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文學批評的膽識與使命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8日 07: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胡良桂最近出版了他的新著《文學主流的多維空間》(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立意探討的是主流意識形態的核心價值如先進性、科學發展、和諧等理念與當代中國文學之間的關係,“多維空間”的定位顯示出作者寬闊的知識結構和敏銳的學術眼光。作者運用跨學科、多視角的研究方法,系統地研究了先進文化理念的歷史緣起、理論淵源、發展軌跡與當代建構,同時以先進性、科學發展、和諧等核心價值觀念為標尺,對當代中國文學精神的價值形態建構、文學選擇的藝術規律和現代轉化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探討。

  作為一位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就開始從事文學批評的評論家,作者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自己理論聯絡實際的批評風格。胡著涉及的一些命題如“先進文化與現代人格建設”、“先進文化與世界眼光”、“理想精神與和諧思維”、“文藝作品中的國家形象與民族精神”、“文學原創與中國聲音”等等,都是具有前沿性的理論思考,是作者應對時代學術的要求,對社會主流價值以及國家文化戰略發展重大決策進行理論詮釋所做的一種嘗試。這種嘗試的突出特點就在於它對實踐性的重視,作者分析當下文學價值的功能與問題,追問當下文學缺失了什麼,梳理新人文精神與近30年中國文學的走向,考評茅盾文學獎的時代感與地域性,解剖當代長篇小説消閒娛樂因素的形態,其理論思維的自由飛翔始終根係著文學現實的沃土。在“科學發展觀與新型農民形象”、“新農村建設與文學責任”等章節中,作者指出“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的人生命運正在發生著變化,他們的精神心理世界也在發生著變化。儘管直到今天他們絕大多數依然身份未變,但種田不交稅,讀書不收費,看病有醫保,極貧有低保,打工有自由,工錢有保障等等,並逐步實現了鄉村亮化、道路硬化、種田機械化、農舍規範化等等,這一切都在孕育著現代式新型農民的精神心理”。所以作者大聲呼籲當代文學要積極回應新農村建設給農民命運與精神心理帶來的新變化,甚至認為積極捕捉當代新型農民形像是當下文學不可忽視的重要責任之一。這些立論,無疑充分體現了一個批評家不僅對理論問題而且對時下社會現實問題都應該具有的高度的敏感性。

  主張文學是人民表達主體意志的利器,反對將文學視為個人宣泄情緒的産物,這是主流文學批評的一個重要品質,也是將先進性、科學發展、和諧等主流意識形態的核心理念貫徹到當代文學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前提。正是對這一品質的尊重,對這一理論前提的堅守,胡著在理論闡述中特別強調了文學家的使命感問題。作者認為,文學家的使命在於給人以情感的親切撫慰與心靈的深刻啟迪,在於社會責任的擔當與精神生活的引領。而文藝批評家是通過自己的批評來倡導和弘揚積極的道德情感,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慰藉,所以尤其要有“最高標準的道德情感的責任擔當”。在這種強烈的使命感的驅動下,胡著不僅對主流文學所面臨的一些理論問題進行正面的闡述,而且直面現實,痛陳時弊,尖銳地批評了當下文學創作中道德滑坡、使命缺失、唯利是圖、慾望至上等不良現象,剖析了當代作家中解構革命、拒絕崇高、戲説歷史等一些令人擔憂的思想趨向。作者具有充分的閱讀基礎,對當代文學創作情況十分熟悉,邏輯嚴明的正面理論闡述與直言不諱的反面現象批評,兩者融合滲透,相得益彰,構成了這部學術著作鮮明的寫作特色。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每個時代都會不遺餘力地倡導一種文學精神來整合社會關係,建構國民信仰,凝聚民族情感,這種文學精神往往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流文學,古往今來,莫不如此。在人民成為國家權力主體的時代裏,文學批評家如何參與到主流文學批評中來彰顯和保障文學的人民性,胡著的出版也許能給批評家們一種有益的啟示。

熱詞:

  • 科學發展觀
  • 新人文精神
  • 文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