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在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5日 07: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同志們、朋友們: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堅強領導下,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迅速開展了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鬥爭,奮勇奪取了抗震救災的重大勝利。經過三年的頑強拼搏,我們又取得了災後恢復重建的全面勝利,實現了地震災區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創造了世界災後重建史上的又一次奇跡,書寫了中華民族從災難到進步、從悲壯到豪邁的恢弘篇章!

  今天,我們隆重召開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結表彰大會,就是要全面總結災後恢復重建工作,表彰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奮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努力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在這裡,我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奮戰在恢復重建第一線的廣大幹部群眾,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恢復重建的全國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群眾、各界人士和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關心、支持災區建設的國際友人和有關組織,致以誠摯的謝意!

  同志們、朋友們!

  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是人類救災史上罕見的浩大工程,是中國人民應對自然災害的偉大壯舉。恢復重建範圍廣,涉及13萬多平方公里地域,涵蓋經濟、社會、生態等方方面面;恢復重建規模大,近2000萬受災群眾需要安置,大量損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急需恢復,支離破碎的山川田園需要重新整治;恢復重建難度高,災區山高溝深、地質結構複雜,次生災害頻發,施工環境惡劣;恢復重建時間緊,在3年內要全面完成各項任務。但"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迎難而上,展開了一場艱苦卓絕、感天動地的災後重建鬥爭。

  面對災後恢復重建的艱巨任務,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科學決策,堅強地組織領導各項重建工作。胡錦濤總書記多次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和政治局常委會議,對災後恢復重建作出重大部署。溫家寶總理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制定災後恢復重建規劃和政策措施。全國人大及時審議批准調整中央財政年度預算支出結構,支持建立中央財政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基金。全國政協多次組織調研協商,集智聚力助推災後恢復重建。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心繫災區、情係群眾,一次次深入災區指導恢復重建工作。中央的深切關懷、有力部署,極大地鼓舞了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信心,為災後恢復重建注入了強大動力!

  面對災後恢復重建的艱巨任務,災區幹部群眾不等不靠、奮發圖強,用自己的雙手重建家園。災區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強領導、一線指揮,統籌各方力量,完善工作機制,強力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廣大黨員以身作則、衝鋒在前,團結帶領災區群眾從悲痛中堅強地走出、從廢墟上頑強地站起,用實際行動詮釋共産黨人的先進性。災區廣大群眾以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強烈的主人翁意識,主動投身恢復重建。在殘垣斷壁、廢墟瓦礫上建起的美好新家園,凝聚著災區廣大幹部群眾的汗水和智慧!

  面對災後恢復重建的艱巨任務,對口支援省市顧全大局、勇挑重擔,大力幫助災區開展恢復重建。對口支援省市的黨委、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迅速成立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果斷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有效動員人力物力支援災區。精心挑選的援建幹部和援建人員,不怕苦、不怕難、不怕險,與災區人民攜手並肩、同甘共苦地奮戰在一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與汗水。19個援建省市、35萬援建大軍的無私奉獻,為恢復重建立下了汗馬功勞、作出了巨大貢獻!

  面對災後恢復重建的艱巨任務,人民軍隊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廣泛動員,合力推進災後恢復重建。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堅決聽從黨的召喚,及時搶運重建物資,精心施工援建項目。沒有對口支持任務的省區市通過各種方式大力支援災後恢復重建。紅十字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資金募集、企業重建、技能培訓和仲介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廣大志願者從天南地北趕赴災區,以多種方式為災區提供幫助。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慷慨解囊,傾情支援。人民軍隊和社會各界的寶貴支持,飽含深情厚意,凝聚民族大愛,承載美好祝願,災區人民將永遠銘記在心!

