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太陽”照進獨龍江(走基層看民生)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7日 04: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3日,在“紋面”老人色幫家,供電工為她換上燈泡。打開電源,老人久久凝視著這團光明,呢喃自語,當地翻譯説,她説的是獨龍語,意思是:天亮了。

  “紋面”是獨龍族婦女特有的習俗,獨龍族只有四五千人,聚居在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這裡地處峽谷,一年有300多天都在下雨,“就算出太陽,也就是一個小時的事”,村民説,而且,半年時間裏,大雪封山,與世隔絕。光明,成了這裡人們最大的渴望。

  23日,記者來到肖切村。村民肖新文家有一個汽油桶,一端接引山泉,一端連著根十幾米長的引水管,水流直接對一個小發電機做功,通過自架電線,點亮一盞長年不滅的昏暗燈泡。“不比火塘亮多少,就是‘借個殼’,點上它,陽氣重些。”而今天,肖新文家終於通了“大電”,南方電網怒江供電公司獨龍江鄉供電所將電線拉進了肖切村。

  在電燈下,肖新文的女兒肖金花捧起一本書,“試一下亮不亮”。肖金花笑了,“和學校裏的一樣”。以前,她寫作業,燈下還要點根蠟燭,“燈泡總一閃一閃的,晃得眼都快瞎了,只能早晨和傍晚寫。”

  等通電,肖光勝等了很久。他家裏有一台新電視,小心地用塑料布包著,“不敢用,怕燒壞了”。之前,肖光勝家也是用的那種自製“微型電站”,因為水流大小無法控制,電壓總是不穩,已經燒壞了一台舊電視,“雖然是政府給的,還是心疼。”

  獨龍江鄉在“三江並流”自然遺産核心保護區,90%以上是原始森林,因為生態保護,不能與外界的通電網絡相連。村民只能點松明,或者靠自製的發電機發電。“電網要從外面拉進來,得砍很多樹”,南方電網公司參與獨龍江鄉項目建設的員工羅秀山説,“只能在這裡單獨建一個小電網”,而因為村與村離得太遠,有的村子路還沒通,建設只能一點點推進。

  在龍元村,陳登高將繩索係在腰上,在隊友協助下,從兩百多米高的峭壁向下,落落停停,落到江邊。他用力將手中的線繩扔向對岸,對岸的人走到江水較淺處,拉起線繩,係到水泥電桿上。這兩根電桿是陳登高和隊友們肩扛手抬弄上去的。本來,龍元村的電線已經架好了,前幾天,因為通往村子裏的路要拓寬,被炸斷了,只好重架。“這是常有的事”,陳登高説,有的村電線剛架好就搬遷了,有的村就幾家人,“只要自然條件允許,我們還是趕緊拉電,都盼著呢。”

  有了電,肖新文還想買臺電腦,聽孩子説學校裏有。學校是鄉里最早通電的地方,通電後,南方電網公司給學校建了電教室,配了30台電腦,但因為沒通網絡,孩子們還只能從電腦裏看看老師拷貝的資料。

  通電後,對於外面的世界,鄉里人知道的越來越多,可還是很遙遠。從獨龍江鄉出去到貢山縣城,96公里山路,開車至少要七八個小時,而且隨時可能有塌方和落石。

  獨龍江靜靜流淌了上千年,卻正在經歷著從未有過的變化。

熱詞:

  • 太陽
  • 獨龍江鄉
  • 紋面
  • 南方電網公司
  •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