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遊客投進許願池的硬幣 管理方打撈捐給紅十字會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2日 10: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生活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豫園九曲橋下的荷花池內,水面之下密密麻麻的硬幣清晰可見,儼然成了一個特色景點。近日,一幅工作人員劃著船、彎下腰撿硬幣的圖片在網上廣為流傳,有人質疑起這些錢的去處,管理者是否有權隨意處理?無獨有偶,就在七寶古鎮內,也有一處池塘,也有諸多為求吉利的遊客投下的硬幣,只不過最終去處和豫園不盡相同。

  地點1 豫園九曲橋

  硬幣來源:遊客求吉利所投 去向:管理方打撈後捐給紅十字會

  即便是在週二,豫園的遊人也未曾減少。其中著名的景點“九曲橋”,更是必須來此走一趟、拍個照、駐足觀賞一番荷花池內的金魚。就在這座小橋的東側,荷花池的某個角落內,吸引人的反倒是其中密密麻麻的硬幣。每每見此場景,總有遊客為圖個吉利,將硬幣投擲入水,”撲通”一聲之後,雙手合十許個心願。

  久而久之,硬幣積少成多。在現場,記者目睹了一名身著藏青色便裝的中年男子,手持著一根長約2米的棉線,拋向水面下硬幣聚集的地方,棉線的另一頭是一圈橢圓狀的磁鐵。只見該男子輕輕晃了一圈,不少硬幣隨即牢牢吸在了磁鐵上。一旁的遊客見狀,質疑起了他的身份,為此男子也不慌不忙,回答道:“我是清理垃圾的。”待吸滿硬幣之後,他熟練地收起長線,消失在人群之中。記者隨後向豫園商城的保潔工人求證,對方表示:“他沒有穿工作服,絕對不可能是清潔工。”而豫園商城的保安向記者表示,遇到此類私自拿取硬幣的人,一般會在沒收錢款之後將其驅趕。

  而多名遊客均向記者表示,的確應該定時清理硬幣,“硬幣多了,就會影響環境美觀。”市民王先生表示,“最好能在硬幣投擲處張貼告示,告知遊客錢款的去處。”儘管遊客們對硬幣的去向不得而知,不過這並未影響到他們的投幣熱情。“扔硬幣為吉利只是象徵意義,怎麼處置就不去管他了。”

  隨後記者找到了豫園的管理方——上海豫園旅遊商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得知記者的來意之後,對方表示,這些錢的去向很明了——統統捐給了紅十字會。據物業的工作人員介紹,網上流傳的照片中,撿取池中硬幣的人正是他們內部的保潔人員。之所以清理越積越多的硬幣,物業解釋原因有二:“硬幣畢竟是金屬的東西,常年泡在水中對水質會産生一定的影響;同時還有個頭不大的小魚因誤食硬幣卡死的情況出現。”因此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物業決定在硬幣累積到一定數量後撈出來。“其實打撈硬幣的工作,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有了。”物業工作人員透露,每當數額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物業就統一將錢匯至紅十字會。

  物業拿出一本專門用來記這筆賬的本子,上面記錄了匯款的金額、紅十字會的收據等等。記者發現,最早的紅十字會收據日期為2005年6月,至今已多達十多張,每次為600至800元不等。

  記者從黃浦區紅十字會了解到,豫園管理處在清理池塘的時候,發現公眾投下的大量硬幣,之後捐給了黃浦區紅十字會,而與此同時,紅十字會也開具了相關的書面材料。據介紹,通常情況之下,景點所在的管理處可以處理這些公眾投擲的錢幣。

  地點2 七寶小池塘

  硬幣來源:遊客為許願所投

  去向:管理方“授權”池塘清潔工處理

  在閔行區七寶古鎮裏,有個名叫“聽鐘池”的小池塘,池塘的正中心有個刻有“招財進寶”字樣的許願罐。每天總有大量的中外遊客在此向池中的罐子投擲硬幣,許下自己美好的願望。然而這些人想不到,笑納這些“許願錢”的並不是哪路神仙,而是一個擺攤賣金魚的老者。