  經過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恢復重建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災區基本生産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得到全面恢復並超過災前水平,實現了"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重建目標,呈現出勃勃生機與活力。可以説,恢復重建的三年,是災區生活條件大變樣的三年,是災區社會事業大跨越的三年,是災區基礎設施大提升的三年,是災區産業結構大調整的三年,也是災區自強不息精神大弘揚的三年。如今的災區,漂亮的農村安置點錯落有致,嶄新的城鎮安居房拔地而起,高水準的學校、醫院等合理分佈,公共服務設施質量和均等化程度躍居西部地區前列,一個安居樂業、生態文明、安全和諧的新家園呈現在世人眼前。如今的災區,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特色優勢産業順勢而起,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主要經濟指標超過震前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如今的災區,幹部群眾樂觀向上、奮發進取,開放意識、創業意識、文明意識大大增強,曾經飽受創傷的災區人民正滿懷信心地創造新的生活。我們不僅重建了一個物質家園,也重建了一個精神家園。傲然聳立地震廢墟之上的,不僅僅是一幢幢建築,還有無比的信心、非凡的勇氣和磅薄的力量。這是一筆巨大的寶貴財富,必將極大地鼓舞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創造出無愧於歷史和時代的偉業!

  同志們、朋友們!

  三年負重前行,我們穿越災難、加快發展,經受住了重重考驗;三年堅韌奮鬥,我們同心協力、頑強拼搏,戰勝了千難萬險。災後恢復重建中展現的制度優勢、凝聚的民族智慧、創造的鮮活經驗,值得我們深入總結和發揚光大。

  中央統籌、分級負責是恢復重建的體制保障。黨中央、國務院對災後恢復重建的堅強領導,再次向世人展示了黨和政府強大的應急動員能力、資源調配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和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上萬億元重建資金的順利籌措,幾十萬建設大軍的迅速組織,四萬多個重建項目的快速推進,再次向世人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決策高效、組織有力、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的巨大優越性。災區省對恢復重建負總責,災區各級黨委和政府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創造性地開展重建工作。恢復重建的偉大實踐充分表明,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只要我們堅持發揮政治和制度優勢,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以人為本、民生優先是恢復重建的核心理念。我們始終堅持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依靠群眾。從快速建成城鄉住房到優先建設學校、醫院,從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到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從關懷"三孤"人員到做好再生育服務,從嶄新的城鎮到漂亮的鄉村,事事關係群眾利益,件件惠及受災群眾。恢復重建的偉大實踐充分表明,群眾利益高於一切,民生重於泰山,只要我們以最快速度恢復災區生活秩序、以最大限度集中資源建設民生設施、以最大力度改善災區生活條件,就一定能夠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奪取對自然災害鬥爭的最後勝利!

  尊重自然、遵循規律是恢復重建的重要原則。面對災區地質條件複雜、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多發的嚴酷現實,我們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生産生活設施和生態環境系統進行恢復重建。堅持科學佈局,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充分考慮潛在災害威脅,確定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優化城鄉體系、人口分佈、産業結構。堅持科學選址,安全至上,積極避讓斷裂帶、地質災害隱患點、泄洪通道。堅持科學治理,在部署生態環境恢復重建任務中,強調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最大限度減少次生災害。恢復重建的偉大實踐充分表明,人類必須懂得認識自然、尊重自然、把握規律,只要我們注重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就一定能夠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促進可持續發展!

