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陵寢愛好者組織稱4年間北京周邊墓碑損毀逾兩成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7日 19: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熱播的穿越劇《步步驚心》,讓清朝康熙十三子等角色再次進入人們視野,有女粉絲專門坐長途車跑到保定淶水,在親王園寢內寫下祭文並焚于墓前。

  北京陵墓園寢遺址調查小組當時見證了這一幕。這是一個由陵寢愛好者組成的民間團體,記錄北京及周邊省市的田野遺存陵墓。

  與女粉絲不同的是,他們經過考證完成論文,通過博客向網友詳解“十三阿哥”墳墓現狀,其點擊量迅速突破30萬次。

  記錄這些明清民國田野石刻名墳的同時,卻也見證了這些“非著名”墓葬及歷史遺跡的消失。4年間,遠郊區縣田野石刻墓碑至少丟失、損毀或移動了20%。

  探墓    民國代總統地宮 物品遭偷盜

  這些陵寢愛好者,幾乎人手一份各區縣的“縣誌”,不放過村子曾經有墳墓的蛛絲馬跡。一到假期,他們便驅車到各郊區村探訪,從村民口中“挖”出傳説中的墓碑遺址。

  上週日,記者跟隨陵寢愛好者來到位於門頭溝區的周自齊周氏墓園。相機、手電、拓碑棉、尺子,探墓工具一一盡列,沒有傳説中的“洛陽鏟”。

  周氏墓園墳墓寶頂直徑4米,下部為大青石砌成的圓柱形底座,上部用水泥封頂,呈半球形。陳晨解釋稱,具有典型的民國早期風格。

  周自齊曾任北洋政府財務總長兼鹽務署督辦,並擔任過10天的民國代總統。1923年死後,家人在門頭溝為他修建了佔地3萬平方米的墓園。

  墓園石牌坊上有民國總理、交通銀行創始人梁士飴的題字,園內野草已有一人多高。

  成員們逐個貓腰鑽進一米多高,寬不足0.8米的墓道。墓道內陰暗、潮濕,石壁上滲出水珠,地上隨處可見糞便,雖然天氣已經寒冷,但是墓道中仍有蚊蟲在手電筒發出的燈光中飛舞。

  爬行近10米後,愛好者進入一座15平米的“地宮”。據稱,“地宮”文革時期遭到兩次破壞。盜墓者不但將地宮內的物品偷盜一空,甚至還在地宮正中央又挖了一個足有三四米深的深坑。

  探墓者發現,地宮東北角墓道有加長痕跡。他們重新進行測量,記下加長墓道的長度、寬度,研究其可能對地宮造成的影響。“一旦大水灌進來,整個墓穴有可能完全倒塌。”

  走訪    15名成員 走訪周邊200多處陵寢

  2007年,陳晨及同伴組成了北京陵墓園寢遺址調查小組,至今有15名成員。

  4年間,他們拍攝了50多萬張圖片,記錄了50多萬文字,考察了200多處明清民國陵寢,包括60余處王爺墳、10多座公主墳以及數十座大臣、誥命夫人、太監、民國高官墓,其中20多處墳墓不在區縣文物部門記載範圍之內。

  陳晨介紹,他們研究的墳墓大多位於荒郊野嶺,部分雖上不了文物保護名單,但仍不失為精美的藝術雕刻,且大多數墓碑主人生前地位赫赫有名。目前唯一的保護力量只有當地村民。

  “這是個大官的墓,你們得照看好了。 ”碰到村民,他們就會向人家宣傳保護古跡。但結果多半是,話沒説完,村民拔腳便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興趣。

  發現    4年間 遠郊區縣墓葬損毀超20%

  沒人能阻止這些田間墳墓消失或被移動和損毀的命運。陳晨説,經走訪,他們發現各個區縣的墓碑石刻均存在自然損壞和人為偷盜情況。

  2008年,他們第一次來周氏墓園,牌坊前有兩個巨大的華表;2010年,再次來到這裡,華表已經倒在地上;2011年,華表已不見蹤影,地宮還出現了新的盜洞。

  懷柔青龍湖畔曾有清代惠親王綿愉的墓碑,陳晨他們曾專門對墓碑進行了拍照;僅兩個月後,當他們再次來到青龍湖,3米多高、1噸多重的墓碑竟然不翼而飛。村民回憶,墓碑在一個中午被盜。

  2009年,小組成員“老五”偶然在江蘇丹陽石刻園中發現了這塊石碑,後經北京石刻博物館館長現場鑒定後,確為綿愉的墓碑。“據説是被盜後因無法運出海關,輾轉被捐給了丹陽石刻園。”陳晨轉述館長的話稱。

  2007年至今,他們估計這些遠郊區縣的“非著名”墓碑丟失、移動或損毀的超20%。對此他們無能為力,只能向相關部門彙報。

  價值  開闢田野陵墓研究的新局面

  今天上午,清皇陵史研究專家、北京紫禁城學會理事徐廣源表示,目前,許多田野遺存陵墓確實存在著保護不得力的情況。

  由於城市發展,地方政府對非重點文物保護不夠重視;專業人士缺乏,也無力全面研究保護。徐廣源認為,損毀率20%的這個數字還有點保守。

  國內系統研究田野遺存陵墓領域的學者非常少,這些愛好者們拍攝照片、整理遺存陵墓資料、研究陵墓規制,是這個領域的有益補充,他們的探訪成果如果得到有關專家系統研究,或許對整個明清民國陵寢文化史都有重要意義。

  文並攝/記者 蔣桂佳

  陵寢愛好者檢查周自齊地宮墓道

熱詞:

  • 陵寢
  • 損毀率
  • 墓碑
  • 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