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第21屆中國新聞獎和2011年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掃描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5日 21: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錄歷史 謳歌時代

——第21屆中國新聞獎和2011年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掃描

  新華網北京11月5日電(記者璩靜、趙琬微)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全國優秀新聞作品年度最高獎——第21屆中國新聞獎和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評選結果日前揭曉。

  來自全國報社、通訊社、電臺、電視臺和新聞網站的286件作品榮獲中國新聞獎,其中特別獎2件,一等獎40件(含9個新聞名專欄),二等獎89件,三等獎155件。120位編輯記者獲得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

  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弘揚社會正氣,謳歌時代和人民

  286件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全面地展示了2010年國際國內重大事件。

  人民日報評論《決定現代化命運的重大抉擇——論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準確體現中央精神,為統一思想、深化認識、推動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新華社通訊《堅定沉著戰狂瀾——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紀實》再現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力挽狂瀾、應對危機的不平凡歷程。

  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的系列報道《上海世博會紀略》追記世博會盛況,高度概括世博精神;中央電視臺的《王家嶺礦透水事故救援報道》全程直播了115名被困工人救援升井實況,實現了電視報道在突發事件中的重大突破;人民網專題《“嫦娥二號”探月全景報道》全方位展現了探月進展和成果;中國青年報新聞專欄《今日出擊》追尋事實真相,較好地發揮了輿論監督作用;新華社國際傳播作品《從“芭比”到“蘋果”:籠罩在數據迷霧下的“中國製造”》,説服力和可讀性強,外宣效果顯著。

  2010年7月,新華日報記者經過暗訪後采寫的稿件《鎮江八座宋元糧倉慘遭強拆》首次披露了鎮江宋元糧倉被開放商施工破壞的事實。

  一時間,這篇不足千字的消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對破壞文化遺産的相關單位形成了強大輿論壓力,國家文物局隨即派專人進行調查。最終,規劃修改,未被破壞的遺址被保護起來,文化遺産因此躲過滅頂之災。

  天津電視臺的電視訪談《天河一號:速度背後的較量》、浙江廣電集團的廣播評論《善待民工才能夠緩解民工荒》、梧州日報的評論《食品安全就該“人命關官”》、陜西日報的通訊《為了一千一百七十六名旅客的安全》、法制日報的通訊《“樂清村主任之死”案再調查》、湖南日報的通訊《排污權交易緣何遇冷》、北京青年報的報道《別讓網絡水軍成為網絡打手》等一批跟蹤重大事件主題、聚焦社會熱點難點的報道推動了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的解決,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

  引導社會熱點難點,從群眾關注點入手,在社會生活中汲取素材

  關鍵時間豁得出、衝得上、打得贏,他們是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

  “你看到她的身後是豎起來的席夢思床墊,她在電話中告訴我,那是擋子彈的。”談起女兒赴利比亞採訪,中央電視臺戰地女記者馮韻嫻的父親至今心有餘悸。

  2010年7月,中央電視臺阿語頻道年輕記者馮韻嫻主動請纓赴戰事不斷升級的利比亞的黎波裏採訪。頭戴鋼盔、身穿防彈衣,即使在雙方激烈交火、被困賓館遭流彈襲擊的情況下,馮韻嫻依然堅持採訪,從前線發回了大量戰事報道。

  2010年4月4日,中國駐伊拉克使館和新華社巴格達分社駐地附近發生汽車炸彈爆炸。爆炸發生後,新華社記者李來房不顧個人安危,迅速投入報道,積極採訪使館人員,第一時間發回相關稿件和新聞圖片。今年1月底,埃及社會動蕩,他多次冒險赴騷亂現場採訪。面對刺鼻嗆人的催淚瓦斯,他毫不退縮並堅持報道。

  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他們是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

  人民日報北京分社採訪部主任王明浩9年來共采寫稿件2700多篇,一批如《中關村,創新叫響地球村》《北京求解“堵城”之困》《化“莊”為“城”開新天》等稿件一點切入,拉長景深,從不同角度報道了地方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的創新舉措和突出成績,有效引導了社會輿論。

  甘於奉獻、敢於犧牲、勇於創新,他們是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

  “兒子不認識他,維吾爾族聽眾卻對他很熟;他吃得最多的是馕,睡得最多的是辦公室和長途汽車,”新疆人民廣播電臺維語綜合廣播副總監阿不都熱西提吐拉木的同事如此評價他。在吐拉木看來,當好記者,必須要有吃苦精神,要寫出好稿,必須深入一線採訪。“稿子要上去,記者要下去”是他的一句口頭禪。

  從事新聞工作35年來,解放軍報社記者徐生曾三進三齣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達站——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與官兵們同吃同住,寫下了長篇通訊《譜寫在生命禁區的壯歌》;25年來,新疆日報社記者成立新常年奔波于邊疆大漠,曾經有一個月,她在家的時間不到3天,超負荷的工作讓她患上了神經衰弱、關節炎等多種疾病,面對病痛,她總是默默咬牙堅持。

  浙江日報社俞佳友、新華社徐江善、天津日報社胡然、內蒙古日報社寶力道、江蘇廣播電視總臺張建賡、解放日報社王曉鷗、安徽商報社吳龍、衡陽電視臺王小山、南方日報社胡念飛、新華日報社王曉映、重慶商報社陶衛紅、南國都市報社尚林、福建日報社蘭鋒、大眾日報社逄春階、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許雅妮、西藏電視臺扎西玉措、兵團日報社王遐、陜西日報社喬晉……他們與群眾面對面互動、心貼心交流,在人民火熱的實踐土壤中捕捉最生動的場景、挖掘最感人的故事、發現突出的典型,他們用新聞作品關注社會熱點焦點,一次次參與並推動中國建設和發展進程。

熱詞:

  • 第21屆
  • 中國新聞獎
  • 全國
  • 優秀新聞
  • 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