  董德才,今年已73歲,和老伴兩人在七寶古鎮賣金魚已過8年。憑著起早貪黑地撈錢,老董每天竟也能凈賺200元。在他眼裏,這筆“不義之財”只是他一天辛勤勞動後犒勞自己的“喝酒錢”。老董“撈金”,附近的商販、保安和居民們也心知肚明。如果遇到有人疑問的目光,老董都不以為然,他説:“池塘被我承包了,既然池子裏的錢沒人要,那當然算我的。”

  每天上午9點,老董便會出現在古鎮內,攤位雖是個不足1平方米的小木亭,但兩人忙前忙後地照顧生意,通常也要到晚上10點半才能收攤,回到他們租在七寶附近的小房子裏。在出攤或收攤前,老董通常都要幹一件很重要的事——撈錢。“看見沒?”老董指著池心的一個罐子説,“很多遊客,尤其是小孩子和年輕情侶,會往罐子裏丟硬幣。”記者順著手勢看去,果然,池心有座高40厘米左右的白色罐子,做成一隻小豬的形狀,罐身用紅色塗料寫有“招財進寶”四個大字。罐子的底座是一個圓形的鋼質托盤,上面散落了密密麻麻的硬幣,分別有一角、五角和一元的幣值,在水波的盪漾下,顯得金閃閃銀燦燦的。“不去處理一下嗎?”記者問。老董搖了搖頭,“現在還太少,等錢多點了,晚上再撈。”

  到了晚上8點多,天色已黑,遊客散去,便是老董出動的時刻。池塘的水很淺,因此他撈錢的方式很原始——下水徒手打撈。老董有一套“撈錢工作服”,下水前,他會換上一條墨綠色皮褲子,一雙齊膝的黑套鞋和一件圍兜。跳進池塘後,水也不過沒到膝蓋的高度,他緩慢地往前趟幾步,來到罐底的托盤前,彎下腰,把水裏的硬幣熟練地撈起來,裝進袋子裏。撈完了托盤上的錢,老董又把手伸進罐子,命中率高的遊客不多,罐子裏的收穫很少。不一會兒,老董就收工上岸了,一來一回不過3分鐘。

  上岸後他心滿意足地笑了笑,忙不及清點起來。雖然硬幣的幣值比較小,但七寶古鎮的客流量大,硬幣數量多,數了好一會兒才算清楚,“230塊。”老董説這數目屬於正常範圍內,“在節假日和旅遊高峰期,收入會多一點,最多大概能撈到300塊吧。”到了冬天,池水冰冷刺骨,但老董並不覺得凍,“穿的皮褲子很厚,保暖效果很好,而且我動作快,下水的時間很短,一點也不冷。”

  雖然做的小本買賣,但老董對自己的經濟收入頗為滿意,靠賣金魚、烏龜這些小玩意兒,淡季時一天只能賺兩三百,旺季一天甚至能賺到一千多。“撈上來的錢,就當‘喝酒錢’吧。”談及這筆不小數額的外快,老董説。

  據一位保安介紹,原本七寶古鎮的廣場前聚集有許多攤位,每個月要向管委會支付1000元左右的管理費。三四年前,廣場進行了一次大整頓,對攤位進行了清理,留下來的只有老董一家了。老董也毫不避諱地承認自己“有關係”,但留下來的條件是要負責池塘的日常維護工作。每當在客流量大時,某些遊客會隨手往水池裏拋雜物。“喂!”老董扯響了嗓門,隨後扶起一根捆綁著綠色網兜的竹竿,把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撩起來。就這樣,老董在這份“兼職”崗位上一呆就是三四年。“不用交管理費已經謝天謝地了。”老董對於這份工作倍感慶倖,“如今想擺個攤並不便宜。”

  七寶古鎮管委會對老董並不陌生,上至行政人員,下至保安門衛,都對老董撈錢的行為心知肚明。記者從管委會了解到,他們曾與老董簽訂協議,把池塘承包給他,讓其負責池塘的日常維護和清潔工作,“我們允許他在池塘裏養魚,也允許他清理池塘裏的硬幣。至於錢的用途,我們就不過問了。”那麼,誰來監管池塘事務呢?老董答不上來,管委會也含糊不清,“沒有專門的部門管理池塘,全都交給他了。”對於如何處置硬幣,管委會表示,“錢是遊客扔下的,我們沒有處分權。”

