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建“天橋演藝區” 劇場數目3倍紐約百老匯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8日 02: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橋演藝園區一帶三區示意圖

  北京未來的文化生活,超級值得期待。東城區利用獨特的園林條件要建獨一無二的“園林式演藝區”,西城區瞄準“民俗的就是世界的”,開建“天橋演藝區”。

  東城現有大小劇場27座,西城有28座。而記者昨天從東、西城政府獲悉,隨著各自演藝區的建設,兩大中心城區未來幾年將新增70余座演齣劇場。其中,東城區劇院數量“擴容”34座,總數將達到61座。西城天橋地區的劇場數量,則要從現有的14個增加到50個左右,整個西城的劇場數量在64座左右。

  至此,北京中心城區高水準的演出場所將一舉超過120所——首都核心演藝區雛形就此浮出水面,盛裝亮相。這個數目相當驚人,要知道,紐約百老匯的演出場所也不過40余個。

  有劇場,更要有好作品。記者獲悉,首都核心演藝區不僅是建劇場,更要打造文藝精品,創作出市民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豐富人們的生活,建設百姓的精神家園。目前,各種演出洽談活動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世界唯一“園林式演藝聚集區”——

  天壇演藝區上演“中國原創”

  新增34座劇院、容納觀眾2萬餘人、總面積近百萬平方米……記者昨天從東城區政府了解到,未來5年,東城區將充分利用區域獨特的園林條件,在“一街(幸福大街)、二園(龍潭公園、北京遊樂園)、三湖(龍潭東湖、中湖、西湖)、一廣場(幸福廣場)”區域內,形成劇院群落,打造世界唯一的“園林式演藝聚集區”,建設東方文化藝術的原創中心和傳播中心。

  5年內再建34座劇場

  據了解,目前東城區內現有大中小劇場27座,可容納觀眾14753人,匯集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國家話劇院、中國戲劇學院等多個頂級藝術團體和院校,齊聚大量的高端演藝人才;涌現了《功夫傳奇》、《牡丹亭》、《冰上雜技》等一批優秀民間經典劇目。

  未來5年內,東城區的劇院數量將“擴容”34座,總數將達到61座,座位總數4萬餘個,將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演藝聚集區。

  “園林式演藝區”

  獨一無二

  記者了解到,“天壇演藝區”將成為世界唯一的“園林式演藝聚集區”,項目選址範圍北起兩廣路、南至南護城河、東至東護城河、西至天壇東側路。總用地面積約58.86萬平方米,另有水面40.50萬平方米,土地和水面比例達到6:4,呈典型的北方園林特色。

  演藝區主要包括“一街”、“兩園”、“三湖”、“一廣場”。其中,“一街”指幸福大街,總長1370米,可用地面積約16.36萬平方米。目前該區域內有三塊土地已經完成一級整理,隨時可以進場施工,總佔地2.1萬平方米,可建設1000座以上大劇院2座、600座中劇院1座、200座小劇院1座。

  “兩園”指北京遊樂園和龍潭湖公園,可用地面積42.5萬平方米,可建設大劇院5座、中劇院4座、小劇院6座。

  “三湖”指龍潭東湖、中湖、西湖,三湖彼此相望、互不連通,水面達40.5萬平方米,其間綠樹掩映,植被繁茂,路網合理,環境幽靜,是建設藝術劇院的天然場所。

  “一廣場”為幸福廣場,擬在演藝區中心位置建設幸福廣場,佔地3萬餘平方米。

  一條大街、兩座公園、三處湖面,優越的地理條件為東城區建設全世界唯一的園林式演藝聚集區提供了基礎條件。整個天壇演藝區在整體規劃上,將貫徹中國園林“親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與美學理念,突出中國特色、東方氣派。

  原創北京劇“唱主角”

  東城區的相關負責人還告訴記者,今後兩年,東城區將在幸福大街、龍潭湖、北京遊樂園的熟地上一次性建成16座劇院,儘快形成天壇演藝區的基本規模,産生規模聚集效應。5年內,將建成另外18座劇院。

  同時在劇目設計上,從北京演藝市場需要出發,以中國原創劇目為核心,民族地區劇目將佔一定的比例,突齣劇目的東方色彩和國際元素;從劇目內容上,突出北京劇目的重要位置,吸收地方文化劇目的優秀內容,強調借助外腦、中國製造,適當引進和改變世界經典劇目。中型和小型劇目則強調特色,常演常新。

  未來,北京天壇演藝區的建設,將使演藝成為帶動區域旅遊、商業、餐飲等行業發展的龍頭産業,該演藝區將成為中國原創演藝産品的生産和出口基地,為打造北京文化産業航母、提升北京的國際文化競爭力做出巨大貢獻,也為北京在城市功能上增添一個以演藝為亮點的文化旅遊新區。

