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蘭州“落寞”自行車遇尷尬 陷無“路”可走(圖)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0日 13: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蘭州街頭“落寞”的自行車,“孤獨”地穿梭在車流中。楊艷敏 攝

被迫讓道的自行車,現今有著“無路可走”的尷尬。楊艷敏 攝

  中新網蘭州10月20日電 (記者 丁思)曾經的城市裏,熙熙攘攘的自行車流,而現今,許多城市的街道上難覓過去自行車涌動的畫面。近日,記者在蘭州街頭走訪發現,大多自行車車道已被機動車“借用”,讓自行車遭遇“無路可走”的尷尬。

  自行車道名存實亡“越騎越窄”

  蘭州市近日對城區主幹道重新改造整治,並對部分道路重新劃分行車線,部分雙向六車道的道路儼然變為八車道,一些非機動車車道被迫“讓道”,由之前的3米縮小為1米左右。

  19日,57歲的許建國騎車從北濱河路出發前往學校接孫子回家吃午飯。一路上,他儘量緊挨右邊街道騎行,但仍不時有汽車、公交車按著喇叭從老許身邊呼嘯而過,讓老許頗為緊張和擔心。

  許建國告訴記者,現在蘭州的私家車與日俱增,城市道路只有這麼寬,原本的自行車道只有被機動車佔用,有時都是跟機動車“並駕齊驅”,騎的時候總是提心吊膽。

  的確如此,記者連日在西津東路採訪發現,由於此條街道正處改造階段,早高峰時,大量車輛會出現擁堵現象,一些排後的公交車和私家車便借用自行車道前行,造成自行車或與其“並駕齊驅”,或乾脆在人行道上騎行,尷尬無比。

  街上難覓自行車停車處

  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在蘭州城區主幹道上,供自行車停放的點竟然寥寥無幾。在幾條人口密集、商業繁華的街道,也僅發現一處可停放自行車和電動車的地方。

  經詢問後發現,此處所只允許幾家單位職工停放。看管員林女士告訴記者,每天來此存車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愛莫能助。“附近都沒有停自行車的地方,我這邊僅供幾家單位存放,所以沒辦法,有時候看到存車的人著急,我們也覺得不好意思”。

  “現在公交車和汽車完全取代了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以前自行車停車場隨處可見,五毛錢就可安心停放一天,現今大街小巷都是停放的汽車。”家住蘭州雁灘傢具市場的陳蓉告訴記者,有一次去辦事,欲將自行車停放在汽車停車處,哪知看管人反問道:“你的又不是汽車,不讓停放!”

  陳蓉説,現今新建的住宅小區也沒有提供停放自行車的地方了,僅有部分老住宅區還保留著舊時的自行車停車大棚。“自行車大面積停放的壯觀場面,恐怕只能在學校看到了。”陳蓉説。

  蘭州狹長地形限制道路發展

  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副處長薛成起19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説,蘭州市地形狹長,呈現帶狀的東西走向道路,最窄處僅約2公里,“就像我們常説的啞鈴,兩頭寬,中間窄”。

  薛成起表示,蘭州是位於中國西部的城市,經濟欠發達,城市道路規劃不夠長遠。按照城市規劃道路建設的計劃,目前在建和已建成的公路佔約70%,還有約40%道路因多種原因沒有實施。

  “蘭州作為西北的一所移民城市,居住人口和車輛的增加也是道路擁擠的現實原因。”薛成起説,現今蘭州每天掛牌的新車約有300輛左右。

  薛成起説,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擁有一輛私家車也是每家生活所需和品位的提升,相對而言,自行車逐漸淡出民眾的生活,然而隨著公眾對生活質量的注重,低碳理念的回歸也是時代的趨勢,這需要一個時間過程,自行車回歸民間也是生活大眾所需,蘭州城市道路規劃將會日益完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