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東省社工委:讓救人者敢去救 讓訛人者不能訛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0日 10: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小悅悅的父親向趕來探視的熱心人深深鞠躬。曾強 攝

  與會者言

  建議建立小悅悅事件紀念碑,警醒現在的國人,告誡我們的子孫後代,要大力呼喚每個人擔當自己的責任,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不能一味地指責政府和社會,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華南師範大學理論部副主任、教授談方

  就像蓋樓一樣,要從一磚一瓦做起,我們要自我思考一下,我們自己碰到這樣的事要怎麼做。對整個社會來説,可以從法制建設與規範、加強公民應急救助知識教育、輿論宣傳引導、發揮社會公益組織作用等方面更紮實地進行補救和建設。

  ——省政協委員、廣東檢驗檢疫局檢管處高級工程師陳強

  建議政府建立一個監護人職責承擔制度,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他們的健康成長;建議政府建立一個完善的司法救助體系,針對南京彭宇案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建議成立相關的專業調查機構,保障真正見義勇為、救死扶傷之人,免除救人者的後顧之憂。

  ——省政協委員譚練

  “小悅悅事件”之後,社會各界紛紛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震驚、憤怒、悲痛和失望,對見死不救的行為展開了譴責、質問和反思。

  如何避免類此悲劇再次發生?從昨日開始,省社工委舉行系列座談會,分別邀請社會各界人士、群團組織代表和法律工作者參加,座談的主題是“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弘揚見義勇為精神”。在昨日首場座談會上,與會人士紛紛建言獻策,希望完善法律保障、重塑道德規範,讓願救人的敢去救,讓想訛人的不能訛。

  據悉,這些徵集的救濟機制、獎懲機制方面的意見與建議,將會成為廣東省制定相關政策的依據。

  探因:轉型期暫時性道德失范

  一貫以來,我們所受的教育都是鼓勵人去做好事,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但當今社會卻出現一些扭曲現象:如遇到老人跌倒不敢扶,怕被人誤為自己推倒;見死不救,怕救人被冤枉;連救小悅悅的拾荒阿婆竟被質疑為“想出名、炒作”。個中原因是什麼?

  “不少人認為做好人難,因為做好事很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做好人不但沒有法律保障反而會被惹禍上身。於是,不想做好事的人繼續冷漠,不敢做好事的人心安理得,想做好事的人考慮後果,敢做好事的人則鳳毛麟角。”省人大代表、廣州市同利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偉全認為,這些挫折都折射了轉型期社會道德失范、信任缺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扭曲。

  劉偉全進一步解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舊的規範、秩序悄然變更,而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倫理、秩序又未適時形成,處在這個轉型的“空窗期”,某些場合難免出現暫時性的道德失范。他認為,當前道德失范、信任缺失,已經威脅到最正常的社會人際交往,小悅悅事件必須要喚醒國人,在經濟建設迅速發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設同樣必須高度重視。

  建言:設立獎懲機制應對冷漠

  廣東省唯品會慈善基金會項目運營負責人王東晟認為,南京“彭宇案”和天津“許雲鶴案”相繼發生,讓許多富有愛心和同情心的人因此害怕被“訛上”。“路人大多數是窮人,他們傷不起,也當不起‘彭宇’。”他表示,類似的事件在全國鬧得沸沸颺颺以至各地老百姓唯恐避之不及。

  如何重塑道德規範、修復社會信任?劉偉權認為,公民道德建設要落在制度的保障上,法律制度、信用制度等必須對做好事做好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做“惡”者嚴厲懲罰:國家要制定道德獎懲制度,設立見義勇為獎勵基金,提倡正義、鼓勵正義、嚴懲惡行,尤其是對見死不救的,先從教育為主,惡劣的不僅要罰款還要入獄。

  華南師範大學理論部副主任、中國好人網創辦人談方教授認為,為了國家長治久安,用立法來懲罰見死不救有必要。但他認為,當務之急不是立法,而是要守法和執法。“特別是嚴格執法,從攙扶老人的彭宇案等可以看出,往往不是無法可依,而是不守法、有法不依,公平正義這個最後的屏障沒有守住,讓好人寒心。”

