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全國僅3省級政府公開三公經費 或消費多不敢公開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0日 18: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

  自今年3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中央各部門要公開 “三公”經費之後, 5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比照中央財政做法,公開“三公”。

  目前,只有極少數省級政府公開了“三公”經費數據,而地方政府如何做好“三公”公開接力,百姓如何行使監督權力,後續工作如何開展等成為輿論關注焦點。人民網將對地方政府公佈“三公”經費一事進行系列報道。

  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楊文彥)國慶期間,老撾萬象景點區忽現一輛雲南牌照的執法車,經官方調查,此車為公車私用。“公車”這一敏感字眼,再次激起人們對“三公”經費的關心。

  據統計, 絕大多數中央部門中已公開了“三公”經費。然而在地方,除了北京、上海和陜西三個省級單位和廣州、成都等少數幾個城市公佈“三公”經費內容外,其他省市各級政府尚無動靜。

  5個月31個省級政府只公開3家 “兩頭熱 中間冷”

  “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沒有能夠按照國務院要求完成“三公”經費信息公開工作,確實令廣大群眾失望。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稱作"兩頭熱,中間冷",中央積極推動,群眾期盼強烈,但是地方政府消極遲緩”。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公共財政研究所所長許光建説。

  7月21日,北京市公佈了市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成為全國首個公開“三公”經費的省級單位。

  報告顯示,北京市2010年財政撥款支出合計11.3億元,涵蓋了154個預算單位。其中,公務車的購置和維護花費最多,約佔總經費的八成。8月15日,北京市44個部門或單位在各自官方網站上公佈“三公”經費,2010年“三公”經費決算近4.4億元。

  對於4.4億與11.3億的差距6.9億,北京市財政局表示,2011年公佈“三公”經費的單位將擴大到58家,未來幾年內,154個單位的“三公”經費將全部公開。

  7月23日,陜西省成為第二個公開“三公”經費的省級政府。陜西省公佈了2010年省直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總支出為7.27億元,但是,2011年預算,沒有同步公開。8月4日、5日,陜西省商務廳、科技廳、農業廳等10個部門在各自網站上公佈了2010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數額。

  陜西省財政廳表示,2012年,省級單位要繼續擴大部門預算公開試點, 2到3年內,省級所有單位都要公開預、決算數據。今後,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公開將成為常態。

  第三家公開“三公”經費的省級政府是上海。7月28日,上海市財政局公佈,2011年上海市市級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用財政撥款開支的“三公”經費預算,合計11.1億元。至9月5日,上海已有40個市級政府部門公佈了2011年“三公”經費預算。

  有報道稱,江西、山東、廣東等省份正在進行“三公”經費公開的準備工作。

  山東省財政廳科研所所長李建民説:“就山東來説,根據中央統一部署,這項工作早就開始籌備了。只是在公開"三公"經費的具體操作中,難免會有一些變化。與中央部委相比,地方政府的工作更加具體化,各政府部門工作業務、性質、特點不同,各項經費的比例也可能不同,因此對地方“三公”經費的公開很難進行整齊劃一的要求”。

  “相比已公佈的三家地方政府,北京市公佈的各部門信息比較具體,格式和時間比較一致,並且由於統一發佈在首都之窗的首頁專欄上,比較方便閱讀和查找。上海市公佈的三公消費數據也比較全面,陜西省公佈了十個政府部門的三公消費,還屬於試點階段。”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公共財政研究所所長許光建説。

  地方公佈“三公”經費遲緩 不願公開原因有三

  5月,成都市21個部門在網上“曬賬本”,公佈了2011年預算情況。7月,廣州市公佈了2010年“三公”經費內容。而其他省市的城市或區縣的“三公”經費內容還在“待産”中。

  有專家表示,目前“三公”經費在基層體現更為明顯,基層政府的“三公”經費可能會更高。

  為何基層政府對公佈“三公”經費沒有太大進展?許光建告訴記者説,“原因可能有三,首先,區縣政府尤其是主要領導不重視這項工作,沒有意識到這是改善和提升政府形象,改善和密切政府和市民關係的重要措施;二是因為沒有經驗,上級部門給予的指導不夠具體,不知道如何公開,可能採取了等一等、看一看的消極態度,不願成為第一個,免得被人們挑刺找毛病;第三,因為“三公”消費規模過大,缺乏直面社會、直面市民和直面上級政府的誠意和勇氣。”

  “在我國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下,地方政府的公車使用和公務招待費用可能要高一些,在"三公"經費公開上出現了為難情緒。”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部理論教研室主任李拓説,“無論數字高低與否,只有將其及時準確公佈,才能減少老百姓的猜測和質疑,才會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有序和和諧發展。

