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空間站最早2013年入建造階段 二次合體將見陽光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4日 03: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天淩晨,天宮和神八合體成功。這意味著什麼,今後我國空間站建設有哪些難點,就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專訪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朱毅麟和《國際太空》執行主編龐之浩。

  本報訊(記者商西)昨天淩晨1點36分,神八與天宮在距離地面約343公里的太空實現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昨天介紹,我國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明年以後進入建造階段。

  二次合體將見陽光

  目前,天宮與神八的組合體正在軌運行,設備工作正常,各項在軌試驗進展順利。今後幾天將進一步考核組合體的飛行控制、對接機構的分離等。

  按計劃,天宮與神八將擇機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試驗,進一步考核對接機構的重復使用性能,考量交會測量設備在不同空間環境下的性能。“説到不同的空間環境,如果大家看了直播,可以看到我們是在陰影中”,武平説,首次交會對接在地球沒有太陽光照射時進行,而第二次試驗,則將考慮在有陽光的情況下進行,但還需根據推進劑消耗情況等綜合確定。

  神八裝載了通用生物培養實驗裝置,進行由中德合作的空間生命科學實驗。“這次神八是無人飛行,因此把航天員座椅的地方拆下來,安裝上了實驗裝置”,武平透露,雙方合作得非常好,這次在酒泉發射場,德國科學家參加了關於裝置所有的測試工作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樣品的製備工作。

  今後將發射貨運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此前透露,今後至2020年空間站建成,將開展超過20次載人航天飛行。對此,武平表示,後續階段具體方案還在制訂,總的看來差不多是這個數目。

  據了解,政府已批准載人航天后續的發展規劃,我國將在2016年左右完成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二步,即建設自己的空間實驗室。

  “明年還會有兩次交會對接飛行”,武平説,明年以後,我國將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的建造階段,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如貨運飛船推進劑的再給補加技術,因此今後還要有貨運飛船的發射。

  據了解,對接機構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擔綱研製,並有貴州、安徽、哈爾濱等遍佈全國的單位協作配套,其中有民營企業。

  一次對接成功不等於技術成熟

  京華時報:天宮和神八的這次交會對接能打多少分?

  龐之浩:似乎有點不可思議,第一次就這麼完美。看來我們的方案是對的,技術措施、技術水平都經受住了考驗。我不僅打滿分,還要給它加分,能到110、120分。這項技術難度確實很大,國際上有過各種失敗的案例,俄羅斯就曾因“剎車失靈”,飛船和空間站追尾。

  京華時報:目前我們的交會對接技術,在世界上大致達到了怎樣一個水平?

  龐之浩:從這次交會對接看,水平比較高,可以説是世界先進水平。但一次成功並不等於成熟,這次只是突破,取得了一個“開門紅”,後面任務還很重。到真正意義上的掌握,還需要多次交會對接試驗。

  就接下來幾天看,還要驗證組合體控制,這也是以前沒有過的,還有就是到底能不能分離成功。分離的風險也很大,有可能分不開,也有可能分開後沒控制好又追尾了。

  另外,這次交會對接是在陰面,第二次交會對接,要看看在陽光照射的區域行不行。在陽區,光線下拍照會更漂亮,也看得更清楚,但最近太陽活動進入高峰區,測量系統會不會受到干擾,會不會影響工作?這些都得再驗證,還面臨很多考驗。

  專家解讀

  航天員或在空間實驗室停一兩周

  京華時報:為什麼會在明年以後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建造階段?

  朱毅麟:明年天宮一號就有人進去了。但天宮一號只是空間實驗室的雛形,下一步我們將正式發射空間實驗室,即天宮二號、天宮三號,體積、規模都和天宮一號差不多,將實現一定時間的航天員駐軌停留,我估計在一兩個星期。在2017年到2020年左右,我們將正式發射空間站,實現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

  記者:空間實驗室與空間站的區別是什麼?

  龐之浩:空間實驗室,指天宮二號和天宮三號,它們就不叫“目標飛行器”了,因為天宮一號主要為交會對接用,也做短期實驗。天宮二號和天宮三號將實現中期有人駐留。

  與空間站相比,空間實驗室是單艙,功率小、用途更簡單,壽命也更短,主要開展空間實驗、技術實驗等,但空間站則是多艙結構,為大規模開發太空資源所建,壽命更長。

  航天員駐留太空半年一輪換最佳

  記者:今後不到10年時間,將有20次左右的載人航天飛行,平均每年兩次,這屬於高密度發射嗎?

  朱毅麟:高密度發射,不僅僅指載人航天,也包括無人衛星發射等。就載人航天來説,一年兩次不算太多。我國目前發射密度在不斷加大,這主要不在於飛船、火箭的生産,而是發射場、測控站的準備能否應對。

  龐之浩:據國際空間站的經驗,經過長期試驗和理論研究,一般航天員在太空半年一輪換,是最佳的。如果輪換頻率更高,一年三四次,那麼成本太高;如果超過半年,時間太長,又會對航天員身體、心理産生影響,所以一般一年發射兩次,半年一換較為合適。

熱詞:

  • 空間實驗室
  • 交會對接
  • 天宮
  • 對接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