  談方指出,見義勇為反被咬的幾個典型案件都可以看出司法不公正的影子。法律上“誰主張誰舉證”,但有些執法人員卻沒有堅守原則甚至不作為。“惡人冤枉好人,把好人擠到懸崖邊去了,好人被迫舉出證據證明自己清白,對反咬一口的惡人卻沒有追究責任。”我國現有法律中,本來就有誹謗罪、誣告陷害罪、敲詐勒索罪、侵害名譽權等條款,他建議要對事件中的惡人追究相關的民事甚至刑事責任,使其不敢再誣陷、敲詐好人,做好人的風險也就自然大大地化解了。

  呼籲:勿借事件將冷漠放大化

  “小悅悅事件”發生後讓社會震驚,更讓很多人感到寒心。王東晟呼籲,勿借“小悅悅事件”將冷漠放大化。他認為,儘管如今出現眾多老人跌倒不敢扶等現象,但那只是個別事件,不能一棒子打死。無論是汶川地震、玉樹救災、動車脫軌中,國人奮勇救人的精神打動了所有人,真正的冷漠不佔多數,他們不代表我們所有人,不代表中國十多億人口。“不要人為地誇大國人的道德淪喪,這恰恰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陳忠烈還提到,小悅悅事件發生後,微博上有網友開始發出倡議“從我做起,拒絕冷漠”,響應這一消息的有4萬多條,轉發2萬多條。他認為,這説明整個社會還是人心向善。

  連日來熱心人士不斷從各地趕來探視並送來捐款

  現在,這裡沒有冷漠只有愛

  南方日報訊 (記者/陳楓 張素圈 盛正挺)這個社會真的這麼冷漠嗎?不!連日來,眾多熱心人士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到廣州軍區總醫院,探視身受重傷的小悅悅,並送上了自己的心意。

  省紅會探望小悅悅父母

  受副省長、省紅十字會會長雷于藍委託,省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馮玲昨日帶著心理諮詢志願者到廣州軍區總醫院探望小悅悅的父母,送上慰問金。“你們的堅強令人敬佩,我們一起為小悅悅祈福。”馮玲拉著小悅悅媽媽的手説,小悅悅的遭遇令人痛心,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反思。省紅十字會作為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將為小悅悅及家長提供必要的幫助,包括醫療費捐助和心理輔導。省紅十字會呼籲,社會各界應反思小悅悅事件,發揚“人道、博愛”精神,弘揚守望互助、助人為樂、救死扶傷的美德,讓人心不再冷漠,讓悲劇不再重演。

  得知小悅悅病情後,昨日中午,廣州“區伯”提著一罐肉湯來到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探望悅悅父母,囑咐他們“好好休息,好好吃飯,才能照顧好小悅悅”,並從錢包掏出200元現金給小悅悅父母,勸他們一定要收下這份心意。

  顛簸十多小時來送捐款

  探望小悅悅的熱心人還有很多,下午3時半後,醫院ICU病房有短暫探視時間。連續幾天來,每在這個時段,小悅悅病房窗口的走廊都被全國各地趕來探望的好心人圍得水泄不通。廣西柳州黃女士前晚坐客車出發,顛簸了十幾個小時趕到醫院,她隔著玻璃注視著病榻上的小女孩,告訴記者她也有個10歲的兒子,“我看到這個新聞很難受,一定要來看悅悅一眼。”此時悅悅的爺爺正好也來探視,黃女士立刻將5000元錢塞給老人家,隨後馬不停蹄趕往天河客運站,乘坐下午6時半的客車回柳州。

  昨日下午,海南三亞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致電南方日報記者表示,看到“小悅悅事件”的相關報道,該公司員工非常關注,對小悅悅一家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公司員工自發組織了為小悅悅捐款的行動,從記者處獲知匯款賬號,並將善款匯給小悅悅,“也希望媒體能夠及時報道小悅悅的病情,以便我們了解最新情況。最後衷心祝願小悅悅堅強地挺過難關,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