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地鐵塑造“緊湊”香港 引領港人生活方式新變革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4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香港街頭 徐蕾攝

香港迪斯尼地鐵口 徐蕾攝

  去過香港的人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馬路上很少有私家車在行駛,大多是出租車、公共汽車或是貨車。對於惜時如金的香港人來説,四通八達的地鐵是他們便捷、高效的選擇,也是對綠色生活的一種支持。不僅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我們俗稱的“有錢人”或者“大老闆”也會把車停在地鐵停車場,然後搭上地鐵去公司。

  香港地鐵,已經成為香港市民生活的重要部分。有人打比喻説,香港的地鐵是這座城市的“供氧者”,為城市發展輸送動力和能源,不僅創造財富商機,同時也引領着香港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塑造了一種有香港特色的緊湊型城市形態。

  張小姐每天上班由元朗坐上地鐵,換線到中環下,大約半個多小時就能到。“地鐵節省了我的很大購房成本,生活質量也沒有影響,我到市中心很方便,同時元朗那邊的商業和文化生活也很好。”

  不知不覺之間,像張小姐一樣的香港人已經融入了一個新的城市奇蹟——新市鎮之中。新市鎮,顧名思義指的是在原有的市區之外興建起的新的城市區。從1973年推行新市鎮計劃以來,香港在30年間先後興建了9個新市鎮:荃灣、沙田、屯門、元朗、粉嶺/上水、大埔、將軍澳、天水圍和東涌。這30年間,香港人口也由當初的420萬膨脹到如今700多萬。

  但700萬人口的香港所感到的人口壓力,卻遠遠小於當初420萬人口的香港。因為,地鐵的發達,讓300多萬香港市民選擇了居住在港島、九龍之外的9個新市鎮。有一個統計數據,大概40%的香港人居住在離地鐵500米範圍之內。如今,每天從市區到新市鎮穿梭,已成為300萬香港人的生活常態。四通八達的港鐵系統,將新市鎮與港九中心緊密聯結在了一起,生活和工作一樣很方便。據説,未來,香港地鐵的目標是鐵路車站步行距離範圍覆蓋全港七成的居民。 

  的確,地鐵改變了香港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而新市鎮的崛起,同樣也帶動了香港交通網絡的發展。30多年前,連接港島與九龍的海底隧道剛剛通車,連通九龍和沙田的獅子山隧道只是單孔,而“地鐵”還在圖紙之上。30多年後,四通八達的鐵路和快速公路網絡已將新市鎮與舊市區緊密相連。

  “地鐵不只是交通工具,還是整個城市的骨架,是組織社會的紐帶,直接關係到社區、商業、公共服務等肌肉如何生長。”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鄒經宇説。

  香港地鐵能夠成功,得益於鐵路規劃非孤立的交通規劃,“香港鐵路規劃是跟城市建設、住房開發、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社會公平等問題綜合起來考慮的。”鄒經宇強調説。

  香港地鐵在建設中的綜合考慮,避免了新市鎮成為“睡城”。新市鎮的地鐵不僅在上下班時段有人坐,其他時候也沒有空跑。因為,新市鎮有商場,有就業機會,有學校、醫院等設施,在住房建設方面,也有公屋,有私樓、豪宅等。地鐵建設的綜合交通規劃,也支撐着一個社會重建的責任。

  更讓人稱讚的是,香港地鐵還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盈利地鐵,體現了香港人的精明。

  在香港,地鐵站已成為人們感受資訊與時尚的最敏感的櫥窗,也是企業和商家發佈廣告的首選之地。同時,通過把藝術元素融入香港的地鐵網絡,不但為乘客帶來賞心悅目的乘車環境,也給他們的地鐵旅程增添了許多趣味,展示了香港東方之珠獨特的文化魅力。

熱詞:

  • 地鐵
  • 緊湊型城市
  • 香港地鐵
  • 地鐵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