  ■馬上就訪

  老藝人:

  重回天橋

  等了10年

  聽到天橋演藝區開工建設的消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天橋中幡、天橋摔跤傳承人傅文剛先生頭一句話就是:“好傢伙,這一天等了10多年了。”

  雖然叫天橋中幡、天橋摔跤,讓傅先生尷尬的是,自己作為傳承人卻幾乎沒在天橋正經演出過一場,“因為沒有演出場所。”由於沒有演出場所,傅文剛劇團的傢伙什就堆在大興的一處建材廠裏。“我手裏有一根竹竿,是從寶三爺手裏繼承的,打有中幡那年就有這竹竿了,快200年了,如今也只能在建材廠裏委屈著。”雖然每個月都有10來天在演出,“但基本上都是全國轉悠,哪有慶典去哪兒。沒有訓練場地,學生們都是以演帶練。”

  傅先生很是懷念父親在天橋撂地攤的勝景,正所謂“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遊人不憶家”。傅文剛的父親是中外聞名的摔跤藝人“寶三”的高徒。20世紀20年代,寶三開始在天橋撂地賣藝,雖有高徒5位,而同時繼承摔跤、中幡技藝的只有傅文剛的父親傅順祿一人。傅文剛就是從父親手中繼承了中幡絕技。“這回可好了,天橋中幡要回歸了。”他是打心眼裏高興。

  同樣感慨不已的還有民俗藝人田學明先生。田先生在北京首演失傳多年的“賽活驢”,是穆氏魔術的第四代傳承人,手下擁有百餘演員。天橋硬氣功、舞獅、變臉、高蹺都是田學明的絕活。

  田學明創作的民俗主打劇叫《大話宣南》,是用民俗演繹北京城的一天,比如,用口技吹出北京的早晨,用吆喝聲叫醒北京城。可他坦言這場以表現天橋文化為主題的民俗劇卻沒有機會在天橋演過一場。“我們的演出票180元一張,要想看演出您得5天前預訂。”田先生目前在北京劇院和大觀園一帶演出,觀眾主要是外地旅行團。

  據兩位民俗藝人介紹,他們都接到了西城區政府的邀請,就盼著這一天趕緊到來——重回天橋,駐場演出,讓京味兒民俗文化結束漂泊的日子。

  全國最大演藝區——

  天橋演藝區投資150億

  修繕德雲社,請回中幡王,建京味作家走廊——“京味兒文化”這回有了揚眉吐氣的場所。西城區政府昨天宣佈,投資150億元開建“天橋演藝區”——這裡將成為全國最大的演藝區,未來8年將擁有50個左右星羅棋佈的大小劇場。

  建京味作家走廊

  “天橋演藝區”今天將破土動工。天橋演藝區東至南中軸路,西至虎坊路、太平街一線,南至永定門護城河,北至珠市口西大街。其中,北起永安路、南到南緯路南側、東到天橋南大街、西到福長街地段是天橋演藝業的核心區域。

  未來3到5年內,核心區域內的天橋藝術大廈、天橋藝術中心、市民廣場和東方演藝城率先建成投入使用。其中,東方演藝城項目充分利用現有劇場,修繕德雲社、萬勝劇場、天橋雜技劇場、中華電影院等劇場,同時,新建特色化小劇場群。此外,天橋演藝區還將在鋪陳市衚同引入抖空竹、耍中幡、鼓曲、評書等傳統藝術,使其成為展示天橋文化的“露天博物館”。天橋市場斜街則建成傳統藝人與京味作家走廊。

  3年內先新增15個劇場

  據悉,目前天橋地區有14個劇場,未來3年,通過新建和改造新增15個劇場;2020年,天橋演藝區將擁有50個左右演齣劇場群。很多劇場甚至是為劇目量身定做。演藝區已經和日本四季劇團、美國百老匯亞洲娛樂公司等國內外14家知名演藝團體和經紀機構進行了初步接洽。

  演藝區不大拆大建

  據西城區政府介紹,整個天橋演藝區的建設都不會大拆大建,率先動工建設的演藝區核心地帶均為預留地塊。西城區還將對留學路片區、香廠路片區、臘竹片區進行改造,成為演藝區的配套區域。

  地鐵預留出站口

  建設中的地鐵7號線橫貫天橋演藝區東西,即將開建的地鐵8號線三期已在珠市口和天橋分別預留了出站口。演藝區還為旅遊大巴和觀演停車預留了4200個車位。

熱詞:

  • 雜技劇場
  • 演藝團體
  • 天壇
  • 大劇院
  • 北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