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軍工80年風起雲涌 國防科技工業成就斐然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7日 15: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江西省興國縣的官田村,一座條件簡陋的兵工作坊舊址裏,墻壁上的“一切為了前線”的標語還依稀可見,人民軍工先驅們生産武器、保障戰爭的工作場景仍歷歷在目。80年前,新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就從這座小作坊裏誕生、成長。

  今天,作為國家戰略性産業的國防科技工業,已經建構起覆蓋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軍工電子和配套等行業的現代化的完整工業體系,成為國防現代化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成為武器裝備研製生産的骨幹力量,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先進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

  80年彈指一揮間。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人民軍工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浴血奮鬥,遂行保障,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貢獻良多;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國防科技工業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為主要標誌的偉大成就,提升中國國際地位,振奮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改革開放時期,國防科技工業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原則,在改革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為提升綜合國力和民族凝聚力作出了新貢獻;新世紀以來,國防科技工業注重建設軍工核心能力和轉變發展方式,努力建設先進的國防科技工業,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

  武器裝備研製生産成就輝煌

  鴉片戰爭後的近代中國有土無疆、有國無防。

  從誕生之日起,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就把為國防和軍隊研製生産先進的武器裝備作為首要任務。

  在反“圍剿”鬥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人民軍工生産了大量戰爭急需的武器裝備,部分解決了人民軍隊武器匱乏、裝備處於劣勢的問題,有力地支援了戰爭。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帝國主義在朝鮮戰爭和1958年臺海危機中不斷揮舞的核大棒,中國國防科技工業下決心攻克國防尖端武器——

  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導彈東風一號發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1970年4月24日,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超級大國的核威脅和核訛詐頓成幻夢泡影,中國的國家安全環境陡然一變,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攀升。正如鄧小平所説,“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隨後,以核動力潛艇和被稱為新時期“三大戰役”的洲際導彈、潛地導彈、通信衛星為代表的一批高精尖武器裝備相繼研製成功,解放軍擁有了多種多樣、剋敵制勝的護身法寶。

  進入新的世紀,中國開始和平崛起,邁上復興之路。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國防實力,既是中國獲得和平發展環境的必要保障,也是實現大國復興的重要基礎。對此,國防科技工業責無旁貸。

  十年磨劍終有成。新一代巡航導彈、殲10、殲11系列飛機、新一代主戰坦克、空警-2000預警機等一批新研製生産的武器裝備開始列裝部隊,裝備研製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有了這些武器裝備,中國國防和軍隊的面貌煥然一新。

  80年來,國防科技工業研製生産出一批批、一代代武器裝備,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歷次邊境防禦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滿足了解放軍由單一陸軍,發展成為包括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和其它技術兵種在內的合成軍隊的需要。

熱詞:

  • 國防科技工業
  • 嫦娥一號
  • 1970年
  • 殲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