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江澤民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9日 10: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注:本文原載於人民網,時間為1997年9月12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江澤民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中國共産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一次極為重要的大會,是在世紀之交,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保證全黨繼承鄧小平同志遺志,堅定不移地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確路線勝利前進的大會。

    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鄧小平同志逝世後,全黨在這個問題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把我們的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就是要抓住機遇而不可喪失機遇,開拓進取而不可因循守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經濟體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體制改革要繼續深入,精神文明建設要切實加強,各個方面相互配合,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確定這樣的主題,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願望。

    一、世紀之交的回顧和展望

    在二十世紀即將過去的時候,舉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大家有一種共同的認識:我們黨對中華民族的命運擔負著崇高的歷史責任。

    從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中華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國家瀕臨滅亡邊緣,到二零零零年中國在社會主義基礎上進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榮富強,是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百年。

    鴉片戰爭後,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務是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

    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産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這是孫中山領導的。他首先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但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

    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這是中國共産黨成立後,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完成的。經過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並且從新民主主義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取得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就。這是中國從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勝利,也是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義的大勝利。

    第三次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鬥。這是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開始的新的革命。在建國以來革命和建設成就的基礎上,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的蓬勃生機和活力,為全世界所矚目。

    百年巨變得出的結論是:只有中國共産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才能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在新世紀將要到來的時刻,我們面對著嚴峻的挑戰,更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和大好機遇。必須清醒地看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經濟、科技上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給我們很大壓力,我們自身還有許多困難。同時必須充分地看到:第一,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極化,爭取較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是可能的。世界範圍內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經濟繼續增長。這為我們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第二,建國後特別是近二十年來我國已經形成可觀的綜合國力,改革開放為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體制條件,開闢了廣闊的市場需求和資金來源,億萬人民新的創造活力進一步發揮出來。第三,更重要的是,我們黨確立起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這些都是今天擁有而過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備的條件。

    能否抓住機遇,歷來是關係革命和建設興衰成敗的大問題。過去我們抓住了重要歷史機遇,也喪失過某些機遇。現在全黨一定要高度自覺,牢牢抓住世紀之交的歷史機遇,邁出新的步伐。

    展望下世紀,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産總值比二零零零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正如鄧小平所説:“現在,我們國內條件具備,國際環境有利,再加上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在今後的現代化建設長過程中,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比較好的階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夠辦到的。我們就是要有這個雄心壯志!”

    二、過去五年的工作

    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以來的五年,是很不尋常的五年。這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受住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際國內政治風波的嚴峻考驗,繼續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的五年;是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新階段的五年;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進程中,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在各個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在世界格局的劇烈變動中,我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的五年。

    黨的十四大作出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一是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二是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為貫徹十四大精神,中央先後召開七次全會,分別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黨的建設、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二零一零年遠景目標、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一系列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作出了規劃和部署。五年來全黨工作的突出特點是,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認真實施十四大的重要決策,提出並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基本方針,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推進。我國的社會生産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五年來,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從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六年,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二點一,既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又有效抑制了通貨膨脹,避免了大起大落。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農業得到加強,糧食等農産品穩定增長。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鋼鐵、能源等基礎工業迅速發展。東部地區經濟快速增長,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加快。“八五”計劃勝利完成,“九五”計劃的實施有了良好開端。

    改革開放取得新的突破。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大步推進了財政、稅收、金融、外貿、外匯、計劃、投資、價格、流通、住房和社會保障等體制改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宏觀調控體系的框架初步建立。國有企業改革在試點基礎上積極推進。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進一步展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繼續擴大,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大幅度增長,國家外匯儲備顯著增加。

    精神文明建設邁出新的步伐。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可喜成績。宣傳輿論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制定了一系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法律和法規,加強了執法和司法工作。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各民族的大團結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團結穩定的社會政治局面為改革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

