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數學天才,中國如何製造?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4日 08: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破解“西塔潘猜想”,得到3位院士的推薦,22歲的本科生劉路“一夜成名”。這樣的少年天才,在不斷遭受爭議的教育環境中出現,顯然承載了更多的期望。

  但是,在世界級的數學家群體中,“中國製造”正面臨尷尬,再難冒出華羅庚、陳省身等大師。在培養頂尖人才的道路上,中國教育還欠什麼?

  ——編 者

  “西塔潘猜想”,一道在數理邏輯學中沉寂了十餘年的難題,卻被一位中國的大學本科生破解。中南大學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2008級本科生劉路,日前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畢業論文成績全優

  破解著名數學猜想

  就在前幾天,劉路的本科論文,以全優的成績獲得通過。他用3年時間完成大學4年應修的學分,提前畢業。

  目前,中南大學已經向教育部為劉路申請直博,為劉路聯絡海外頂尖院校聯合培養的工作,也正在進行。

  劉路在深造道路上的一路綠燈,得益於他成功破解了“西塔潘猜想”——這個由英國數理邏輯學家西塔潘于上個世紀90年代提出的猜想,曾經難倒了許多研究者,包括一些著名數學家。

  去年8月,酷愛數理邏輯的劉路第一次接觸這個問題。兩個月後,他突然想到將以前用到的一個方法予以改進便可以證明這一結論,於是著手一試。“這個方法我先後改進了兩次,花了一週時間。”將證明寫出後,他將12頁紙的論文投給了數理邏輯國際權威雜誌《符號邏輯雜誌》,署名“劉嘉憶”。

  好消息隨之傳來。《符號邏輯雜誌》的主編、邏輯學專家、芝加哥大學數學系鄧尼斯漢斯傑弗德看到論文後回信説:“我是過去眾多研究該問題而無果者之一,看到這一問題的最終解決感到非常高興,特別如你給出的如此漂亮的證明,請接受我對你令人讚嘆的驚奇的成果的祝賀!”

  今年5月,由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和浙江師大聯合舉辦的邏輯學術會議上,劉路報告了他對“西塔潘猜想”的研究,從而讓這個沉寂了十餘年的數學難題,徹底解決。

  考試製度難測個性

  拓寬特殊人才通道

  相較于劉路的“出名”,中南大學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顏興中認為,其背後有關特殊人才選拔和培養的課題,更應值得關注和思考。

  “媒體之所以關注劉路,其實暗含著這樣一種期待——希望像劉路一樣的好苗子能更多地冒出來。”顏興中説,然而在大學中,這樣的好苗子太少了。

  當前我國的人才選拔制度主要依靠各級考試,比如高考制度。“高考制度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但對於特殊人才,應有特殊的選拔通道。”顏興中説。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教授馬純紅也認為,現行的招考制度不利於傑出人才的脫穎而出,有個性或特殊才能的人才難以發揮他們的專屬特長。

  在馬純紅看來,要打破這種傳統格局,只能通過體制改革的辦法,最好是能夠出臺一套對特殊人才進行考評的制度,讓他們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帶動整個社會對應試教育觀念的改變。

  目前國家對於特殊人才選拔已經有了一些探索,比如高校自主招生、直博制度,但顏興中認為特殊通道的口子還可以更大一些。

  學生興趣遭受擠壓

  因材施教給予平臺

  國外的大學數學教育,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對數學並不感冒,但若有一兩名對數學感興趣的學生,其功底必然十分深厚,而國內的情況卻相反。中南大學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院長劉再明認為,人才培養最重要的,還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不是僅僅為了分數。

  有理想、有目標,並靠著自身的努力一步步向理想靠近,這正是劉路給大家留下的最為深刻的印象。“數理邏輯被譽為‘數學中的數學’,十分抽象,作為一個本科生,如果沒有濃厚的興趣,連入門都是十分困難的。”顏興中説。

  人才選拔的指揮棒,必然要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路徑和方法。顏興中説,在當前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學生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與興趣愛好並不相關的題海之中,“如果劉路大學期間每一堂課任務都十分繁重,他就沒有時間與精力來破解‘西塔潘猜想’。”

  馬純紅認為,從當前的教育制度來説,要想解決特殊人才培養路徑窄、難、少的問題,就是要因材施教,同時積極引入社會資源開展各項教育活動,給每個學生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平臺。

  “擠壓”學生興趣的,還有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傾向。

  “生存壓力確實是學生和家長們需要考慮的因素,但不應是全部。如果所有人都為了這樣的功利目的而學習,沒有理想和興趣,又談何成就與貢獻?”顏興中説。

  寬鬆的社會環境、國家體制的靈活彈性以及家庭的大力支持,是馬純紅為特殊人才成長開出的“藥方”,這三方面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熱詞:

  • 數學科學
  • 自主招生
  • 數學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