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聞戰線打造新聞報道新風貌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6日 04: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劉奕湛)黨的十七大、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全國兩會、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玉樹地震……近年來,一系列重大主題宣傳、典型宣傳和突發事件報道産生了一大批精品力作,鼓舞了人心,凝聚了力量,樹立了榜樣。

  在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我國新聞界不斷改進新聞報道模式,大力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所取得的光輝業績,宣傳人民群眾中涌現的感人事跡和先進典型,激勵和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新聞工作是一項光榮而神聖的工作,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反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謳歌時代英雄和各行各業的先進典型,正確開展輿論監督,反映群眾呼聲,傳播服務大眾的信息和知識,是每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職責。新聞記者要承擔這樣的使命,需要熱情、正義感、責任感和敏銳的頭腦。

  《堅定沉著戰狂瀾——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紀實》,《譜寫自主創新的輝煌篇章》,《179小時,王家嶺見證生命奇跡》……這些剛剛獲得中國新聞獎的作品,就是報道重大主題、重大典型、重大突發事件的佳作,是新聞戰線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重要成果,在社會上産生了重大影響。

  把體現黨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統一起來,我國新聞界近年來積極履行輿論監督職能,積極反映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推動和促進了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增進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同時,也收穫了大量優秀新聞作品,一批優秀新聞工作者也在迅速成長。五年來共評選中國新聞獎作品1388件,長江韜奮獎獲得者78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468人,全國新聞工作先進集體91個。

  我國新聞界連續不斷地精心推出了一批具有深厚群眾基礎、富有時代特色的先進人物典型,郭明義、楊善洲、沈浩……這些通過新聞界的廣泛報道而被全國人民所熟知的先進典型,以真實客觀、鮮明生動的形象走進人們的心坎,成為新時期新時代人們學習的榜樣。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一次7.1級強震,美麗的玉樹成為一片廢墟,2000多個鮮活的生命不復存在,這是一次被稱為世界上救援難度最大的地震。一批熱血兒女在第一時間趕赴震區,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第一時間發出報道。他們是中國記者,用筆、用心、用情、用愛,記錄歷史,傳遞希望,點燃愛心,凝聚力量,向世界展示一個歷經重大災難考驗的民族,有著怎樣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勇氣和信心。

  “我是記者,在現場報道”。14日8時6分18秒,新華社發出首條英文快訊;8時29分55秒,發出首條中文快訊;電視報道第一時間配合圖表、文字進行了口播。

  “我是記者,在現場報道”。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在14日8時23分以字幕形式播出地震突發消息,8時26分播發地震發生的口播新聞。17時13分,中央電視臺開始在震區進行實時連線報道。

  “我是記者,在現場報道”。人民日報啟動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第一時間成立青海玉樹抗震救災領導小組,抽調9名記者成立了玉樹抗震救災前方報道組。

  “我是記者,在現場報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派出13位記者趕赴地震災區。為了向受災群眾提供及時準確的抗震救災新聞報道和更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迅速在藏語廣播中安排每日8小時康巴方言節目,全力滿足青海玉樹抗震救災需要。

  快訊、通訊、直播、連線、手記、微博,一切可以調動的傳播手段都在為抗震救災報道服務,中國記協也及時發出慰問信,向奮戰在抗震救災報道第一線的新聞工作者致以誠摯的慰問和崇高的敬意。中國新聞工作者不辱使命、肩負重任、捨生忘死、奮勇當先,踐行著和人民在一起的錚錚誓言。

  謳歌時代,記錄歷史,以此為使命的新聞記者們,通過一件件新聞作品,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送到千家萬戶,把中國的聲音傳向世界各地,引導和激勵著人們銳意進取,共同前行。從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到新中國成立60週年,到紀念建黨90週年,新聞界組織精兵強將,精心策劃,濃墨重彩地進行報道,給全國的讀者和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作為歷史的見證者,中國新聞工作者與時代同行,繼續用真情傳播信心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