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陳賢妹現象”凸顯道德自覺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9日 1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年僅6旬的陳賢妹,放下背上的垃圾袋,彎下單薄瘦弱的身軀,用乾瘦的雙手把被汽車碾壓得奄奄一息的小悅悅,扶到路邊,並叫來悅悅的父母。孩子很快送到醫院,並得到救治。陳阿婆雖沒能夠挽救孩子的生命,但她的行為大大地刺激了國人的神經。

  “小悅悅事件”激起全國範圍內的道德再思考,同時也把這個樸素的草根人物推向了前臺,這個面對小悅悅不幸被碾壓而伸手救助之手的第19位“路人”。也正因為前面18個路人的冷視,大字不識的陳賢妹身上所透射出的“陳賢妹現象”也就更為耐人尋味,催人反省。

  從某種意義上説,“陳賢妹現象”最突出的亮點之一就是“道德自覺”,“總要有人去幫助”,這是平民群體對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最相互的詮釋,也正是基於這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道德文化判斷,陳賢妹沒有因為前面多個路人的無動於衷也袖手旁觀,而是義無反顧地出手相助。

  “總要有人去幫助”,道出的是最基本的文化認同,是作為社會人對道德底線的堅守。陳賢妹身處社會底層,卻一貫樂於助人,她曾經救援落水兒童的經歷,説明了向小悅悅伸手相助絕非偶然,而是“道德自覺”主導行動的必然結果。因為有了這種自覺精神,她考慮的就不是值不值、怕不怕,而是應該和必須。

  其實,危急時刻冷漠圍觀畢竟只是極個別,現實中不乏陳賢妹這樣的“道德自覺”者。關鍵在於,要讓“道德自覺”成為主流,就要像陳賢妹那樣,不是一味地去批評、抱怨前面那18個人見死不救,而是默默地去做第19個拿出行動救人的角色,從自己做起,以捍衛道德和人性的名義,拒絕加入冷漠的隊列。

  誠然,現實裏的確存在一些好心遭遇惡報、助人為樂反被誣陷訛詐現象。越是如此,越需要我們旗幟鮮明、身體力行去佔領道德高地,而不能成為我們放棄道德自覺充當看客、主動讓出道德陣地的理由。當然,對於那些不道德和冷漠行徑,有必要借助道德、正義的力量,去譴責、批判,更需要從制度、法規層面去抑惡揚善,因為這代表著社會倡導的主流價值取向和社會文明的發展方向。

  透過陳賢妹現象,深入開展社會倫理、道德規範、文化理念的討論,輔以世界觀教育、制度乃至法律的推動,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陳賢妹涌現出來。當人人都爭做陳賢妹,或者説當“陳賢妹現象”成為常態,我們的生活不就遠離冷漠,充滿和諧、溫馨嗎?

熱詞:

  • 道德自覺
  • 自覺精神
  • 道德底線
  • 道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