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雲南:新公路開通第2天發生塌方不屬於人為責任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9日 03: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雲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交通廳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方民) 繼昨日(27日)約見並接受媒體訪問後,雲南省交通運輸廳在24小時內,第一時間給予網友和媒體回應:該廳派出的工作組 就新平縣城至三江口二級公路(新三公路)試通車的第二天發生坍塌事故,向公眾作出了一份書面調查報告。

  調查結果認為:本次事故不屬於人為責任,作為管理部門的雲南省交通運輸廳要求設計單位仔細檢查坍方邊坡頂是否存在滑動裂縫,並進行地質情況 調查及測繪工作,完善處治設計。要求新三公路建設指揮部要對全線高危邊坡進行安全排查和評估,建立邊坡變形觀測網,形成邊坡穩定性的監測預警機 制。對發現邊坡、路基存在的滑移、坍塌隱患,應及時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在未消除安全隱患之前,路段前後應設置警示牌提醒過往車輛及行人注意通 行安全。

  10月27日下午,雲南省交通運輸廳就新三公路事故,責成廳基建處、政策法規處、雲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雲南交通諮詢有限公司等組成6人專 家調查組,會同玉溪市交通運輸局、新平縣政府、新平縣交通運輸局及新三公路建設指揮部、設計、監理、施工等有關單位,對媒體報道坍方路段進行了實地調查。

  鏈結 調查報告全文

  新三公路K56+810~K56+910段情況調查報告

  針對雲南網對新三公路K56+810~K56+910段發生坍方,坍方量約35000方,且對工程建設質量及腐敗問題提出質疑的報道,10月27日下午,根據廳領導 對新三公路的有關批示,廳基建處、政策法規處、雲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雲南交通諮詢有限公司等6人組成專家調查組,會同玉溪市交通運輸局、 新平縣政府、新平縣交通運輸局及新三公路建設指揮部、設計、監理、施工等有關單位,對媒體報道坍方路段進行了實地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該坍方路段位於新三公路 K56+810~K56+910段上邊坡,原設計邊坡總高32米,分4級,1、2級坡比為1:0.75,3、4級坡比為1:1,坡面防護為錨桿鋼筋 混凝土框格梁。經現場量測,坍方路段長70米,坍方量約3277立方米。坍方規模與報道的坍方數量出入較大。  

  二、成因分析

  1、坍方區位於北西向逆斷層帶,由於構造的原因,岩體相對比較破碎;

  2、地層岩性為三迭係幹海子組泥岩、砂岩層、厚層砂岩,砂岩層上覆殘坡積紅色碎石土層較鬆散,厚度大於5~8米;

  3、坍方區地形橫坡陡峭,砂岩層上部的紅色碎石土層堆積在溝谷凹部,自然穩定性差;

  4、由於邊坡頂面地勢平緩,有富水條件,雨季積水逐漸滲入鬆散的坡積層,隨著土體含水量逐漸增加,重度加大,土體結構抗剪強度衰減,粘聚力降 低,當到達臨界點後,在岩體與坡積層間形成滑坡面,導致碎石土邊坡失穩、滑坍。以上因素是導致路段坍方形成的機理和發生的主要原因。

  三、處治措施

  1、立即對坍方邊坡進行清方減載,先清除坡頂不穩定的鬆散碎石土堆積體,丟臺刷坡清方,及時清除坍方。

  2、完善邊坡防排水系統,設置排水溝、截水溝等。

  3、設計單位仔細檢查坍方邊坡頂是否存在滑動裂縫,並進行地質情況調查及測繪工作,完善處治設計,根據相關管理辦法報管理部門審批。四、建議和要求

  1、新三公路建設指揮部要對全線高危邊坡進行安全排查和評估,建立邊坡變形觀測網,形成邊坡穩定性的監測預警機制。對發現邊坡、路基存在的滑 移、坍塌隱患,應及時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2、在未消除安全隱患之前,路段前後應設置警示牌提醒過往車輛及行人注意通行安全。

熱詞:

  • 坍方
  • 公路建設
  • 碎石土層
  • 防排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