本核算及市場實際情況,確定一個“最高零售價”。此後,由各省的衛生廳主持招標,産生一個“省級中標價”。在“中標價”的基礎上順加15%,形成“醫院零售價”,這15%的加成,就是留給醫院的利潤。

  通俗地説,如果物價部門給某款藥品定了最高零售價是15元,某省進行招標後,中標價為10元,那麼該省此藥的醫院零售價為11.5元。這1.5元就是醫院拿到的錢。“最高零售價”的意義在於指定一條上限,所有“中標零售價”不得高於“最高零售價”。

  “在藥品定價過程中,醫院是不參與的,醫院只有執行權沒有定價權。”莊一強説。

  那麼,藥價的“水分”在哪?莊一強指出,藥廠給出的生産成本比較難“做花賬”,但另一類成本,也就是“期間費用”部分,尤其是銷售費、廣告費等,可能會隱藏虛高的成分,有“水分”。

  這些“水分”中有醫生的身影。醫藥代表會按照醫生對某藥的用量給提成,具體來説,他們會去某家醫院的藥劑部門或信息部門“統方”,核實醫生開了多少藥方。有專家表示,在一些藥品上醫生可以拿5%的回扣,某些抗生素則高達30%。

  香港有兩種做法,一是縱向比價,對比往年的中標價。二是橫向比價,看同一個廠家同一個品種在其他國家的價格。“因為藥價含有虛高的部分,有時經外匯換算和扣除進口關稅後,我們有些藥品比原産國還要貴。”莊一強説。

  主管部門為解決藥價高的難題,不斷地“擠水分”。現在各省幾乎都在國家定的價格下往下壓,在一年一輪的招標中,上一年度的最低價往往成了新一年的最高價。這意味著,如果去年某藥以10元的低價中標,今年招標時定的最高價就是10元。大多數廠家只能開價8元以求中標,明年則只能以6元中標。

  長此以往,有時藥品的中標價甚至低於成本價,藥廠“賠本賺吆喝”,等中標了,再想辦法削減成本。投標時要提供技術標書和商務標書,前者挂鉤藥品質量,後者挂鉤藥品價格。而實際上後者很關鍵:招標不一定挑選質量最好的藥,藥品質量達標即可,主要比拼價格。

  此外,藥品還分為基本藥物和非基本藥物。前者以物美價廉的老藥為主,後者則分為幾個層面,如仿製類藥以及原研藥、專利藥等創新類藥。國家為鼓勵藥品創新和保護知識産權,給予不同定價政策:原研藥比仿製藥價格高,如果是在專利期內的,還非常新的藥,廠家可以申請單獨定價。

  莊一強認為,在藥價出臺的整個過程裏,醫生和醫院都沒有任何決定權,主要是廠家與物價部門制定價格。

熱詞:

  • 醫院協會
  • 副秘書長
  • 藥價水分
  • 醫生
  • 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