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藥為何要有動物藥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5日 05: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動物藥已經成為我國中藥發展的戰略儲備,在臨床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近年來野外動物藥資源減少枯竭,國家對珍稀瀕危動物保護嚴格,都使動物藥藥源日趨收窄。

  如何處理動物保護和動物藥用資源利用之間的關係,已經成為我國中醫藥傳承發展中的必解課題。日前由中國中藥協會主辦的“珍稀藥用資源保護和利用討論會” 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共同為珍稀藥用動物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把脈”。

  中藥不只是植物藥

  提起安宮牛黃丸、片仔癀、六神丸,人所共知,這些都是傳統中藥國寶級的優秀代表品。

  “中藥不只是植物藥。”北京中醫藥大學高學敏教授説,中藥主要由植物藥、菌物藥、動物藥、礦物藥等四部分組成。在長期與疾病做鬥爭的過程當中,在眾多的自然資源當中,歷代中醫遴選了很多優秀的植物藥、動物藥,形成了中醫藥寶庫,凝練出傳統名方名藥,為我們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含麝香、豹骨、羚羊角、穿山甲、熊膽等珍稀瀕危藥用資源成分的中成藥品種大約有六七百種,生産廠家近千家。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物種棲息地的喪失和破壞,整個地球動物物種瀕危狀況日益嚴重。野外資源減少、枯竭,使得一些傳統經典、特效的國寶級中成藥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日益喪失。

  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龍致賢教授説,中國政府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加入國際動物保護公約後,為動物保護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部分物種如老虎、犀牛已經禁止貿易。按照華盛頓公約的有關要求 ,對敏感物種資源入藥進行原料庫存註冊、年度消耗總量控制、使用行政許可審批、標識管理等。近年來,國家林業局和中醫藥局等相關部門做了大量的保護和恢復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工作。

  保護動物早已成為多數國家、多數人的共識。我國立法對野生動物進行保護。1988年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年8月修訂,在強調“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獵捕或者破壞”的同時,也實行“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鼓勵開展野生動物科學研究。”

  中國中藥協會執行副會長王瑛説,長期以來,國外媒體較少關注和報道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取得的成績,更多的是對我國存在的一些不太規範的個別現象進行“放大”式負面宣傳,批評甚至攻擊我國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並別有用心地與中醫藥的傳承發展聯絡在一起。

  動物藥能否被替代

  自古有言“黃金易得,熊膽難求”,足見熊膽的珍稀。動物藥究竟在中藥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高學敏指出,動物藥與植物藥、礦物藥、菌物藥相比,活性成分作用強,療效更顯著,毒副作用更低。這些珍稀物種藥物的使用,臨床上不可取代。如牛黃、熊膽,以它們為原料形成的六神丸,可治療咽炎、喉炎。片仔癀廣泛應用於癌症病人的治療。目前,動物藥在醫療臨床上還無可替代。

  動物藥的臨床效果,經過了長期的臨床實踐證實,也得到了現代科學的驗證。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有關負責人曾強調:“熊膽作為中國獨有的中醫藥寶藏,已入味123種中藥,其獨特的止痛消炎功效目前尚無其他藥物可替代,且大量的患者需要依賴這些藥物治療。中國目前不會設定取消‘養熊取膽汁’的時間表。”

  能否用人工合成的方法來替代動物藥?國家中醫材生産質量管理規範起草專家組組長周榮漢教授説,中藥絕大部分來自天然,天然藥物不可能用一個單一的化學藥物來取代。目前人工麝香和人工牛黃等替代品,因在藥效成分等方面的差異,仍不能完全替代動物藥。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膽酸,只是熊膽五大類成分之一——膽汁酸中的一個成分,不具有熊膽的多種功效,不能完全替代熊膽。

  高學敏指出,人工合成的牛黃、麝香與天然的相比,成分上、療效上和應用上存在很大差異。如果現在的天然物種當中,療效清楚、結構清楚,走人工合成也是一條路。但是這個路非常遙遠、非常困難。

  保護利用如何平衡

  目前,我國中藥中動物藥已經大幅度萎縮。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周超凡教授説,只留下麝香、牛黃、熊膽等藥性十分確定的幾種動物藥,天然動物藥所佔比例越來越少。

  “動物藥是我國中藥發展的戰略儲備,一旦中斷將直接威脅中醫藥的生存,危及眾多重病患者的生命。”中國藥用資源動物藥專家李宜平強調。

  一頭養殖黑熊年取膽量可以使220頭野外黑熊免遭殺害。高學敏説,黑熊養殖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範例,採取活體體內無管引流膽汁的科學方法,由外科醫生通過黑熊自體組織進行造瘺,形成封閉的引流口。只有當引流時,才將引流管插入引出膽汁,每天只引流1—2次,做到衛生、無痛。這麼做,既保護了黑熊的物種,又解決了熊膽的藥源,使含熊膽的123種中成藥原料上得以繼續,形成了産業鏈。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工養虎雖然獲得了成功,但因為虎製品禁止貿易和藥用,導致虎養殖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産業鏈,難以為繼。高學敏説,當年治療骨質疏鬆、風濕類風濕關節炎,這些以虎骨為原料的中成藥優秀品種,現在基本停滯、沒法延續了。如果每個珍稀物種都像老虎這樣,慢慢中藥也就萎縮了。

  養虎和熊膽形成鮮明對照,不形成産業化,沒有一個完整的措施,瀕危物種的保護工作也難以有效支持下去。沒有利用的單純保護,反而起不到保護的作用。野生動植物保護和中醫藥傳承發展是可以實現雙贏的。

  專家建議,應當從國家戰略資源的角度出發,保護中藥珍稀藥用動物資源産業化發展。在實現傳統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同時,規範産業化發展,確保珍稀藥用動物資源的可持續。

  王瑛認為,對於珍稀瀕危藥用資源,應該始終堅持“科學保護、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立場,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統籌兼顧野生動物保護和中醫藥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