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解渴”的“廢水”(走基層聽民聲)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3日 06: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金秋時節,北京永定河“四湖一線”工程竣工開放。林木蔥蘢、碧波盪漾、魚兒嬉戲、水鳥低鳴,綿延14.2公里的河道猶如鑲嵌在城西南的一條玉帶,自金代起成為“京城八景”之一的“盧溝曉月”也重現宛平湖。

  被喻為北京“母親河”的永定河,如世界上許多江河的遭遇一樣,在城市化、工業化衝擊下,這條北京地區最大河流,也成為北京最早遭受污染而走向水脈衰微的河流。

  “永定河北京段斷流30年,是再生水讓它重現生機。”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鄧卓智告訴記者。

  通過再生水循環利用修復城市水生態功能,這是北京提升生態環境水平的一大舉措,也是北京開發利用再生水的一個側影。

  “最大缺口”和“最大瓶頸”

  “作為世界上缺水最嚴重的大城市之一,北京缺水由來已久。”北京市水務局黨組書記聶玉藻接受記者採訪時,先給北京“水情”作了基本定位。

  調查中,無論是在水務局還是在各職能水廠,水務工作者算著爛熟于胸的“水賬”,串串數字之間,透出深深憂患。

  國際公認的缺水警戒線為人均水資源量1000立方米,目前北京人均水資源量為100立方米左右。

  由於出現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12年連旱”,過去12年間北京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減少兩成,可利用水資源量減少48%。密雲水庫、官廳水庫“兩大水盆”來水減少79%,懷柔、平谷、昌平等應急水源地地下水位年均下降3米到5米,接近開採極限。

  水源日漸減少,人口卻快速增長。2010年末北京常住人口為1961萬人,城市人口提前10年超過2020年1800萬人口的規劃目標。

  尖銳的“人水矛盾”形成一個難以彌補的“用水缺口”。近十幾年來,北京年水資源總量26億立方米,年用水量大約36億立方米,這意味著近10億立方米的創紀錄缺口。

  “水資源短缺成為制約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最緊迫的資源性約束條件,可以説是‘第一瓶頸’。”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畢小剛説。

  “第二水源”的“三大流向”

  奧運龍形水系放水口:140立方米/小時;西土城溝放水口:400立方米/小時;清河放水口:501立方米/小時……

  10月31日11時50分,北京京城中水公司監控指揮中心,大屏幕上顯示著北京清河再生水廠供水流量圖。

  自2001年建成第一座再生水廠,經籌備舉辦奧運會,北京再生水發展實現了飛躍。以納入水資源配置總體規劃為依託,過去8年,全市再生水利用從2.1億立方米提高到6.8億立方米,供水比例從8%提高到大約20%。利用量累計33.6億立方米,相當於1680個昆明湖。

  “新水保生活,再生水保生産生態,這是北京水務的基本格局。” 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張彤説。

  在清河再生水廠,廢水的“再生”看上去是一個“吞入烏龍”、“吐出清泉”的過程。經過“超濾膜”以及MBR和“反滲透處理”工藝,完成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等程序,黃褐色的臭水在從一個水池到另一個水池的空間轉換中,變得清澈透明、無色無味。

  從一條條清水管,“再生”的水流向水務部門説的“三大領域”——工業製造、農業灌溉、河道環境。

  ——工業用水集中、用量穩定。至2010年北京全市9座熱電廠已全部利用再生水,去年工業利用再生水1.4億立方米。

  ——目前,北京農業灌溉年利用再生水超過3億立方米。

  ——景觀河道再生水利用量達2.1億立方米。

  同時,汽車清洗、道路壓塵、綠化噴灑、市政雜用等再生水利用點在京城遍地開花。

  “一箭雙雕”破“兩大難題”

  北京再生水開發正是在“水資源緊缺”和“水環境惡化”兩大挑戰下應運而生的。

  北京六環內主要河流52條,總長520公里。上世紀90年代前,由於沒建污水處理廠,每年有4億立方米污水直排河道,加之持續乾旱,水體缺乏流動,自凈能力降低。

  加強污水處理是還清河湖水質的根本途徑。按通惠河、壩河、清河、涼水河等河流分佈,北京大規模建設污水處理廠。截至去年,年處理污水11億立方米以上,污水處理率82%,中心城區達95%。特別是再生水讓各大河道恢復涓涓清流,不僅遏止了水生態惡化趨勢,也剎住了污染導致的水源衰減。

  北京的排水事業,經歷“污水收集、自然排放”和“污水收集、達標排放”前兩個階段,目前進入“污水收集、達標處理、再生水利用”的新階段——在消除污染源的同時,創造出新水源。

  “制約因素”與“廣闊空間”

  淡水資源緊張是全球性問題,是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重大挑戰,水因此被喻為“21世紀的石油”。我國人均水資源“重度匱乏”,人均水資源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緊張”將是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突出因素。

  “十二五”規劃特別提出要大力推進再生水利用。以再生水開發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應對日益嚴峻的水危機,日益成為社會共識、國家戰略和公民行動。

  前景十分廣闊,現狀不容樂觀——這是調查中水務界人士對目前我國再生水開發利用的一致認識。

  據統計,我國年廢水排放總量大約2000億噸,而中水開發利用率很低。辯證地看,巨大的水資源再生空間就蘊藏在巨量廢水之中。

  在水危機不斷進逼的形勢下,必須在戰略高度大力推進再生水利用——這是調查中水務部門、企業和研究機構人士的共同呼籲。

  ——強化涉水法規,用再生水擠壓不合理用水空間。要加快再生水立法,用法制手段規定高爾夫球場、滑雪場、洗車行等只能使用再生水,嚴禁使用地下水或自來水。

  ——統籌城建規劃,讓再生水管網實現全覆蓋。今後再生水管網鋪設要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提前考慮。這一點對新興城鎮尤為重要。

  ——提升技術設施,使再生水産能不斷擴大。要在提高技術水平、擴大生産規模的過程中,克服成本制約,增強再生水企業“造血”功能。

  ——用好價格杠桿,把再生水“龍頭”擰得更大。完善以價格差異為核心的水價體系,是調動再生水消費積極性的重要手段。

  ——加大政策扶持,將再生水開發提升到戰略高度。政府要算大賬,通過各種政策措施加大投入。

  “再生水開發利用,既是經濟問題、資源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戰略問題,是我國現實水情下實現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人水和諧’的重要途徑。”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王浩説。

  從北京的實踐看,中國的再生水開發利用無疑在掀起一場意義重大的水的“綠色革命”。面對日益強烈的水安全預警信號,再生水發展必須加快前進的腳步。

  (據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熱詞:

  • 再生水
  • 臭氧氧化
  • 排水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