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臨時工16年資助300余名貧困生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7日 10: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龍網-重慶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名受助的學生前來看望鄭書明

他身後的被子都是為孩子們準備的

  故事導讀

  鄭書明只是個水泥廠的臨時工,沒什麼文化,但16年來,為讓附近貧困生上學,傾其所有資助,宿舍也成為愛心旅館。

  這麼多年來,鄭書明已資助了300余名貧困生,他也幾乎耗盡財力和精力。

  愛心旅館冷清下來

  工棚成為免費旅館

  在10來平方米的宿舍裏,55歲的鄭書明無論走到哪,眼前總是孩子們的身影。農村日子越來越好過,吃不起飯的學生漸漸少了,鄭書明的“愛心旅館”開辦16年來,這學期首次“打白板”。

  15元的褲子、廠裏發的勞保服、別人不要了送給他的鞋子,這就是鄭書明一身的行頭。19日,記者在他的宿舍裏看到,本就不寬的床上,10多個枕頭和15床疊得整整齊齊的被子佔據了大半位置;大熱天,毯子下竟鋪了9床棉絮;狹小的廚房裏,到處是飯碗……這些,都是孩子們用過的。

  16年來,陸續有100余名孩子在這裡免費吃住,另有200余名貧困學生接受過鄭書明的經濟援助。

  想到因助學離開自己的前妻和兩個兒子,鄭書明的頭又是一陣劇痛,他摸出止痛片,按説明書倒出一片,頓了頓,又倒出一片。

  近年來,嚴重的胃病、類風濕、皮膚病等不停折磨著他,他不得不每天步行到附近的村醫療站打針。“屁股都硬了,幾乎沒地方下針。”黔江區蓬東鄉麻田村合作醫療站的周明海醫生説,他已在鄭書明屁股上留下1000多個針眼。

  鄭書明上班的弘天水泥有限公司離醫療站只需走10來分鐘,有時頭痛起來,他甚至覺得這段路都是那麼漫長。

  工棚成為免費旅館

  1992年,一名親戚因外出打工,委託鄭書明幫忙照顧女兒劉育紅。當時,鄭書明在水泥廠當抽水工,妻兒住在農村老家,他的宿舍就是一個用木板和編織袋搭起的20來平方米的工棚。

  劉育紅是蓬東鄉尖山村小6年級學生,剛到他這裡住下不久,她説起班上有個叫黎君的同學,家住深山,上學單面就要走4個多小時,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得打起火把來上學,家裏窮,中午連飯都沒得吃。

  鄭書明要劉育紅放學後將黎君帶到“家”來。他送給黎君一件價值38元的冬衣,而當時,鄭書明的月工資才110元。

  黎君開始在這裡免費吃住,“愛心旅館”從此開張,他們管鄭書明叫鄭師傅。

  不久,黎君和劉育紅按照鄭師傅吩咐,又帶來4名貧困生,他們或者家離學校很遠,或者是留守兒童。

  這6名孩子小學畢業後,鄭書明又接收了另外9名貧困生。

  尖山村小的張朝炳父親早逝,家裏窮,母親要他輟學。鄭書明親自到張朝炳家,對他母親説:“只要讓孩子讀書,孩子吃住都不要你們操心。”

  “我小時家裏窮,只讀過一年書,現在看到這些孩子因貧困而輟學,我心痛。”鄭書明這些純樸的話常讓人覺得他有些“寶器”,可不管別人怎麼説,“愛心旅館”卻一直在發展壯大,人數最多時近20人。

  虧待自己善待學生

  那時,每天早上天不亮,鄭書明就起床到山腳河邊抽水,一呆就是一天。一日三餐僅是一碗冷飯、幾根鹹菜,或一個饅頭。

  孩子們放學後,就自己動手在鄭師傅工棚做飯。每天,他們都有肉吃,鄭師傅總會在每天出門前,在家裏留好米、肉和蔬菜。

  蓬東鄉每隔5天趕一次集,每次,鄭書明都會從集市上背回30公斤大米,5公斤肉和一些小菜、作料。

  當時,大米和肉還是限量供應,鄭書明每月可享1.5公斤平價肉和7.5公斤平價大米。孩子們來了之後,這點供應顯然不夠,他就去市場上買高價肉和高價米。這樣一來,每月光買米買肉就得300多元,他很快就將多年積蓄花光。

  1994年,張朝炳小學畢業考上初中,繳不起200多元學費。鄭書明沒錢,只能找人借。那天晚上下班後,他走了3個多小時山路,終於走到肯借錢的那個村民家。揣著800元借款,鄭書明回家時迷路了,他在荊棘中露宿一夜。第二天,他發現自己雙腳全是水泡,只得拄著棍子上班。

  這事以後,鄭書明知道,愛心旅館要辦下去,就得掙外快。水泥廠周圍有很多煤礦,也有很多磅秤。於是,他利用自己會修磅秤的手藝去掙錢。

  修一台磅秤可掙幾十元錢,這樣,他每月有四五百元收入,“愛心旅館”度過經濟危機。

熱詞:

  • 鄭書明
  • 資助貧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