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為人民創作生産更多更好精神食糧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4日 20: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為人民創作生産更多更好精神食糧

——文藝界人士熱議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戰略部署,在文藝界引起熱烈反響。文藝界人士紛紛表示,要積極貫徹全會精神,為弘揚主流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作出更大貢獻。

  推出精品要根植生活堅定理想

  全會提出,創作生産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誌。文藝界人士對這一論斷十分感慨。

  北京中北電視藝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藝術一級導演尤小剛極為認同這個重要觀點。他認為,創作優秀作品是很艱苦的工作,精神産品的産生不能簡單用量化的標準來考慮,一是需要國家政策上的鼓勵,二是需要人才上的培養,三是靠國家在文化産品發展上的科學規劃。

  “需要一些有經驗的、有責任感的文藝專家、文化專家對文化産品的創作生産進行宏觀指導。文藝創作不能一窩蜂,這樣是不可能産生文化精品的。”

  尤小剛説,對於文化領域創作,需要用科學的態度來進行規劃和推廣,千萬不要去做追星的事。正在安徽滁州參加中國農民歌會的尤小剛,盛讚歌會體現了群眾參與:“安徽作為農業大省,這些年政府不惜資金投入,將各地院團、劇院的基礎設施加以改造,為文化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

  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作家彭學明認為,優秀文藝精品源源不斷出現,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繁榮的象徵。要出文藝精品,首先應該堅持文學操守,堅持文學良知,堅持文學理想。如果作家缺失了這些,只跟著所謂的市場走,肯定遠離時代,遠離老百姓,肯定不會産生好作品;第二,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物欲和功利的誘惑;第三,作品應該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一定要深植泥土,感受民眾的呼吸。

  中國文聯演藝中心主任、歌唱家鬱鈞劍説,中國文聯演藝中心將貫徹全會精神,更好地組織文藝工作者,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文藝精神食糧,為弘揚主流文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他説,要堅持正確的文藝創作方向,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但文化産業不能完全以市場為導向,否則勢必會導致惡俗現象的氾濫。

  大發展大繁榮要有充足人才儲備

  全會提出,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思想,加快培養造就德才兼備、銳意創新、結構合理、規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隊伍。文藝界人士對全會關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的論述高度認同和關注,並就如何造就高層次領軍人物和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提出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作家梁曉聲説,加快人才培養要與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結合起來,目前,文化發展繁榮不只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事情,與高等教育關係很大。高校文化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目前存在一定脫節,高校畢業的文化人才必須在實訓基地重新“回爐”,才可為企業在一線使用。這種現象在動漫遊戲行業、新媒體行業、網絡傳播行業等新興行業比較突出。大學不只是提供文化繁榮發展的消費人群,更應成為文化發展和繁榮的創造主體。

  他建議:第一,逐步改變大學一定程度存在的重理輕文的現象。如果未來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産值要有成倍增長,就業人員也會成倍增長,而大學教育在這方面還沒有做好準備。大學今後的教育改革也應該加強文化産業、文化創意、藝術傳播等方面課程的教育培養,以利於培養更多的文化創意生産的高水平人才。第二,應該加大對藝術類院校的投入,也包括對綜合性大學中的藝術院係的投入,提高高等教育中的藝術類、文化創意類和産業類的教育質量水準,培育重點學科基地,為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充足的後備人才。

  文化走出去要有高度自覺的主體意識

  全會提出,推動文化産業跨越式發展,構建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這讓文藝界人士振奮不已,他們紛紛為增強中國文化影響力獻計獻策。

  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民營電影公司、博納影業集團董事局主席于冬説,中國電影全面産業化改革近10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已經進入到一個高速發展的良好局面,但現在中國雖然是電影大國,卻還不是電影強國。

  他認為,落實全會精神,中國電影業可以在三個方面做出進一步努力,以提高中國電影的市場佔有率。一是儘快提高中國電影的製作質量和技術手段,縮小與電影強國的差距;二是積極利用國際影展和平臺推廣中國電影,讓中國電影成為海外買家的搶手産品;三是通過與國際一流大公司合拍具有中國特色的作品,進入全球電影的商業發行體系,更廣泛地傳播中國文化和精神內涵。

  尤小剛説,文化産品走出去需要以對方的消費來考慮、定位,但如果光是向別人學,人家也就沒有必要需求你。文化走出去首先必須要有非常自覺的文化主體意識,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文化産品真正具有吸引力,也才能形成真正的軟實力。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 記者白瀛、廖翊)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人民
  • 創作
  • 生産
  • 更多更好
  • 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