  老董在眾多遊客、居民和保安心中的口碑甚好。原來大家對老董的池塘維護工作大加讚賞。不少居民向記者反映,老董把池塘維護得不錯,“從前這水又臭又臟,現在水綠了,而且還有活魚。”許多熱心的遊客和居民看在老董年事已高,做小本生意辛苦,對他撈錢的行為表示默許。這麼多年來也從未有人與老董“搶生意”。

  不過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的朱同學對老董的做法不敢茍同。朱同學在上學、放學途中不時會撞見老董撈錢的場景,“這池塘又不是他家的,難道他有權收錢嗎?”白領唐小姐則認為,“硬幣雖小,但象徵著遊客的心願。讓不知情的遊客知道了,他們會怎麼想?”老董對池塘的壟斷令同街其他商販心生不滿。“七寶這麼大的客流量,每天能撈好幾百吧?碰到節假日,遊客扔的都是一元一元的硬幣,這錢也太好賺了!”不少店老闆甚至互相打趣地説,“以後生意差了,就去池塘邊蹲點撈錢吧!”

  背 景

  國外如何處理許願池硬幣

  記者在豫園九曲橋上偶遇了三位正在投幣許願的美國遊客,他們表示,一般在美國的硬幣投擲處都會有一紙明文,告訴遊客們,待硬幣堆積過多後,都將被送往一個名為“Children’sWish Foundation”的慈善組織。

  在國外,被丟入池中的硬幣普遍被看做是一種捐贈方式,因此每個景區也會派專人定期清理其中的硬幣,並把其中一部分捐贈給當地的慈善組織。

  專家觀點

  關注一:管理者是否有權處置這筆錢?

  “其實我們也是做好事,這裡的錢我們一分錢都不拿。”談及被網友質疑,幾名豫園商城物業的工作人員顯得有些委屈。據介紹,這些被遊客拋入水中的硬幣由於長時間浸泡在水中,發生了化學反應,有的還很骯髒。於是在閒暇之餘,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自發地清洗硬幣,隨後一個個地數,統計出具體的數額,也許談不上困難,但是卻著實麻煩。“這麼多的零錢銀行並不給換,我們只得另想辦法,找到商城內的攤位,一家家地詢問對方是否需要零錢,需要耗費一番週折方才能夠湊齊大面額的紙幣。”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儘管投擲硬幣的遊客仍然絡繹不絕,不過對方也坦言,這方面始終無法也沒有權利禁止。“之前也出現過很多拾荒人員在此用磁鐵吸硬幣,我們也沒辦法管。”

  記者隨後採訪了市人大代表、市律師協會副會長厲明先生。他向記者表示,撇開管理方撿錢的行為不談,遊客在未經同意或設立好的範圍內投擲硬幣本身就值得思考。他認為這一動作有礙觀瞻,的確增加了相關管理企業的管理難度。而到底誰有權利處置這筆錢呢?厲明認為,遊客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故意將硬幣拋入水中,本身就屬於一種丟棄行為,而不是遺失,因此管理方也完全有這個權利去池塘中打撈起這些硬幣。

  持此觀點的並非厲明一個,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對記者説:“為了許願投擲硬幣的這個動作,就意味著放棄了該硬幣的支配權,與此同時,他也並未指定轉讓給任何人。因此這些硬幣不屬於任何人,都有權處理這些硬幣。”顧駿提出,拾荒人員、看池塘的老董撿拾其中的硬幣也沒有問題。“並非池塘內的所有東西都屬於物業。能夠表明這些硬幣屬於物業的辦法只有出示相關的聲明,並且提供依據。譬如一個箱子或是寫有捐助對象的告示,那就等同於一個捐款箱了。”

  關注二:誰來監管物業處分錢時不私用?

  豫園商城物業將硬幣捐款給紅十字會,本身便是出於好意。不過也有人質疑,誰能保證這筆錢都送到紅十字會呢?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其實在整個過程中,均無人會監管這筆錢,全憑自覺性。顧駿對此直截了當地表示:“這些錢的去處根本就不需要監管。”不管是企業或是個人,並非特殊的組織,又有何必要去監管呢?

  

熱詞:

  • 遊客
  • 鐘池
  • 許願池
  • 紅十字會
  • 搜索更多遊客 鐘池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