  “地方政府推進"三公"經費公開,可能會遇到一些阻力、抵觸。在地方,公車費用和公務招待費是開支"大頭",這一定程度影響了地方政府的公開意願。要突破這個難點,當前要靠上級推動、社會關注,也要靠各級領導的決心和責任心。”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教授邱霈恩説。

  地方公開“三公”經費已“破冰” 趨勢不可逆轉

  “三公”經費,對廣大人民群眾來説,一向屬於政府的“黑匣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採取“陽光”的方式公開,不僅僅兌現了中央政府對人民群眾作出的“讓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的承諾,同時也讓人民群眾做了真正的“知情人”和“監督人”,提高了人民群眾對政府部門的公信度。

  “從之前曝光的多起"天價餐費"事件看,地方政府和部門涉及的較多。通過推進"三公"經費公開,一方面起到滿足公眾知情權、監督權的要求,另一方面對某些地方政府和部門"亂花錢"起到遏製作用,發現漏洞,擠掉"三公"消費中的水分,以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效能。”邱霈恩説。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部理論教研室主任李拓教授表示,“三公”經費長期被社會高度關注,將其公開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更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

  “三公”經費應讓百姓看得懂 嚴格預算問責制度

  “今後各個省市自治區公佈出來之後,我相信經費信息所屬部門範圍和各個項目的定義很難統一,進行比較將有一定困難。”許光建説,“從目前可以掌握的信息來看,要做比較分析還是有困難的。北京的各部門對所屬部門的範圍的定義比較清晰,就是部門本級和所屬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比如市教育委員會的“三公”經費就包含了教委機關事業及所屬的54個全額撥款單位,包括19個普通高校。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的“三公”經費公開所屬的範圍,則包括市教委本部及下屬與市級財政有經費領撥關係的預算單位共計33家。可能範圍是有所不同的。”

  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呢?許光建認為,我們國家的財政預算制度是統一的,“三公”經費的部門範圍和定義就應當統一,不應有什麼地方特色,都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財政預算規定予以統計和公開。

  “要使"三公"經費公開具有較強的説服力,既要保證信息的真實、準確,還要保證方便公眾查閱,方便公眾質詢。北京市此次“三公”經費信息公開的形式就很有推廣意義。”許光建向記者介紹説。

  有文章指出,眼下最關鍵的就是如何能使曬“三公”統一公開內容、統一公開口徑、統一公開標準,具體執行上再深一些、再細一些、再全一些。特別是具體到某些項目,不再是一個個簡單、抽象的數字。

  “三公”經費公佈之後如何完善?針對這個問題,許光建説,首先,要盡力壓縮“三公”經費支出,以減少政府的行政運行費用,建設高效、廉潔、低成本的服務型政府。各級政府都應當把壓縮“三公”經費規模,把提高經費利用效率作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來看待,把壓縮“三公”經費作為重要的民生項目來常抓不懈。

  其次,必須通過預算透明度的不斷提升來加強社會公眾對“三公”消費活動的監督,“沒有充分的預算透明,依靠政府內部的控制是很難解決“三公”經費規模過大這個頑症的。”

  第三,要建立嚴格的預算問責制度,對那些違規購置和使用公車、違規因公出國出境、違規安排公務接待甚至以權謀私、化公為私的相關幹部必須嚴格依法依規處理。

  發達國家經驗:制度上保障 法律上遵從

  對於財政預算信息的公開,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有著多年的實踐經驗,他們是如何公開的?是否有保障體制?

  “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國情,特別是政治經濟制度的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以及文化習慣的不同,都會導致在財政預算公開方面的不同,簡單照搬肯定是不合適的,”許光建告訴記者,“但是,許多發達國家的財政預算信息公開還是有不少共性的,可以學習和借鑒。國際貨幣基金(IMF)和經濟合作組織(OECD)先後專門發佈了指導各成員國財政預算透明的指導性文件,推動了世界範圍內的財政預算公開進程。”

  許光建説,首先要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對法律的良好遵從。許多發達國家對預算信息公開都有很完備的法律,政府必須依法公開,對涉及國家機密的不宜及時公開的預算信息要通過法律予以規定適當的範圍。例如,英國財政部1998年所制定的《財政穩定準則》中, 財政透明被列為五大準則中的首要準則。

  其次是充分運用電子網絡技術和電子政府系統,為公眾獲得預算信息提供多方面的便利條件,例如有的國家或地方在議會或預算當局的網站上設立專門欄目便於公眾查閱。

  第三,要採取有利於預算信息公開的會計技術。

  第四,要加強立法機構和審計機構對財政預算的監督和問責。

  第五,要鼓勵公眾積極參與預算的形成過程,建立參與式預算,公眾在財政預算形成過程中就參與進去,而不是在預算形成後才能參與評估。”

責任編輯:祝新宇

熱詞:

  • 三公
  • 科學發展觀
  • 經費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