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戰友遇車禍離世 11名退伍兵義養戰友爹娘近十載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3日 11: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燕趙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照片從左至右為:王洪澤、梁勇、曹宏、父親、母親、劉斌、楊疆、吳應浩、東慶峰

兒子們在為老人搬蜂窩煤

  10月30日,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星期天,但對於鹿泉市寺家莊的史大爺和魏大娘老兩口來説卻不一般,因為他們的兒子們帶着一車煤球,提着牛奶、方便麵、雞蛋,又來看望他們了。

  敦立平、楊疆、曹宏、東慶峰、梁勇、吳應浩、王洪澤、杜志軍、魏永輝、張立剛、馮增剛……

  11個兒子,11個姓氏,他們接替因車禍離世的戰友史會峰,風雨無阻、無微不至照顧二老已有十個年頭。

  □文/圖 本報記者 劉雲道 李潔夫 王建國 實習生 郝珊珊

  十年照顧

  “娘,兒子們又來看望二老了”

  一位是耳朵極不好使的82歲史大爺,平時你跟他説話必須使勁喊,然而他卻能遠遠聽到“兒子們”的腳步聲;一位是76歲疾病纏身走路都顫悠悠的魏大娘,一聽説“兒子們”來了,幾步就從堂屋跨進院子,伸出長滿繭子的手去拉……

  10月30日,兒子們帶着一車蜂窩煤,提着牛奶、方便麵、雞蛋,又來看望他們了。

  敦立平、楊疆、曹宏、東慶峰、梁勇、吳應浩、王洪澤、杜志軍、魏永輝、張立剛、馮增剛……

  11個兒子,11個姓氏,他們是照顧了史大爺二老10個年頭的兒子們,也是史大爺小兒子史會峰生前的戰友。

  拉着兒子們的手,老人的眼淚吧嗒吧嗒掉,嘴裏不停念叨。鄰居們都説老兩口有福氣,11個兒子真孝順,比親兒子在的時候對他們都好!

  今年霜降過後,一天比一天冷起來。想著兩位老人身體禁不住冷,楊疆和曹宏當即決定到煤場訂購。誰知蜂窩煤早就訂光了,老闆説最快也要等3天才有貨。

  兄弟倆軟磨硬泡,好説歹説,老闆最終答應擠出500塊蜂窩煤,先讓老人取暖。

  將煤卸下後,東慶峰等人圍在二老身邊告訴娘,記着經常開窗,保持通風,千萬別熏着!

  東慶峰説,娘看到他們難免會想到會峰,怕娘傷心,會峰剛走那幾年他們並不常來。近幾年,他們來的次數多了。每次來都不會提前打招呼,因為老人常年呆在家裏,一般不會出門,幾個兄弟誰路過附近,都會趕過來看望二老。

  最後,他們告訴二老,今年春節,11個兒子要在家裏陪着爹娘一塊吃飯,“我們來了自己做飯,二老只管跟我們説話聊天。”

  情誼無價

  戰友戰友親如兄弟,有活12個人幹,有酒12個人喝

  故事要追溯到21年前。1990年3月,史會峰、楊疆、曹宏、杜志軍等12名青年,懷揣激情和夢想,由鹿泉市直屬企業應徵入伍,一起成為濟南軍區某部解放軍戰士。新兵集訓後,士兵們開始“認老鄉”,12個人相識、相知並相互照顧。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濃濃的鄉情,使12名戰友在金戈鐵馬的軍營裏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在12名戰友中,史會峰排行老六,為人特別仗義,誰要有事求他,他都會盡最大努力完成。當年史會峰省吃儉用買了塊手錶,寶貝疙瘩一樣放着捨不得戴,可是曹宏每次跟他借,他都二話不説。有一次,換季了,兩人去買襯衣,史會峰捉襟見肘,卻堅持給曹宏買了一件。這勝似親兄弟的情誼讓曹宏回憶起來,至今感動。

  1992年底,他們相繼退伍,回到家鄉。但在部隊結下的深厚情誼卻越來越親密。誰家蓋房子、收麥子,戰友們一呼百應,有活,12個人幹;有苦,12個人嘗;有酒,12個人喝。熟悉他們的人都説,他們不僅是親密的戰友,還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戰友離世

  喊一聲“娘”淚花閃,“我們11個人都是您兒子”

  史會峰家的老房子,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建成的,老兩口已經住了很多年頭。當時,史會峰的哥哥以及3個姐姐都已結婚單過。依靠史會峰生活的老兩口,一直等着小兒子翻蓋新房,過上好日子。

