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退休了,也能“發光”(視窗退休之後怎麼辦(1)——老有所為)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3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山東濰坊市活躍著多支民間“草根藝術團體”,是由平均年齡65歲左右、離退休、愛好文藝的老人所組成,他們自己購買服裝道具,自編自排節目,每天在市區廣場以及公園內義務為市民表演,把歌聲和笑聲送給每一個人,受到了人們的交口稱讚。

  圖為在濰坊市區東苑公園內,“草根藝術團”的老人們正在為市民表演舞蹈。

  張 馳攝

  退休了,從繁忙的工作中停下腳步,很多人感到不適應。退休後,許多人的身體狀況依然很好,繼續做事的意願比較強,他們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併發揮餘熱?由工作向居家轉型,應做哪些準備?通過哪些途徑讓退休後的生活更充實更精彩?從今天起,本版推出系列報道“退休之後怎麼辦”,敬請關注。

  ——編 者

  重新上崗,退而不休很普遍

  “薑還是老的辣”,對某些教育、技術和管理類崗位來説,經驗很重要,越老越吃香

  “真對不起,剛下班,路上有點兒堵車!”10月26日,按照約定,記者在天津一家公園的門口等候劉麗娟阿姨。由於晚到了幾分鐘,她遠遠地就打起了招呼。家住南開區的劉阿姨去年8月1日從一家國企“光榮退休”。退休後不到一個月,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劉阿姨就被一傢俬企相中,重新上崗,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通信設備檢測。

  “説實話,剛退休那會兒我挺想不開的。覺得自己才50歲,還挺年輕,怎麼説不幹就不幹了?白天老伴兒、孩子都上班去了,就剩自己一天到晚沒事兒幹,心裏空落落的。”説起當時的心情,劉阿姨還顯得很糾結,“後來以前的同事介紹我到現在的單位工作,雖説是小企業,但給的報酬不低,最重要的是,在這裡工作讓我覺得很充實。”

  按規定,我國一般職工男60周歲、女55周歲甚至50周歲就退休了,還有的職工辦了提前退休。習慣了忙忙碌碌的上班生涯,突然退下之後,多數人心裏沒著沒落,重新上崗可以讓自己重新忙碌起來,讓生活更有意義。

  記者採訪中發現,現在很多企業都願意招聘退休人員,特別在一些民營中小企業的教育、會計、出納等崗位上,都能見到退休人員的身影。

  專家指出,對於某些教育、技術和管理類崗位來説,經驗很重要,越老越吃香,正所謂“薑還是老的辣”。退休人員能夠再次走上工作崗位,並得到認可,某種程度上也説明了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狀況。

  61歲的張猛原先是黑龍江哈爾濱市某中學的數學老師,退休後來到北京女兒家,在一家中學課程補習學校找到了新工作,從事一對一式的輔導教學。由於是中學高級教師,憑藉豐富的教學經驗,很快成為業務骨幹,每天下午的課程都排得滿滿的,收入比退休金還高。

  天津東麗區一家小企業的老闆表示,有些工作不需要耗費體力,只要身體狀況良好,他們都願意招用退休人員。許多退休人員經驗老到、技術過硬,而且在具有同等工作能力、付給相同薪水的情況下,聘用企業還不必為退休人員繳納社保金,這能節省20%—30%的成本開銷。

  在這家企業,記者見到了退休前在某企業當工會幹部的老嚴。老嚴今年62歲,退休後被聘為這家企業的辦公室主任。他工作兢兢業業,管理很有章法,沒多久就把辦公室的日常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成為老闆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培養愛好,書法、收藏、文藝等成最愛

  豐富多彩的活動和興趣喜好,能夠保持身心健康,生活得更充實

  除了重新上崗,許多人在退休後投身書法、收藏、文藝等領域,培養興趣愛好,日子同樣過得有滋有味。

  莊西光原先是山東一所中學的語文老師,自幼愛好書法,本來就在當地小有名氣。他55歲時提前辦了退休手續後,潛心鑽研書法,功力突飛猛進。2008年,他加入了中國書法家協會,被當地一所師範學院聘為專職講師,講授書法課程。去年,還在省城舉辦了個人書法展,並出版了自己的書法專著。如今的莊西光滿面紅光,精神得很:“這樣的日子,至少還能過30年。”老先生信心滿滿。

