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偉大的預演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4日 00: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2007年7月18日新華網,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毛澤東曾説,這是一個國家的雛形,麻雀雖小,肝膽齊全。

    斯諾曾寫到,在沒有港口,沒有碼頭,沒有鐵路的山林裏建立起一個共和國,這是建國中的奇跡!

    歷史學家評説,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一次演習--這個國家,就是76年前所誕生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1931年11月7日,也就是蘇聯十月革命14週年紀念日這一天,在國民黨重兵的層層包圍之中,中國共産黨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全國性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雖然,隨著4年後雁陣驚寒季節的紅軍主力長征,紅色蘇維埃成為"馬背上的共和國",然而,年輕的中國共産黨人在贛南紅土地上的壯舉,卻無疑是18年後金色十月所誕生的新中國的偉大預演。

  紅色政權是紅軍用鮮血打出來的

    紛紛颺颺的一場大雪過後,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3600多人,揮師離開他們奮戰了一年多、傾注了大量心血的井岡山。"1929年1月,朱毛紅軍在井岡山的生存已十分艱難。"幾十年來一直潛心研究井岡山鬥爭史和中央蘇區史的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余伯流接受採訪時指出。

    余伯流説,當時,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處於湘贛兩省國民黨軍18個團的重重包圍之中,而且還缺糧少彈。毛澤東決心揮師下山,向贛南出擊。

    然而,脫離根據地的流動作戰卻是十分艱難。正如毛澤東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所説:"沿途都是無黨無群眾的地方,追兵五團緊躡其後,反動民團助長聲威,是為我軍最困苦的時候。"經歷了那段危險歲月的開國大將粟裕生前回憶:"紅四軍前委曾一度準備分散活動,但是分散可能被敵人各個擊破,因此放棄了這個計議。"

    1929年大年初一下午,彈藥缺乏、體力疲憊的紅軍戰士,在瑞金以北的大柏地,設下"口袋陣",斃敵傷敵300多人,俘敵800多人,繳槍800余支。

    這是紅四軍主力下井岡山後的第一個大勝仗。開國元帥陳毅在給中央的報告中説:"官兵在彈盡援絕之時,用樹枝石塊空槍與敵在血泊中掙扎始獲得最後勝利。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大柏地戰鬥,朱德軍長帶隊衝在前頭,平時很少摸槍的毛澤東,這時也提槍帶著警衛排向敵軍陣地衝鋒。"余伯流説。

    贏下這一仗,紅四軍擺脫了被動局面,取得了作戰的主動權。

    "紅軍雖打了勝仗,但官兵們卻吃不上飯。"余伯流説,大柏地不是根據地,群眾不了解紅軍,都跑到山上去了。

    近一個月的流動作戰,朱毛紅軍吃盡了脫離根據地的苦頭。他們意識到,要取得長遠的發展,必須再建一塊鞏固的革命根據地。

    在江西吉安縣境內的東固革命根據地,毛澤東對他們的鬥爭方式錶現出濃厚的興趣:公開的武裝鬥爭和秘密的紅色割據。

    "大革命時期,陳奇涵、鄧子恢等共産黨人就在贛南閩西創建了黨的組織。"余伯流説,大革命失敗後,當地初創了東固、橋頭、永定溪南裏等小塊"工農武裝割據"的紅色區域。東固,成為紅四軍開闢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重要出發點。毛澤東從東固經驗中得到啟示,率領紅四軍也"飄浮不定"地打起了圈圈。

    紅四軍"打圈圈"打到閩西,血戰長嶺寨,殲敵兩千人,擊斃敵旅長郭鳳鳴,佔領長汀城,揭開創建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擁有幾萬人口的長汀,是閩西的物資集散地,商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還有小型的兵工廠和被服廠。第一次進入這樣比較繁榮的中等城市,紅四軍興奮異常。毛澤東在此制定了各項城市政策,並建立了閩西第一個紅色政權--長汀縣革命委員會。此時,蔣介石與桂系軍閥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3月20日,毛澤東根據變化了的新局面, 長汀辛耕別墅召開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決定比較放手地在贛南閩西20多縣範圍內開展遊擊戰爭,實行武裝割據。"此後,贛南、閩西的革命形勢發展得十分迅速。"94歲的上杭籍老紅軍、江西省軍區原政委張力雄,就是在此時步入了戎馬一生的革命生涯。

    老人説,贛南的于都、興國、寧都縣城,閩西的永定、龍岩、上杭很快就建立了紅色政權。紅色地方武裝和革命根據地迅速擴大、發展。

    1930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討論全國蘇維埃區域工作計劃時,決定將全國現有蘇區統一劃分贛西南、湘鄂贛、贛東北、湘鄂邊、鄂皖邊、閩粵贛邊和左右江等七大特區。會議還確定以江西的贛西南蘇區為中心區域,"要鞏固和發展它成為蘇區的中央根據地",並稱之為"中央蘇區"、"中央區"。

    一切都表明,中央蘇區已初具規模。

    接下來,成立全國性的紅色政權,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毛主席"這一稱呼早在70年前的瑞金就開始叫響

    1949年10月1日,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毛澤東成了新中國的第一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早在18年的瑞金,‘毛主席‘這一稱呼就已叫響了。"94歲的老紅軍袁林説,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時,毛澤東被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其後,他又被選舉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和中央人民委員會主席。這是毛澤東第一次走上管理全國政務的崗位。

