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走基層:大秦線上守隧人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31日 05: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秦鐵路王家灣線護路工人正在隧道內對鐵道進行檢修維護。冀 業 喬 力攝

大秦鐵路王家灣線護路工人工間合影。冀 業 喬 力攝

  10月30日凌晨6時許,大秦鐵路線大同工務段王家灣線路車間河南寺工區,山隧相連,天色卻未有露白的跡象。已過知天命之年的李海燕,同一晚沒有合眼的鐵路養護工人走出剛維護完路線的隧洞,準備進入下一個隧洞。

  “大秦線作為我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重載運煤專線,年運量4億噸,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大、運量最大、效率最高的重載鐵路。全國鐵路20%的煤炭運量、西煤東運40%的份額,要靠大秦鐵路運輸,它就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煤河’。”王家灣車間黨支部書記李海燕聊起工友們維護的大秦線,沾滿煤灰的臉上透着自豪。

  “我們維護的52公里的王家灣線路地勢複雜,橋梁隧道佔線路的82%。隧道維護,大型機械進不去,只能靠我們65名兄弟在這潮濕陰冷、充滿粉塵的隧道中養護。”邊走邊説間,信號顯示一列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即將駛來,大家趕緊擠進3平方米避車洞內躲避。在隧道的兩側每隔50米就有一個這樣的避車洞。

  呼嘯而來的列車駛入隧道,隧洞裏的煤粉像沙塵暴一樣席捲洞內每個角落。烈風夾雜着煤碴拍打在臉上,不僅眼睛睜不開,連呼吸都成了問題。好不容易把3公里長重載列車,這種號稱全國最長的列車熬過去了,我們的臉上除了牙是白的,鼻孔裏、裸露皮膚上全部黑黢黢一片。令人心驚膽戰的躲列車,對王家灣線路上的護路職工來説早已是家常便飯。

  “我們每天都是這樣,進去時黃種人,出洞就變成‘黑種人’了。”河南寺工區工長王進調侃道,“高峰時列車通過間隔僅有5分鐘,我們要抓空兒將沉積在鋼軌內的石砟、煤面、粉塵迅速清理出隧道。現在的重載列車通過長大坡道時軌溫能升高15到20度,軌道受到的衝擊和磨損都比較嚴重,但機器進不來,只能靠人工養護。”

  “開天窗”,是王進和工友們的一項重要養護任務。在鐵路隧道裏,更換老化或有問題的鋼軌這一工序叫做“天窗”,每次“天窗”檢修都必須經過精密計算,重新安排大秦線列車運營時間和調度,由大秦鐵路總部發出指令,一般安排在夜間或凌晨進行,開一次天窗為期兩至三周。“開天窗時我們必須按照嚴格的操作規程和時間施工,否則非常危險。這個月我們剛完成了一次開天窗大檢修,進行得很順利。”工友祁志強説。

  “上一次天窗期檢修,突降暴雨,齊腰深的冰冷河水擋住了通往施工地點的道路,天窗期的操作時間是不能變的。我們車間主任阮小五不顧靜脈曲張的病腿,毅然跳進了齊腰深的河中,帶領我們按時趕到了現場,為施工爭取了寶貴時間。”祁志強回憶道。

  一上午同護路職工默默地巡檢線路下來,對李海燕描述河南寺工區是大秦線上環境最惡劣的地方深有體會:“天上無飛鳥,風吹石頭跑,兩山夾一橋,工區半山腰,十里無人煙,媳婦不好找。”中午,職工們匆匆地吃完簡單的午飯,沒有午休,便又回到了線路上。

  “我們工區四面環山,桑幹河從工區一路穿橋北上。工區管內都是隧道,唯一一座明橋,露出外面的線路滿打滿算加起來不足500米。我們所轄的13公里線路,有12.5公里在黑漆漆的隧道裏。河南寺工區夏天日照只有五六個小時,冬天不足3個小時。”王進介紹到。

  工區11名職工就守在這方“小天井”中,與大山為伍,與隧道相伴,守護着1萬噸、2萬噸的大火車日夜不停向東疾馳。由於常年在兩頭不見天日的隧道裏幹活,職工們容易變得沉默寡言。

  “別看我的弟兄們不大會説話,但他們像道釘一樣堅守在大秦線上,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喊苦叫累。”王進堅定地説。

  由於樸實堅韌的王家灣人的心血和汗水,王家灣創造並保持了線路優良率100%的紀錄。今年,大秦線煤炭運量目標直指4.4億噸,這個數字背後,鐫刻的是大秦鐵路線上數萬名職工的無私奉獻和默默堅守。

熱詞:

  • 大秦線
  • 王家灣
  • 線路
  • 軌溫
  • 鐵路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