  專家表示,退休後,有了更多的閒暇。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情和特長,專心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書法、收藏、寫作、攝影、美術、歌舞……多種體育運動及文藝活動,都是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領域。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和興趣愛好,不但能夠平衡大腦思維,促進新陳代謝,保持身心健康,還能讓生活更充實。

  在天津著名的瀋陽道舊貨市場,每天都有很多老人拿著自己的藏品,三五成群,“以物會友”。古舊字畫、錢幣郵票……廣受大家歡迎。

  10月27日,記者來到這裡,一位拿著幾本小人書的老大爺正在和“藏友”品鑒。他表示,年輕時就喜歡收集小人書、像章、郵票等物品,去年自己退休了,可以真正把這項愛好當成一項事業去做了。

  “大夥兒一邊挑著藏貨,一邊聊聊當年的事,不經意間,沒準兒就湊出一套珍品,這樣的日子挺好。”老大爺拿著一套上世紀80年代初出品的《加裏森敢死隊》全套小人書,樂呵呵地給記者展示,“這套我一直缺一集,昨天恰巧從一個朋友那兒換到,終於湊齊了。”

  “這一套小人書挺值錢的吧?”記者問。“嘛錢不錢的,圖個樂兒得了!”老大爺以天津人特有的幽默説。

  距離瀋陽道舊貨市場不遠,還有一家名流茶館。這裡經常上演相聲、大鼓、京劇等傳統曲藝節目,來觀看的多是一些退休的老票友。時不時,老戲迷們也會親自上陣吆喝幾句過過戲癮。

  一位剛唱完大鼓從後臺出來的大媽票友説,退休後就常來茶館聽聽相聲、京劇,有機會就上臺唱一段,和票友們“切磋”:“以前沒機會學唱戲,現在退休總算可以過把癮了,我還專門拜了師。”這位大媽對自己目前的狀態很滿意。

  投身公益,心態健康最快樂

  救災、助學、投身環保……不少人以一種特別的方式與時代同行,實現著晚年人生的價值

  這些年,隨著退休人員平均受教育程度、社會意識不斷提高,在一些公益活動和組織中,出現了越來越多退休人員的身影。從抗震救災到捐資助學,從救助困難家庭到宣講紅色歷史文化,從投身環保宣傳到收救流浪小動物……這些本可以在家頤養天年、享受兒孫滿堂樂趣的老人們選擇以一種特別的方式與時代同行,實現著晚年人生的價值。

  在天津南開區郵電公寓小區的業主委員會裏就有不少退休的大爺大媽,一心撲在小區全體業主的維權上。別看這些“爺爺奶奶級”的業主代表腿腳不便,但在涉及到全體業主權益的問題上可謂“寸土必爭”。

  一次,小區旁邊的工地夜間施工,攪得整個小區的居民睡不好覺、怨聲載道。幾位老人不顧酷暑,連續幾天守在工地大門外聯絡調查取證,幾次與施工單位據理力爭。幾天后,不僅成功制止施工單位夜間施工,還為小區居民爭取到了一筆賠償。“我就是愛管閒事兒,在單位上要管,退休了還要管。”在業委會當業主代表的胡奶奶認真地説。

  今年夏天,新浪微博上新開了一個不起眼的微博,名叫“牡丹園王樹芳”。他就是吉林長春市牡丹園的公益相親志願者王樹芳。老王63歲,退休後專心致志地搞公益相親,至今已經6年多了。

  微博上,老王説:“現在我退休了,專門搞公益相親。大男大女們,如果想找到你們的愛情和好姻緣,來牡丹園。每個星期六都有相親會。”

  6年裏,老王組織的相親會超過300次,走進婚姻殿堂的新人數都數不清。平日裏,經常有家長給老王送喜糖、塞請柬,老王説:“這樣的日子最快樂、最幸福!”

  專家表示,退休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驛站。老年人情況各不相同,條件各有差異,退休後,應根據自身情況與條件,繼續關注社會,熱愛生活,努力把退休後的日子安排得多姿多彩。只要積極調整心態,保持愉快心情,就能“最美不過夕陽紅”,讓晚年人生洋溢著幸福快樂。

熱詞:

  • 視窗
  • 退休人員
  • 全體業主
  • 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