    1929年,紛紛颺颺的一場大雪過後,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3600多人,揮師離開他們奮戰一年多、傾注了大量心血的井岡山。

    紅軍奮戰兩年,在贛南閩西的紅土地上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新中國的領導者,在那時就積累了豐富的治國安民的經驗。"作為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那次會議是袁林最寶貴的記憶。76年前的那一天,18歲的紅一軍團教導隊學員袁林,迎來了籌備一年多、四次延期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連長説,因為我作戰勇敢,所以讓我參加大會。"那天下午,袁林和來自全國7個蘇區的609位代表,匯聚于瑞金郊外的葉坪村謝氏宗祠,隆重召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國民黨軍隊圍攻中央蘇區的隆隆炮火聲中,中國共産黨人創立的第一個全國性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宣告誕生。這是繼14年前的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二個紅色政權。這是年僅10歲的中國共産黨人創建國家政權的首次嘗試--在經歷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獨立領導武裝革命4年之後,中國共産黨人終於向世界宣示:他們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更屬於人民的嶄新政權。此時,全國實現了武裝割據的紅色區域有16萬平方公里,群眾有1000多萬。

    誰來當新生的蘇維埃共和國的開國元首?早在1931年2月20日,中央政治局就在上海開會討論過這一問題。據説,有人提議由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向忠發擔任。黨內最高領導人擔任共産黨創建的蘇維埃共和國的開國元首似乎順理成章,但是有人指出向忠發不在蘇區。最後,大家認為:不論誰擔任這一職務,都必須具備兩項基本條件,一是有全國威望,二是在蘇區工作。大家公認,只有親自創建並領導了中央蘇區的毛澤東才具備這兩項基本條件。會後,中共中央將毛澤東任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提議報到共産國際遠東局。遠東局表示同意後又報莫斯科,並很快得到了批准。11月20日,"一蘇大會"結束。7天之後,中央執行委員會在葉坪的一片小樹林裏舉行第一次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項英和在鄂豫皖蘇區的張國燾為副主席;同時選舉毛澤東任中央人民委員會主席。由此,毛澤東第一次走上管理全國政務的崗位,"毛主席"這一稱呼也由此叫響。小小的瑞金聚集了共産黨人的第一代精英。在由63人當選的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中,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14年後他們被一同選為黨的"七大"五大書記,18年後的10月1日,他們又一同登上天安門城樓;被任命的軍委委員有朱德、彭德懷、賀龍、徐向前、葉劍英等,24年後,他們一起成了共和國的元帥。

  國民黨"圍剿"蘇區的隆隆炮聲成了紅色蘇維埃誕生的禮炮

    1930年10月10日,雙十節。這一天,蔣介石在南京發表《告父老文告》,將"肅清共匪"列為將要施行的治理國政的"五項政治措施"之首。從當年11月至次年秋,國民黨軍隊接連對贛南中央根據地發起了三次"圍剿"。儘管這些"圍剿"全部被紅軍粉碎,但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的時候,在中央蘇區周圍仍駐紮著幾十萬國民黨正規軍。紅軍領導人斷定,蔣介石絕不甘心讓一個與他對立的政權在眼皮底下成立。為防空襲,謝氏祠堂和檢閱台都披上了偽裝,蘇區中央局駐地的古樟樹下挖了防空洞,還在長汀城郊設了假會場。"上午的閱兵典禮剛結束,敵機就來轟炸。"袁林回憶。

    幾架涂著青天白日標誌的國民黨可塞轟炸機,朝瑞金縣城低空飛來。飛行員沒有搜索到目標,只好盲目投了些炸彈。隨後又把設在福建長汀的假會場炸成一片火海。一座祠堂,裝下了新生共和國的權力機構。謝氏祠堂的大廳用木板隔成了15    "沒有國旗,就打紅軍的軍旗;沒有國歌,就唱《國際歌》……"老紅軍李水清回憶。

    從各級政府的組建到紙幣的印發,從法律的頒布到學校的建設,新生的政權就這樣在敵人的一次次重兵圍剿和封鎖下,開始描繪醞釀已久的紅色理想。

    在保衛新生蘇維埃共和國戰鬥中,紅軍越打越勇。據統計,1955年首次授銜時,十大元帥的9位、十位大將中的7位,以及61%的上將、59%的中將和32%的少將,都曾是戰鬥在各蘇區的紅軍指揮員。全國性紅色政權成立不到一個月,國民黨第26軍在董振堂、趙博生的率領下,舉行寧都起義,集體加入紅軍,引起巨大震動。

    漫步葉坪的謝氏宗祠,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類似今天天安門廣場的格局:紅軍檢閱台,紅軍烈士塔,以及當時的"人民大會堂"--謝氏宗祠。

    1949年10月,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天安門城樓宣告成立時,當年被"圍剿"的幼小紅軍,已發展成為即將解放整個中國大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而到過瑞金的人們幾乎都有這樣的發現:以瑞金為首都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就是今天以北京為首都的共和國的雛形和前身,有意思的是,瑞金在成為紅色之都後也曾更名為"瑞京"。瑞金城外葉坪的紅軍廣場,格局仿佛就是濃縮了的天安門廣場:不僅有紅軍閱兵臺--天安門,而且還有紅軍烈士紀念塔--人民英雄紀念碑……(新華社記者李大偉、梅世雄)

熱詞:

  • 中華
  • 蘇維埃
  • 共和國
  • 偉大的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