    國防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進展。軍隊戰鬥力進一步提高。在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祖國統一和參加國家經濟建設、完成搶險救災等任務中,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年均實際增長百分之七點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百分之五點七,是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市場商品豐富,人民的衣食住用行條件明顯改善。城鄉居民儲蓄大幅度增長。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三千二百萬。

    五年來,我們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洗雪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可以告慰無數的革命先烈和前輩。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感到歡欣鼓舞的盛事,也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讚揚。

    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進一步改善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外部環境。我國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

    我們大力加強了黨的建設。全黨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逐步深入。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大批優秀年輕幹部走上領導崗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力度加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廣大共産黨員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黨內生活向制度化、規範化邁出新的步伐。

    我們清醒地看到,在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矛盾和困難,工作中也有缺點和不足。主要是: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不高,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特別是部分國有企業活力不強;黨風、政風、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的狀況人民群眾還不滿意,貪污腐化、奢侈浪費等現象仍在蔓延滋長,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的問題較為嚴重;收入分配關係尚未理順,地區發展差距還明顯存在,城鄉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等等。我們要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扎紮實實地加以解決。

    回顧五年的工作,總的看這是改革和發展都比較好的時期。我們黨的領導集體順利實現了新老交替,保持了路線、方針、政策的連續性和全國社會政治穩定的局面,妥善處理了國內和對外關係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鞏固和發展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大好形勢,全國人民高興,也獲得國際輿論的普遍好評。五年的實踐證明,黨的十四大作出的決策是正確的,我們黨具有在國內外複雜形勢下駕馭局勢的能力。五年來的成就,是全黨和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這為今後繼續前進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積累了十分寶貴的新鮮經驗,必將極大地鼓舞我們以更大的信心和熱情去奪取新的勝利。

    三、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跨越世紀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用鄧小平理論來指導我們整個事業和各項工作。這是黨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

    中國共産黨是非常重視理論指導的黨。中國人民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産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它的主要創立者是毛澤東,我們黨把它稱為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我們黨把它稱為鄧小平理論。這兩大理論成果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經過遵義會議和延安整風,黨的七大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總結建黨二十四年經驗作出的歷史性決策。現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別是十四大的基礎上,中央建議十五大在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明確規定:中國共産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這是我們黨經過近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作出的歷史性決策。作出這個決策,表明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把鄧小平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新世紀的決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識和心願。

    實踐證明,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鄧小平理論之所以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因為:

    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一九七八年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篇講話,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衝破“兩個凡是”的禁錮,開闢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在走向新世紀的新形勢下,面對許多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艱巨課題,鄧小平理論要求我們增強和提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一切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三個有利於”為根本判斷標準,不斷開拓我們事業的新局面。

    第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新時期的思想解放,關鍵就是在這個問題上的思想解放。我國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前所經歷的曲折和失誤,改革開放以來在前進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歸根到底都在於對這個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撥亂反正,全面改革,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近二十年的歷史性轉變,就是逐漸搞清楚這個根本問題的進程。這個進程,還將在今後的實踐中繼續下去。

    第三,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徵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世界變化很大很快,特別是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進步深刻地改變了並將繼續改變當代經濟社會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都不能不認真對待。鄧小平理論正是根據這種形勢,確定我們黨的路線和國際戰略,要求我們用新的觀點來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強調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墨守成規只能導致落後甚至失敗。這是鄧小平理論鮮明的時代精神。

    第四,總起來説,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它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並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它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又是需要從各方面進一步豐富發展的科學體系。

    鄧小平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他把畢生心血都獻給了中國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他對黨、對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最大貢獻,他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産,就是鄧小平理論。這個理論,集中體現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著作以及黨和國家的重要文獻中。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而實際生活總是在不停的變動中,這種變動的劇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來達到了前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對待馬克思主義,有個學風問題:究竟是從本本出發,還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時就強調:“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現在提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提出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心內容是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是發揚這個優良傳統。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同時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發展來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發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沒有出路。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就是真正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