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民生觀:無形的綠領巾最難解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1日 05: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許多老師、家長患有教育焦慮症,以管理的必要性為冷暴力辯護,這是綠領巾事件不時出現的深層土壤

  讓“差生”佩戴綠領巾,此事已被相關部門叫停。漫天雲霧一朝而散,似無再説的必要。

  然而,是這樣嗎?別高興太早。

  有形的領巾好去,無形的觀念難消。人們頭腦中的綠領巾思維,可能還挺頑固,一時半會消除不了,甚至不時還會冒一下頭:讓“差生”脫褲子跑圈、罰“差生”的錢給成績好的學生之類,不過是同一思維的不同表現形式而已。

  許多專家指出,這與部分教師的心理狀況、生活壓力有關,與教育體系的某種欠缺有關。這切中要害,但是,換個角度看,綠領巾思維的頑強存在,背後可能還存在一種複雜原因:在一些教育者的頭腦中,正常的獎罰和過頭的、甚至暴力化的獎罰邊界模糊,糾纏不清。這些冷暴力管理,往往是必要的管教多走了一步。

  教育是一種對人的向上牽引,是對人的自然狀態的某種改變甚至修正。知識的積累、能力的養成、品性的磨礪、審美的積澱,從一張白紙到美麗圖案,這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這過程離不開內在的意志力控制和外在的管理約束。管孩子,本沒錯;而獎懲是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誰也不會覺得好的教育就是“大放羊”。

  放在具體的社會環境中,管理的必要性就更加凸顯。通過升學,實現人在社會層級間的流動,即所謂“知識改變命運”。高考制度雖然需要改革,但它畢竟是一種大範圍內保持公平的向上通道。這通道的選拔性質決定了,除極少數天賦異秉的孩子外,下苦功是離不了的,督促和約束也是離不開的,不能把管理簡單定義為應試教育的手段。

  但是,約束和傷害是兩碼事,挫折教育和侮辱教育是兩碼事。在不少教育者心目中,卻看不到兩者的區別。表面上接受批評,私下裏嘟囔:“娃不管還行!”——把兩類事混成一類事,以管理的正當性來為冷暴力甚至暴力辯護,這就是綠領巾事件不時出現的深層土壤。

  古有明訓:揠苗不能助長。並不是有好的願望就能有收穫。專家指出,在優質教育資源缺乏的現實下,面對升學壓力,許多老師、家長患有教育強迫症或者教育焦慮症,願望過於迫切;而又缺乏必要的知識,常幹一些違反教育規律的傻事。比如,相信猛藥能治病,一味加大“劑量”,不斷加碼,不顧忌孩子身心健康的極限,以成才為期許,以傷害而告終。

  教育的最終目標,應是培育健全的、全面發展的人。別讓孩子傷在起跑線上,需要解下頭腦中的綠領巾。

熱詞:

  • 差生
  • 民生觀
  • 劑量
  • 知識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