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發力中原成為國家戰略 求解“中國式難題”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2日 09: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鄭州11月11日電(記者梁鵬)隨著《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的出臺,發力中原已成為令世人矚目的國家戰略。對中原經濟區建設的主角河南省而言,在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背負了新的歷史使命,迎接重大挑戰。

  發力中原 涉及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

  國家發改委一位負責人指出:“必須明確,中原經濟區絕不等同於河南,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不僅是河南自己的事,而是涉及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

  中原經濟區指的是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為基礎、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這一區域總人口約1.5億,糧食産量佔全國的七分之一,經濟總量佔全國的八分之一。

  但長期以來,這一區域一直屬於欠發達地區。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的研究表明,以經濟規模而言,中原經濟區在國內六大經濟區中排名第二,但人均排名卻是倒數第一。

  無論從歷史沿革還是從現實狀況,以及從未來這一地區在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所承擔的重大責任來講,中原經濟區的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是鞏固提升農業基礎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河南是全國傳統農業大省和糧食生産核心區,連續11年糧食産量全國第一,以佔全國6%的耕地生産出了1/10的糧食和1/4的小麥。建立糧食穩定增産長效機制,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是建設中原經濟區的第一要義。

  二是率先進行“三化”協調發展探索,為全國同類地區創造經驗的需要。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同步推進,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要高度重視和處理好的重大問題。支持河南在建設中原經濟區中探索“三化”協調發展新路,如果有所突破,對廣大中西部地區將起到巨大的示範作用。

  三是加快河南發展步伐,最終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河南經濟社會儘管有了長足進步,但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弱的狀況仍沒有根本改變,特別是人均水平與全國存在較大差距。如人均財政支出全國倒數第一,城鎮居民收入、農民純收入、人均教育衛生經費支出等民生指標都不高。辦好河南的事情,對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具有決定性意義。

  四是充分發揮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這一區域具有區位、人口、農業、文化等綜合優勢,也有明顯的後發優勢,支持中原經濟區對於加快培育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促進形成與長江中游經濟帶南北呼應、共同支撐中部地區崛起的核心區域,推動全國區域協調發展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探索“三化”協調發展  求解“中國式難題”

  “三農”問題突出,是中原地區的共同特點,而這也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説,城鄉失衡、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等中國面臨的難題,中原更為典型、更為集中。解決起來更為困難,一旦突破,將具有標本和示範意義。

  從河南的現實而言,“三農”問題突出是制約“三化”協調發展的最大癥結,人多地少是制約“三化”發展的最現實問題,城鎮化水平低是經濟社會諸多矛盾最突出的聚焦點。

  該如何破題?在河南省農業大縣滑縣,一個旨在破解人、地矛盾,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推進“三化”協調發展的試驗正在進行中。滑縣産業集聚區將下轄的18個行政村統一進行“超大社區”建設,4600多戶農民入住新社區,僅此一項便節約土地2500余畝;1.7萬畝耕地由原先分散在近1.8萬人生産,集中到43個生産主體;同時,加強培訓農民,引導向工業集聚區內就業。

  據初步測算,按每平方公里1萬人計算,河南省到2020年要實現50%的城鎮化目標,需要增加450萬畝的建設用地。既要保糧食,又要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用地矛盾怎麼解決?滑縣的試驗便是一種新探索,挖掘現有土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河南省省長郭庚茂説,促進“三化”協調發展,必須探索建立工農城鄉利益協調機制、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機制和農村人口有序轉移機制,促進“人、地、錢”等資源要素在農業和非農業以及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合理配置。

  他説,目前全省農村人均建設用地是248平方米,如果我們能把農村人均建設用地降到200平方米,理論上就能節約出400多萬畝土地。為此,一方面要通過土地置換、土地整治、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來提高用地效率,另一方面必須通過創新土地資源配置機制促進“三化”協調發展。

  而在這方面,國家給了中原經濟區先行先試的政策支持,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在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整治規劃的基礎上,探索開展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人地挂鉤政策試點,破解“三化”協調發展的用地矛盾。

  國家發改委的相關負責人解讀説,這些政策的實施,將為破解“錢從哪來、人往哪去、糧食怎麼保、民生怎麼辦”等發展難題打開空間。

  記者採訪了解到,河南省目前正在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提升勞動力素質,通過一系列措施促進勞動力向二三産業轉移和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通過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等途徑來解決“人往哪去”的問題。

  同時,依靠科技進步、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等辦法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並將進一步加大政策保護支持力度,如採取逐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等措施。在國務院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了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支持糧食主産區提高財政保障能力等支持政策。

  後發優勢凸現  未來商機無限

  盤點自身,河南通過近年來的發展,一系列的後發優勢也更加清晰。首先是交通區位優勢,河南是東部地區産業轉移、西部地區資源輸出和南北區域交流合作的橋梁和紐帶,在全國區域格局中有難以替代的樞紐地位,具備成為內陸開放高地的地域基礎。

  人力資源優勢。預計未來5年勞動力將達到7500萬人,在目前河南大規模實施人力資源提升行動的推動下,這將為大規模承接産業提供有力支撐。

  産業基礎和市場優勢。河南有39個行業大類、182個行業中類,産業體系門類齊全、配套能力較強;同時,戶籍人口全國第一,消費規模及佔全國比重均居中部六省第一,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並對周邊市場有較強的輻射能力。

  載體平臺優勢。河南省目前規模建設了180個産業集聚區和一批城市新區,開放載體和平臺日趨完善;中部六省第一個綜合保稅區也于日前正式運營。

  在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未來更將給中原地區帶來廣闊的投資空間和發展機遇。在工業方面,河南將重點發展壯大汽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輕工、新型建材六大高成長性産業,培育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戰略新興産業,投資空間巨大。

  在城市建設領域,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全面推進,未來10年間,河南將有超過千萬的農村人口進入城鎮,按照人均10萬元測算,投資需求便超過1萬億元。

  中原經濟區建設將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到2015年將力爭建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網、基本完善的鐵路網、堅強智慧的現代化電網等,初步形成鄭州國際航空樞紐基本框架,投資發展環境更加優化。

熱詞:

  • 中原經濟區
  • 中原城市群
  • 建設用地
  • 城鄉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