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浙江發現商周古墓群 14座被盜墓賊損毀國寶失竊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1日 08: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八千年前,在蕭山這片土地上孕育了燦爛的跨湖橋文明,如今那條標誌性的獨木舟還靜靜地躺在博物館裏。

  就在跨湖橋文明的發祥地,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盜墓案。一夥盜墓賊斷斷續續花了近半年時間,在蕭山湘湖邊一座人跡罕至的高山上,挖開了由14座古墓組成的墓葬群,盜走裏面部分隨葬的陶瓷器。警方破案後已經追回了其中的47件,其中有6件被專家鑒定為國家三級文物。

  文物專家説,這批文物反映了兩千年前我們腳下這片土地的制陶工藝、喪葬習俗和先民們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專家的心痛,民警的細緻,還有盜墓賊的瘋狂,透過三張面孔,本報記者為你還原這起盜墓大案的前前後後。

  盜墓賊潘力——湘湖邊,好幾個小土坡都被挖塌了

  潘力(化名),56歲,江蘇溧陽人,在看守所裏,他講話滔滔不絕。“我跟著那個姓葉的(盜墓團夥老大,目前在逃)來的,去年他拿走了我朋友一塊叫價7萬元的‘羅漢送子’新玉,我是中間人嘛,問他要錢,他總是拖。”潘力熬不住了,就跑到余姚,當面向葉老大逼討。

  葉老大倒是蠻客氣,給吃給喝,但就是不給錢。其實,他心裏知道潘力的底細:這個人以前在安徽盜墓被抓過的。那是2007年,潘力在安徽和同夥盜掘出了銅鏡和花瓶,被抓後判刑兩年。

  那塊玉的錢,葉老大始終沒拿出,反而把潘力拉到了余姚好幾座山上“尋寶”。可惜他們見到的墓穴都有盜洞,挖不到什麼東西。

  “他也不知道從哪兒聽來,説是蕭山有東西,就把我帶過來了,跟著來的還有幾個幹活的人,葉老大對他們説是來挖土方。”潘力説,他只是隱約知道,葉老大有一個會看風水的朋友,那位朋友説蕭山有個地方群山環抱,中間還有湖,很可能是什麼“龍脈”所在。而且,跨湖橋就在附近,可見先民們在此生活久矣,墓葬裏有寶貝的可能性很大。

  這個湖就是湘湖。

  這群人來到蕭山,當然不是來挖什麼土方的。葉老大帶著他們直奔後來那座發生盜墓案的偏僻高山,上到山頂,指著幾個不起眼的小山包下了命令:挖!

  從去年10月某天開始,他們基本是挖一天休幾天。“中間有一個人説這不是挖土方,心裏怕,走掉了。”潘力則心中有數,一直沒走。

  每當他們挖到木炭之類的東西,葉老大就喊停,説是下面有東西了。

  果然,一件件陶瓷器出現在他們眼前。“我們用報紙一件件包好,然後拿到山下去,有罐子,也有碗,大大小小的都有。”至於為什麼一挖一個準,潘力也説不是上來。“葉老大叫我們挖哪就挖哪,別的,他從來也不和我們説的。”

  “我們開始以為陶瓷碎片不要的,但葉老大也要,説是粘起來還是會有人收。”潘力他們把山頂的14座一字排開的古墓都挖開了,整整挖出了28個碩大的盜坑,竟然有好幾個小土坡都被挖塌了。

  今年3月24日下午,護林隊員們巡山經過時,驚訝地發現山頂上居然有人盜墓。

  潘力等人四散而逃。

  探長葉海慶——崎嶇山路來回走了20多遍,終於找到贓物

  護林隊員們馬上報了警。蕭山刑偵大隊臨浦中隊葉海慶探長是第一批趕到現場的民警之一。“我們知道一般的盜墓賊都是流竄作案的。他們往哪逃了,是我們首先要搞清的問題。”葉探長説。

  葉探長隨後得知,盜墓賊逃跑的時候很匆忙,落下了一件深色的長袖衣服。一查,口袋裏面有幾張百元大鈔,還有一隻手機。順著這條線索,民警大致搞清了這個團夥是以余姚人為主的,共有十多個人。在余姚警方的配合下,葉探長他們陸續找到了12名犯罪嫌疑人。“他們分工明確,老大負責出錢和銷贓,下面的人有的負責找墓,有的負責盜掘。”

  其中一名嫌疑人説到,當時逃的時候慌不擇路,選了一條從沒人走過的路下山,還把一些文物藏在了雜草中。但具體在哪,實在記不清了。

  民警們帶著嫌疑人,甚至動用了警犬,在崎嶇的山路上來回走了20多遍,終於在一棵大樹下找到了兩個大藍色塑料袋,其中一包是陶瓷碎片,另一包則基本是完整器,共有13件。此外,民警還找到了兩把用於盜墓的短柄鐵鍬。

  有了警犬的幫助,民警還在大樹附近發現了兩個大陶罐,上面有動物形狀的雕刻,還有方塊形狀的規則花紋。

  加大了追贓力度之後,總共有47件文物被追回,如今都已被安放在了蕭山博物館。

  這是蕭山警方在查辦案件中追回文物最多的一次。

  文物專家施加農——這批陶器、瓷器,距今已有2000多年

  看著觸目驚心的盜墓現場,古陶瓷鑒賞修復專家、蕭山博物館館長施加農一陣陣心痛。“盜墓者一般是在古墓上打盜洞,而這夥人打的已經不是盜洞,而是盜坑了。”他強調説。

  文物保護專家們隨後對墓葬群進行了搶救性挖掘,截至今年7月已經出土了400余件文物。

  長長的、巨石砌成的墓道,起碼説明墓主人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因為找不到文獻記載,陶瓷器上也沒有文字,所以墓主人到底是誰尚無可考證。

  不過,昨天面對著被追回的完整器,施加農又略感安慰。“這批陶瓷器,從商代晚期到戰國早期都有。”施館長説,這些陶瓷器分成餐飲具(主要是瓷器)和貯存器(主要是陶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因為做工稍顯粗糙,所以被稱為“原始瓷”。

  “但是,這一件相對特殊一點。”施館長拿起一個原始瓷盤:這件東西器形完整,施釉均勻,最關鍵的上面還有一個“S”形的裝飾。施館長判斷,這是越文化圖騰蛇的形象。

  同樣,兩個大陶罐上有印紋,上下的印紋還是不一樣的,可見製作之精美,可以稱作“印陶”,這也是越文化的象徵。

  還有一件東西讓施館長興奮,這是一個小碗,但是底下有一個洞。“這件東西名字叫‘甑’,它是一件明器(陪葬品),意思是神明之器,它是先民們相信靈魂不死的物證。”施館長進一步解釋:先民們在現實中用的甑比這個要大,下面這個洞是和加熱設備連在一起的,通俗地説,甑就好比是現在的蒸籠。而盜墓挖出來的這個小甑,應該是同比例縮小的殉葬品。

  “以前我們也挖到過類似的器物,比如2000年,在蕭山長山,我們搶救性發掘了春秋戰國時期的15個古墓,出土了193件文物。”施館長説,這些發現都告訴我們,從商代到戰國時期,地處長江下游的蕭山,已經是人口密集、社會經濟文化比較繁榮。

  至於為什麼發掘出來的多是陶瓷器,施館長解釋,越王勾踐曾經下令把百姓手中的金屬器都收集上來,用於冶煉兵器,史學家認為,正是這樣的舉動,大大促進了當時民用陶瓷器的發展。

熱詞:

  • 古墓群
  • 挖土方
  • 盜墓者
  • 搜索更多古墓群 挖土方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