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在郭莊聽“焦桐”的聲音(走基層一線見聞)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8日 06: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郭莊到了!”煙雨中,蘭考縣郭莊村村民吳德允手指前方。作為我們的嚮導,一路上他可沒少嘮叨郭莊的事情。

  初冬的郭莊仿佛早春,綠油油的麥田裏,焦桐一行行,喜鵲叫喳喳,紅尾野雞歡叫著掠空而過。上世紀60年代,與蘭考其他地方一樣,郭莊風沙、鹽鹼、內澇“三害”肆虐,焦裕祿號召農民在地上“扎針”種桐樹,兩次到郭莊作示範指導,郭莊一躍成為全縣泡桐種植先進村。樹多了,林大了,風小了,沙停了,人民感念好書記,把桐樹稱為“焦桐”。52歲的吳德允告訴我們:“打記事起,郭莊人就把焦桐當寶貝種,現在還加工成木器、樂器。當年俺是種樹先進村,如今俺是林木加工富裕村。”

  來到村北的麥田,遠遠近近的焦桐,或高或低,或粗或細。吳德允的父親今年86歲,老人雙手環抱一棵焦桐,讓大夥猜樹齡。一陣爭論後,老人笑道:“這棵樹其實是焦桐二代,樹齡20年。焦書記40多年前指導俺種的1000多棵‘焦桐一代’早已‘光榮退休’,變成了俺村致富的搖錢樹。”

  吳德允接過父親的話茬:“‘焦桐二代’是我們成年後栽種的,那些小樹是‘焦桐三代’。溫飽問題解決了,我們種樹也講科學發展。”他介紹這裡的“農桐間作”模式:種麥栽樹兩不誤,焦桐密度減小了,糧食産量提高了,小麥畝産已經從50公斤提高到了500公斤。全村1000多畝地裏種植了4000多棵樹,平均每戶有30棵樹,每棵成材後能賣將近3000元,相當於每家都有一座“綠色銀行”。

  説話間,附近傳來一陣電鋸聲。繞過院落,穿過樹林,我們走進了村西的鑫福木業加工廠。倉庫裏,印著英文的紙箱子摞起3米多高,焦桐製成的裝飾板材正在裝箱,老闆周玉峰介紹,這些貨物馬上要拉到青島港,出口澳大利亞,廠子的年産值達200多萬美元。加工車間裏,20多名工人正忙著鋸木、裝箱。女工周美香是附近大李莊村的村民,她開心地説:“家門口打工,一天能掙50元,還不耽誤照顧老人和孩子。”

  穿過喧囂的林木加工廠區,古箏的聲音從庭院深處傳來。屋內,穿著紅色上衣的女子正給兩台古箏調音。她叫孔俊香,是老闆娘,8年前跟隨丈夫吳紮根到上海一家樂器廠打工,學了一身本事,前兩年返鄉創辦“悅音”樂器廠。

  33歲的老闆吳紮根説,由於蘭考土質獨特,長出的桐木不易變形,透氣、透音性能好,被稱為“會呼吸的木材”,是製作樂器音板的最佳材料。這些年,蘭考縣民族樂器廠已發展到30多家,産品遠銷日本、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産值超億元。記者用手指叩擊桐木音板,聲音悠揚悅耳,獨有韻味。

  聽説我們到村裏採訪,聞訊趕來的閻莊鄉黨委書記王祥忠邊走邊説:“焦裕祿不僅給我們留下了精神財富,而且留下了物質財富。焦桐渾身是寶貝!樹榦做傢具和樂器,樹枝做密度板,樹葉還能做肥料。”郭莊村所在的閻莊鄉3萬畝地有2萬畝套種了焦桐,林木收益佔農民純收入的30%到40%,焦桐産業鏈已然成型,全鄉100多家木材加工企業年銷售收入達3億元。

  走出院落,琴聲再次揚起,仿佛焦桐在歡唱。

  再見郭莊,祝福郭莊!

熱詞:

  • 焦桐
  • 基層
  • 扎針
  • 先進村
  • 郭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