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空氣質量監測科學性遭質疑 網友吁減少污染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2日 17: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是“顆粒”大小之爭,還是“污染憂慮”太重?北京空氣質量監測科學性被質疑事件調查

  新華網北京11月2日專電(記者張淼淼)在整個中國中東部多省市盤踞了近一週的大霧天氣2日終於出現轉機,北京市氣象臺于1日17時10分解除了此前連日發佈的大霧黃色預警。

  但是,首都北京連續4天大霧瀰漫,由此導致的空氣質量超標問題再次令“環境監測方式、數據”成為熱點議題。尤其是來自某國大使館的監測數據又一次成為網民的比對對象。監測10微米污染顆粒和監測2.5微米污染顆粒究竟誰更科學?民眾該信誰?新華社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連日大霧引發“污染憂慮”

  自10月29日以來,北京連日大霧籠罩,空氣污染情況惡化,有多位網友發微博指出某國駐華大使館的監測站顯示北京空氣污染已達“危險(hazardous)”水平,但北京市環保局同期的數據顯示,當日北京的空氣污染水平為“三級輕微污染”。

  “中外監測北京空氣質量數據不同”成為近日的微博熱點話題,不少網民在轉發外方的監測數據並向環保部門提出質疑。網友爭論焦點主要集中在中外監測標準的差異上面。

  記者了解到,某國駐京大使館主要監測PM2.5的顆粒,即直徑小于2.5微米的懸浮顆粒。某國駐京大使館自己建立的空氣質量觀察站,每小時更新一次實時記錄的北京PM2.5顆粒指數;北京環保部門主要監測PM10的微粒,即直徑小于10微米的懸浮粒子。

  也有網友認為,口水仗沒有意義,應考慮如何行動,攜手改善環境。網民“北京明天更好”在微博上説:這兩天空氣質量極差,外國使館也跟著鬧騰,至於監測地點和方式都是專家層面的爭論,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是“差”,那怎麼辦呢?是繼續天天開車貢獻尾氣?繼續使用一次性木筷毀掉森林?繼續亂扔垃圾污染已經少得可憐的地下水?醒醒吧!口水仗沒有意義,還是想想我能做點啥吧!

  中外監測標準和對象不同,對比並不科學

  “今天肯定是個污染天。”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1日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下這句話。他對記者説,以現在的污染排放強度,霧不散污染很難得到改善,北京的空氣質量尚未擺脫靠天吃飯的被動。

  “污染就是污染,比標準值高出一點也是不對的。但我仍然會説,自己和自己比,北京的空氣質量確實有進步。”杜少中説,每年北京在秋冬轉化的季節期間都會或多或少的遭遇大霧、靜風、靜穩等不利氣象條件,如果是前幾年,遇到這樣嚴重的、持續的大霧天氣,北京的空氣質量一般是一天加重一個等級,今天三級,明後天就四五級了,但這次三級天已經扛了好幾天了。

  至於網民對中外監測結果不同的質疑,杜少中對此表示,某國大使館監測的是即時濃度,發佈的是小時值,而環保局發佈的當天空氣質量指數是前一天的中午12點到當天中午12點,24小時日均濃度所換算出的空氣污染指數。

  “不是一把尺子,另外監測對象也不同。”杜少中説,PM2.5和PM10的懸浮粒子是不同的觀測對象,構成成分也不同。

  “霧天並沒有任何問題,但北京逢霧就極易空氣質量超標,只能説明減排力度還不夠,目前的城市污染排放量還是太大,仍需要不斷努力消減排放。”杜少中認為,此次網絡熱議、質疑聲頻現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環境科普知識匱乏,他認為目前針對大氣環境監測方面的科普實在是太弱、太遲,環境信息服務也不夠人性化,造成誤解和猜疑。

  記者注意到,杜少中近日在其微博上寫下這樣一段話:“前些年我們監測並公佈的是粒徑在100微米以下的總懸浮顆粒物,後來改為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顆粒物,PM10,肯定還會監測並公佈PM2.5甚至是PM1。但必須記住的是,這些改變唯一的根據是我們中國、我們北京自己大氣污染防治不斷深入發展的需要,而不是看哪個大使館在幹什麼。”

  專家觀點:PM10的懸浮粒子是北京市的主要污染物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朱彤對記者表示,某國大使館監測PM2.5以及北京環保部門監測PM10可以理解為,某國大使館的監測範圍是更小的顆粒物,環保部門的監測範圍是更多的顆粒物。朱彤説,直徑小于10微米的懸浮粒子是北京市的主要污染物,在空氣中的含量更多,如果按同一時間的平均濃度看,監測PM10的濃度值應該比PM2.5更高。

  朱彤認為,拿北京環保部門公佈的綜合全市27個空氣質量監測子站數據24小時的平均值,和某國使館一個監測點位的小時最高值比較,從而對一個區域的空氣質量做出評價是沒有意義且不科學的,事實上,如果都綜合同一區域單一站點24小時的數據進行比較,兩種監測結果應該會比較接近。

  據了解,各個國家的發展階段不同,不同階段的主要污染物也不同,因此對空氣質量監測和治理重點也有所區別。我國在1996年版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將PM10列入了控制標準,但未將PM2.5列入。目前,國際上除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亞洲的日本、泰國、印度等國也逐步將PM2.5列入了空氣質量標準。雖然PM10中包括PM2.5,但因為PM2.5對人體影響更大,因此目前的全球趨勢是將其單獨列出作為一項指標。

  據悉,環境保護部在2011年發佈了《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重量法》,首次對懸浮在空氣中,直徑小于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PM2.5的測定進行了規範。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距離PM2.5最終進入我國空氣質量監測標準更近了一步。

熱詞:

  • 空氣質量監測
  • 監測點位
  • 黃色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