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構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指標體系(學習《決定》精神 推進文化繁榮(2))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8日 07: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了我國文化建設的基本路徑和發展目標,這標誌著我國的文化改革與發展進入到了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內涵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全面建設時期。路徑明確,目標清晰,關鍵就是如何更好更快地貫徹和實施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任務,讓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熱情轉變為實實在在的行動,使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宏偉藍圖體現為一步步的紮實工作。研究並構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與發展的指標體系與測評機制是當前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緊迫需要和重要著力點。

  深入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

  核心價值與本質要求

  認識和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核心價值與本質要求,這是建構合理有效的指標體系與測評機制的前提和基礎,這也是度量是否符合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的中心紅線。

  首先,堅持正確導向的原則。廣義地説,文化涵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具體來看,無論是歷史的維度還是現實的考量,文化都具有複雜多樣的時空屬性。無論是從時間意義還是從空間意義來説,文化之為文化,都有一套價值體系作為特定的基石,這套價值體系是人類特定群體長期積澱形成的,大家自然地認同它們,個人的身份歸屬、群體的生活方式、國家社會的制度規則等等,只有建立在這套價值係之上才會是穩定和諧的。

  廣義的文化不存在好壞之分,但文化價值應該有是非判別。文化發展所秉承的價值,應該有歷史的傳承和現實的生命力,應該是以人為尺度、以最大多數人的幸福為目標的價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價值體系就是這樣的文化價值的體現,是我們建設文化強國必須堅持的正確方向。只有以這樣的文化價值為導向,文化強國的建設才會讓最大多數人更加富裕和幸福,才會讓最大多數人熱愛自己的文化及其共同體,才會得到全世界最大多數人的認可、欣賞和尊重。

  其二,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文化就是人化,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文化也會隨著人類的不斷創造而發展;文化的作用是化人,先賢所謂“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發展文化就是要以人的尺度為尺度,推動全體人類和諧進步。

  社會主義文化的核心價值根本上是人的自由與共同發展,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在共産主義社會,“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決定強調: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要以人為本,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升全體公民素質。只有以人為本,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文化強國,也只有以人為本,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才真正有意義。

  其三,鼓勵傳承創新的原則。傳統是文化建設的根係,創新是文化發展的活力。不善於保護和繼承傳統的民族,其文化不可能走向強盛;不善於創新豐富自己傳統的民族,其文化也不可能發展壯大。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尊重並繼承發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必鬚根據時代變化與世界潮流不斷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

  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血脈與靈魂,悠久深厚的傳統造就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仁愛和合的文化價值傳統,使得中華文化幾千年來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文明,曾一度是歐洲人衷心盛讚並嚮往的富強祥和帝國。但近代以來,由於我們的文化趨於保守封閉,而歐洲文化邁向開放創新,富庶的東方帝國逐漸淪為新生列強之刀下魚肉。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新氣象,再到改革開放大發展,一切歷史經驗都證明,中華的輝煌與民族的強盛是我們奮鬥的前提和目標,而思想解放和文化創新是我們日漸強大的動力和活力。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題中要義。

  推動文化改革發展

  需要克服諸多現實瓶頸

  當前我國的整體發展環境、宏觀文化體制、基本文化發展機制等等,都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和滿足建設文化強國的要求。要實實在在地推進文化改革發展,我們還需要克服諸多現實瓶頸。

  文化建設長期以來是一個軟任務軟要求的領域,對於各級政府部門的約束性不強,對於高效率切實推進文化發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一時還很難認識到位。從“十一五”時期開始,我國就逐步展開了文化建設發展的規劃工作,各層次的文化建設規劃,往往規範性的描述較多,科學性系統性的措施還比較欠缺,規劃實施的量化指標與約束機制大多沒有建立。儘管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要求,要把文化建設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要把文化改革發展成效納入到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但各級政府對於科學規劃文化發展、有效推動文化建設的思想觀念還很難快速到位。

  文化管理條塊分割,政出多門,文化體制不利於文化強國這樣一個宏大系統工程的建設。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文化管理口徑是大文化的甚至是超文化的。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的文化管理條塊分割,文化領域政出多門,既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實踐,也不符合文化建設發展的國際潮流,不利於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也不利於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軟實力,更不利於整合各種文化資源、調動多種文化力量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

  長期以來,在各級政府部門中形成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工作機制與以經濟效益為導向的業績考核機制,這會深刻影響並制約文化改革發展任務的開展。實踐證明,我們按照經濟體制改革的思路來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是不合適的,文化領域有經濟屬性,但也有顯著的超經濟特性,完全依從商業邏輯去評價文化産品和服務顯然也是不可取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對於文化體制改革有參考價值,但切不可照搬;文化評價需要合理的經濟績效考核,但切不可簡單濫用。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規律,切實有效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的實施並實現,這對各級政府部門的工作智慧和創新精神都提出了新的考驗和要求。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標體系

  需要在實踐中建設完善

  建構和完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指標體系與測評機制,是推進落實六中全會決定的緊迫任務,需要通過加大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克服相關困難,邊探索邊實踐,建立藍圖框架,分步實施、有序推進指標體系逐步完善,使之儘早發揮積極導向作用。

  第一,研究和確定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基本內涵,細化文化建設的任務與目標。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綱領性地提出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任務。要加快推動和落實上述戰略目標與任務,必須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認識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本質內核,這是建構合理的指標系統的基礎工作。在此基礎上,合理細化戰略目標與任務,從邏輯和實踐兩個層面完善和充實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指標體系與測評機制。

  第二,調整和完善文化及相關産業的統計工作,加快建立適應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統計體系。從操作層面來看,統計體系是指標體系與測評機制能夠順利實施併發揮有效作用的重要支持條件。當前我們需要結合國家《文化産業振興規劃》、十七屆五中全會決議、六中全會決定等一系列文化發展的戰略性文件,對現有的文化及相關産業統計指標進行必要的調整,以便適應推進和落實文化強國戰略目標的緊迫需要。

  第三,根據實際情況,儘快展開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指標體系的研究制定工作。具體來看,需要按照分步實施、階段推進的原則,優先研究制定關係到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一些關鍵任務的指標體系,比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指標體系、文化産品評價指標體系、公共文化服務指數、文化人才指數等重點分指標體系。

  其四,部署並有效執行文化強國的統計與監測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長效管理體制。實施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創造性地建立適應改革開放的文化發展繁榮機制,要大力推進並積極執行系統性的文化強國的統計與檢測體系,努力實現我國整體文化建設管理的規範化、長效化和科學化。

  最後,加強並硬化文化改革發展績效評測的約束機制,提升國家文化發展繁榮的宏觀調控能力。文化價值是軟實力,但文化改革是硬任務,文化發展是硬約束。必須從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認識文化改革發展的重大意義,必須以科學發展的態度對待文化強國目標的推進和落實,從機制上保障文化建設與經濟、政治、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共同發展、協調發展。

  (作者係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

  編 後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欄目自9月30日開欄以來,刊發了來自專家、學者和文藝工作者的8篇文章。其中,既有宏觀理論闡釋和概念梳理,也有來自文化生産創作領域的實踐探索和經驗總結,還有從現實出發對文藝發展的歷史進行反思,對其中的規律進行提煉。這些探討和思考角度各異,側重點不同,對認識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問題不無裨益,在社會各界也産生了積極反響。

  為集中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本版新開闢“學習《決定》精神 推進文化繁榮”專欄,“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欄目暫告結束。有關討論將繼續在新欄目裏刊登,敬請關注。

熱詞:

  • 傳承創新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