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讓老百姓放心享口福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3日 04: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上半年,一家著名肉類企業的“瘦肉精”事件鬧得沸沸颺颺。這家企業在湖北武漢的分公司,卻沒有捲入其中。究其原因,武漢農業部門3年前就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向該公司派駐官方獸醫駐場檢疫和監測,不再單一依賴企業自檢,形成了企業自檢和政府監管的雙重質量安全控制機制。

  近幾年,武漢市農産品質量安全收穫一張張亮麗的“成績單”:與2007年相比,蔬菜抽檢合格率由92.3%提高到今年初的97.5%,水産品抽檢合格率由95%提高到今年初的97.5%,畜産品抽檢合格率則由93.3%提高到今年初的100%。

  餐桌安全大於天。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説,建設農産品放心城市,不僅提升了市民幸福指數,更增強了城市軟實力。在讓老百姓享盡口福的同時,武漢市農産品安全監管模式也因此聲名鵲起。

  從生産到銷售全程監管

  一輛輛滿載蔬菜的貨車,徐徐駛進武漢白沙洲農産品批發市場。司機在門崗前停住車,市場的檢測員迅即取樣,大約半小時,檢測結果就出來了。這道在批發市場設立的關卡,叫作“市場準入”。市場配備了20名檢測員,每天24小時對進場的蔬菜進行快速定性檢測。

  白沙洲市場每天進貨量800萬公斤,包括300萬公斤蔬菜、200萬公斤水産品和300萬公斤冷鏈食品,承擔了武漢50%以上的農産品供應。這裡的安全檢測可謂“重兵把守、層層設防”。除了市場的自檢,市場所在地洪山區政府在這裡設立了安檢站,市級檢測機構也派出專人隨時抽檢樣品。如果説企業自檢是“菜菜過關”,那麼洪山區的檢測則是根據不同季節抽查重點品種。在剛剛過去的7、8、9三個月高溫季節,病蟲害多,農藥用量大,區裏就對小白菜、豆角等品種加大加密檢測,每天檢測近300個樣品。

  每天早晨5時,當配送公司將蔬菜送到超市後,收貨員看見檢測單才能收貨;早上7時,超市檢測員對蔬菜進行再次檢測,然後將檢測小樣放在檢測臺,同時將檢測結果寫上公示牌。

  在武漢,只要農産品進入市場,都必須在第一個環節實施質量安全檢測。這幾年,武漢市區兩級政府共投入2.93億元建立了全覆蓋的市、區兩級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同時建立了市、區農産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農産品生産基地自檢機構、農産品經營單位自檢機構三層檢測體系;作為這個嚴密體系的觸角,750個農産品質量檢測室(點)遍佈城鄉,實現了農産品從生産到銷售的層層把關和全程監控。這個“兩級三層”監管網,被農業部譽為“武漢模式”向全國推廣。

  構建高效的監管機制

  “把市民的食品安全權益放在突出位置,是政府應盡之責。”武漢市市長唐良智説。

  武漢市明確承諾由政府對農産品質量安全負總責,並強化了區級政府屬地管理責任。與眾不同的是,即使是沒有農産品生産基地的中心城區,也要履行農産品安全監管責任。為了把政府的監管責任落到實處,武漢市全面創新管理機制,建立了有效的法律監管和社會監督制度。

  農産品安全監管涉及多個部門,武漢市加大協調,明確各部門之間以及市、區兩級政府的職責,從根本上改變了部門間爭利、推責的現象。以畜産品為例,市級農業部門重點監督源頭,對7個大型屠宰場和11個肉品批發市場實行巡迴檢測,對242個養殖小區實施監管;區級農業部門則對所有養殖企業、屠宰場、流通點進行監管,並進駐屠宰場跟蹤檢測。

  在農業生産管理上,過去常常是生産與安全兩張皮。武漢市農業局從理順內部管理體制入手,對蔬菜、畜牧、水産三大類産品,實施生産管理與安全管理一肩挑,不扯皮、不推諉,責任明晰。

  武漢市在國內率先將蔬菜農藥殘留納入法律監管。在2006年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法出臺前,武漢市人大即于2003年制訂了《武漢市蔬菜農藥殘留監督管理條例》。這個《條例》將10個高毒、高殘留農藥羅列出來,明令禁止使用。

  監控和處置農産品安全事件,關鍵在快速反應。武漢市搭建了全市農産品質量安全監控信息平臺,實現了市、區農産品安全檢測數據自動實時採集、存儲和快速查詢,能隨時獲得各檢測位點農産品質量安全信息,政府部門不僅做到心中有數,而且可以及時查處不合格農産品。今年,武漢市在第一時間成功查處了涉及7省的非法銷售有毒有害飼料添加劑“豬重強”案件,切實維護了市民消費安全。

  不斷改善農産品生産環境

  在金水河邊的一大片菜地上,江夏區農業局副局長馮國民説,種菜先選地,有工業“三廢”污染的土地堅決不能種。測土種菜、嚴控農藥化肥等投入品,監控面源污染……這些措施使得生産環境逐步好轉,這裡的農産品不僅供應武漢,還走出了國門。

  近幾年,工業“三廢”增加,給農業生産環境帶來了較大壓力。從優化農産品生産環境和科學調整農産品生産佈局著眼,武漢已基本完成農産品禁止生産區、限制生産區、適宜生産區的劃定。2008年開始,三環線以內禁止養殖畜禽,中心城區內的湖泊禁止人工水産品養殖。與此配套,武漢市啟動了中心城區“雙退”工作:2008年在全國率先退出珍珠養殖,2009年又實施了中心城區畜禽養殖和三環線以內湖泊水面圍(攔)網和網箱養殖的退出工程。全市共退出生豬13.8萬頭,家禽6萬隻;拆除珍珠養殖1.69萬畝、“三網”養殖43.5萬畝。

  農産品安全生産最難之處,在於分散生産難以監管。武漢市以提高社會化生産為主線,大力推動農産品生産方式的轉變。從2003年開始全市大規模建設現代化畜禽養殖小區,政府採取“以獎代補”方式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投入,截至去年底,武漢市發展畜禽養殖小區242個,畜禽規模化養殖比例達70%以上,為加強集中監管奠定了良好基礎。

  近年來,全市蔬菜與水産品的標準化生産有了跨越式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由120多家增加到1159家,蔬菜標準化生産面積由30多萬畝擴展到80萬畝,標準化生産率達到60%。

  政府不斷強化“綠色、有機”生産理念,大力發展循環農業。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設48個農業循環經濟示範點,面積達到40萬畝。採用“豬—沼—菜(茶、果、魚、稻)”循環農業模式的示範家庭農場123戶,輻射面積1萬多畝。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市300萬畝耕地畝均減少化肥1至1.8公斤,有機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物理及生物防治技術也得到大力推廣,全市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總數超過600個。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城市軟實力
  • 官方獸醫
  • 口福
  • 測土配方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