  史會峰復員後,到天津、山西等地打工,沒日沒夜拼命地幹,就是想給二老圓夢。

  2002年10月,一個黑色的日子,史會峰去山西拉過冬的煤,返回途中遭遇車禍,撒手人寰。

  新房還沒蓋,頂梁柱突然沒了,就像天塌了下來,老兩口承受不住打擊一病不起。

  戰友們聞訊,迅速放下手頭的工作,湊了2000余元,忙裏忙外,為會峰操辦後事。

  因為怕老人傷心過度,直到屍體火化之前,才讓老人看了一眼,老人哭得站都站不起來,撕心裂肺的呼號深深刺痛了戰友們的心。

  戰友們跪在老人面前説:“娘啊,雖然會峰不在了,但您還有我們,我們11個人都是您兒子!”

  默送兄弟離去,11位戰友心中暗暗發誓:會峰,你就放心地走吧,家裏還有我們,我們一定會替你照顧好老人孩子,完成你沒有完成的心願!

  一句承諾

  “會峰不在了,這個家咱得管!

  史會峰去世後,留下年邁多病的父母、年輕的妻子和4歲的女兒。不久,他的妻子帶着女兒改嫁他鄉。

  料理完會峰的後事之後,一次聚會時,不知誰提議: “戰友會峰不在了,上有老,下有小,這個家咱得管!”

  提議聲很小,卻像誰在吹響集結號,聲聲召喚響徹天空。

  彼時,敦立平、曹宏等人都還在為生計打拼,家境不富裕,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們心中有一種信念:“多苦多難也要幫咱兄弟撐起這個家!”

  從此以後,為了這個不算承諾的承諾,逢年過節他們都要湊錢去看望兩位老人。冬天,當發現老人捨不得花錢買煤,他們就買一車煤放到院子裏;看到老人捨不得喝牛奶,他們就買好了送來;看到老人院子裏堆着的棒子,他們又親自找脫粒機為老人脫玉米……

  勇敢擔當

  戰友集結號傳遞愛和溫暖

  史會峰的離去,深深觸動了敦立平的心:生命如此脆弱,意外難以預料。一個人的不幸足以擊垮一個家庭。今天我們幫了一個戰友,下一個戰友遇到困難,我們有沒有力量幫?怎麼幫?

  在敦立平等人的倡議下,再一次吹響集結號,11位弟兄成立了一個戰友互助團體,並且,隨着其他戰友的加入,這個團隊還在不斷擴大。

  為使史會峰的女兒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們還專門設立了教育基金,每年存1000元左右,至今賬戶上已存了1萬餘元。曹宏説,史會峰出事後,他的妻子帶着4歲女兒改嫁他鄉,戰友們怕打擾孩子的新生活,從來不主動與之聯絡,都是偷偷地向老人打聽孩子的近況。這筆教育基金,準備等孩子到了上大學的年齡,再由孩子的奶奶交給她。

  曹宏稱,通過戰友間的互相幫助,使大家對“戰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善舉感動

  十年堅守譜寫人生大愛

  一晃史會峰離開十個年頭了,當年意氣風發的小夥子們如今都已到了不惑之年,工作生活漸漸穩定,但“我們都是二老的親兒子!戰友會峰不在了,這個家咱得管!”,不算承諾的承諾,他們一直記在心上。

  在三姐史會玲心裏,會峰的11位戰友把他們一家當親人看待,自己也在心裏把這些人當作了親弟弟。會峰走後,11個兒子想給二老把房子翻蓋一下,幫會峰完成心願,可爹娘説啥也不讓。爹娘已經習慣了保持現狀。

  起初,兒子們去看望的時候都是給老人塞錢。後來發現老人捨不得吃捨不得花,給的錢全都放了起來,生活水平依然很差,兒子們於是決定給老人買吃的、用的,保證老人吃好用好。老人身體壯壯的,能平安快樂地多活些年,這是孩子們的幸福和心願。

  史會玲説,“11名弟弟待爸媽比親兄弟還周到。”兒子們卻説他們做得還遠遠不夠,他們只是在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並且“這是任何一個做孩子的都應該做也將一直做下去的。”

  11個兒子,11個姓氏,10個年頭的默默堅守,雖然沒有轟轟烈烈,卻給世間帶來了一份沉甸甸的感動和關愛。正是他們的奉獻和擔當,讓生活多了份幸福和溫暖;正是他們的凡人善舉,譜寫了人生大愛的壯歌。

熱詞:

  • 退伍兵
  • 戰友情
  • 車禍
  • 翻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