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郭樹清:農民對承包地和宅基地應擁有長久使用權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3日 1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十二五’規劃提出,要讓生産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自由流動,但是這一既定方針落實起來非常困難。城鄉差距依然巨大,而且迄今為止沒有縮小,主要是源於很多體制障礙。破除城鄉要素流動的體制障礙迫在眉睫。”

  11月12日晚,經濟學家、新任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11財新峰會上做主旨演講時如此強調。

  郭樹清指出,過去30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經濟社會進步。但是,整個農業、農村與城市的發展相比,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農村相比,差別依然非常大,迄今為止還沒有縮小。城鄉差距還沒有出現拐點。

  他指出,農村和農民收入嚴重落後於城市和市民,是影響中國社會公平正義的主要因素,是影響人口質量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影響國民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的主要因素。但是,這主要不是由於中國資金短缺和資源要素短缺,而是源於現行體制。

  郭樹清指出,從市場的角度來説,當前中國首先要改善城鄉之間生産要素的交換關係。這一點非常重要。也正因此,中央“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努力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的均衡配置,努力推動生産要素在城鄉之間的自由流動”。

  但是,目前,城鄉要素無法自由、雙向流動。具體表現在:

  一是農村地區的生産要素、勞動力、資金土地繼續維持流向城鎮的趨勢。儘管近年來要素返鄉也在增加,還是很不成比例,城鄉之間生産要素流動的基本格局依然是農村單一向城市流動。

  二是農村生産要素與城市的交換,存在嚴重的不平等。例如,農民工在城市依然未能獲得國民待遇;農村建設用地,一般只是城鎮價格的1/3;資金從農村流向城市的規模,大大超過城市流向農村的規模,而農村貸款的利息高達城市的兩三倍。

  三是在城鎮定居的農村居民,在沒有取得市民身份前,承受著經濟和心理的雙重壓力,一方面不能享受市民的工資、就業條件,教育、社保、住房等福利。另一方面,他還要省吃儉用,供養在農村的配偶子女和父母,並把掙的錢拿到農村蓋註定會空置的房屋。

  四是生産要素從城鎮流向農村的風險較大。最主要的問題是,按現行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和管理體制,農村土地産權,包括承包、流轉、轉讓等,大多是村委會説了算,期限比較短,農民的平均使用期限十來年,不確定性很大,城市要素沒有積極性下鄉。

  五是城鄉生産要素雙向流動的成本高昂。在許多省市,城鄉要素流動的實際成本高過了跨國出境的成本。目前城市的資源投向農村,成本要比投向海外或香港等市場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還要高。這無疑降低了整個經濟的效率,也減少了全社會福利。

  郭樹清指出,城鄉生産要素的雙向流動迫於眉睫,必須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必須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先從政策上,然後再從法律上明確,農民對承包地和宅基地擁有長久的使用權。

  郭樹清指出,所謂“長久使用權”,是指除了重大自然災害和不可預測、不可抗拒的因素,農民應擁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的永久使用權。這種長久使用權今後可自願、平等、有償轉讓,其他投資者可放心地投入。

  二是要清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確有必要保留的建設用地,應明確為全村居民或全組居民共同所有,其餘的應該復墾為農田。

  三是由縣級縣以上政府統一制定城鄉發展和建設規劃,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在農用土地上建的房屋必須有面積、高度、樣式的限制,必須落實國土、環保、農業、建設等部門特別是個人的完全責任。

  四是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今年新農保有望擴大到覆蓋農村60%的人口,60歲以上的人每個月給55塊,2012年可覆蓋全部農村。這個保障水平是很低的,今後應該加快步伐,提高保障水平。

  五是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城鄉用地增減挂鉤和佔補平衡,解決社保基金積累不足和土地利用效率過低的問題。增減挂鉤、佔補平衡,一般應限定在市的範圍,不要跨省。

  在這方面,很多地方已經做了這個試點。為避免“以次頂好,增差的、減好的”,應實行嚴格的等級評估和系數調整。必要時可實行“佔一補二”、“佔一補三”,甚至“佔一補五”。相關管理部門應該一起參與,責任者應簽字畫押,終身負責,所有過程向社會公開。

  六是在符合國家規劃和計劃的前提下,農村土地轉變為城鎮建設性用地,要採取市場交易方式確定價格。同時,為克服大城市近郊區農民的土地和邊遠地區的巨大價差,農村土地市場化出讓的收入中,必須有一定比例上交社保基金。

  七是在基本社會保險體系建立後,還應把所有農村居民納入住房保障體系。這是因為,農民不納入住房保障體系,農村土地就不能用於抵押,農村的金融服務很難達到城市的水平。

  八是分步實施土地市場開放。首先從邊遠省份、人口稀少的欠發達地區實施;其次對山區、緩坡地帶實行更加優惠、自由的政策;對平原農村、城市近郊要實行更嚴格的規劃制度。在考慮合理的組團、功能分區的前提下,依照集約和節約的原則開放農村土地交易市場。

  九是改進各級政府對農村地區招商引資的指導和統領,提高工作的精細化水平。目前,各方面擔心的是,城市的資金進入農村後,不是從事農業生産,而是佔了地,去搞房地産。對此,應該可以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

  十是在推動城鄉生産要素自由流動過程中,必須把保護生態,保護歷史文化遺産放在特別突出的位置。對古民居、古村落、生態比較脆弱的地區,都要實施相應的保護。對城市的資源要素和流動,包括居民的搬遷也應該如此。

  郭樹清還指出,要建立由政府、民眾、包括媒體各方參與的、定期的評估機制;加大力度實施勞動合同法;建設全國統一的社保體系,正視並切實解決社會保障基金的歷史缺口;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加快社會管理體制創新,以民主促進民生,以民生推動民主,形成良性循環。騰訊財經

熱詞:

  • 城鄉用地
  • 郭樹清
  • 體制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