  科學規劃、統籌兼顧是恢復重建的根本方法。恢復重建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本著對災區人民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堅持深入調研、廣納民意,科學制定災後恢復重建規劃。在規劃理念上,努力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強調災後恢復重建不是簡單地"克隆"複製,而是功能的完善、結構的優化、特色的彰顯,是更高起點的建設、更高水平的發展;在規劃程序上,堅持開門開放、公開透明,充分發揮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的作用,努力集中全國乃至國外的智慧,確保佈局和設計的合理性、先進性、科學性;在規劃內容上,將恢復重建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佈局、改善城鄉基礎設施、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相聯動,確保了生活與生産、當前與長遠、物質與精神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規劃體系上,堅持目標明確、層次分明、全程覆蓋的原則,將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行業規劃緊密銜接,確保了上下聯動、協調統一,所有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均嚴格按規劃實施。同時,做好中期評估,及時對部分項目進行必要調整,使規劃更加符合災區實際。恢復重建的偉大實踐充分表明,對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和地區長遠發展的建設工程必須週全考慮、縝密組織,只要我們堅持規劃先行、科學指導,就一定能夠高水平、高質量地順利推進,做到不留遺憾、不留隱患、不留包袱,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依靠群眾、激發活力是恢復重建的決定力量。在恢復重建中,我們堅持依靠災區群眾,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通過宣傳引導,調動災區群眾戰勝困難、互幫互助、共建家園的自覺性。通過民主決策,調動災區群眾參與規劃設計、重建選址、工程施工等各個環節的積極性。通過財稅政策,調動災區群眾建房興業、創業就業、增收致富的主動性。恢復重建的偉大實踐充分表明,人民群眾是抗擊自然災害最深厚的基礎、最牢固的支撐、最強大的依靠,只要我們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就一定能夠從人民群眾中獲得不竭的力量源泉,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對口支援、多方參與是恢復重建的關鍵舉措。中央確定的"一省幫一重災縣(市)"的對口支援舉措,將19個省市與災區緊緊連在一起,這是我國抗災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世界救災史上的首創。我們注重創新對口支援形式,有效調動援建省市與災區省的積極性;豐富對口支援內容,推動恢復重建與發展提升雙贏;擴大對口支援效應,不僅使災區群眾生産生活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恢復和提升,而且促進東中西部經濟大合作、文化大交流、理念大融合、民族大團結。恢復重建的偉大實踐充分表明,中華民族具有生死與共、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只要我們和衷共濟、攜手並肩、不懈奮鬥,就一定能夠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依法推進、加強監管是恢復重建的有力保障。國務院頒佈施行了《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一部法規因一場災害而立,開我國立法史和救災史上的先河。中央和各省出臺一系列配套制度,受災省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使災後恢復重建納入法制化軌道,確保災後恢復重建的責任落實。同時,強化工程質量、資金和施工安全,監督檢查工作及時有效跟進,嚴格落實管理制度,嚴格執行法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嚴格進行工程質量監督。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全過程加強對資金、物資籌集使用的監管和審計,確保重建資金按照規定專款專用。充分利用信息網絡平臺,及時公佈重建規劃、項目、資金等相關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恢復重建的偉大實踐充分表明,規章制度是組織重大工程建設的生命線,只要我們堅持依法依規辦事,做到政策公開、規劃公開、規範操作、透明運行,就一定能夠又好又快地建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取信于天下!

  開拓進取、勇於創新是恢復重建的強大武器。災後恢復重建中遇到的很多困難和問題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實際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通過創新資金籌措方式,將政府的引導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有機結合,以有力的財政金融政策和市場化運作模式,激發金融機構和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通過創新住房重建方式,開拓出原址重建、統規統建、統規自建、開發重建、異地安置,以及業主聯建等成功模式,充分滿足了群眾的不同意願,切實維護了群眾的合法利益;通過創新産業重建方式,將産業恢復重建與優化佈局、轉型升級結合起來,增強了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後勁。正是這些積極的探索創新,使災後恢復重建中的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一個個困境迅速突破,推動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進行。恢復重建的偉大實踐充分表明,創新是事業成功的法寶,只要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探索、大膽創新,就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和障礙,不斷把各項事業推向前進,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同志們、朋友們!

  災後恢復重建任務的勝利完成,確實可喜可賀。但也要清醒看到,鞏固恢復重建成果、全面提升災區發展水平,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再接再厲、繼續奮鬥。

  受災地區要奮力開創發展振興新局面。要牢牢把握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抓住實施"十二五"規劃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新機遇,促進災區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要著力鞏固災後恢復重建成果,把建成的項目運營好、維護好、管理好,使恢復重建的成果長期有效地服務災區人民。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促進就業作為災區發展振興的優先目標,繼續抓好特殊困難群體幫扶工作,切實解決好災區群眾建房還貸、上學、就醫等實際困難,繼續做好心理撫慰和再生育服務工作。要著力加強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加大災區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庫除險加固,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堅持不懈抓好生態修復。要著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産業,推進産業結構升級,為災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援建省市要積極探索區域合作新機制。對口支援省市要推進與災區省的長期合作,探索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促進優勢互補,共同拓展發展空間,繼續拓寬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參加援建工作的單位及幹部職工,要珍惜、傳承和發展與災區人民建立的深厚情誼,繼續關心和幫助災區人民。中央有關部門要繼續支持災區發展,在項目、資金、政策、人才等各方面對災區給予扶持,為災區發展振興創造良好條件。

  全社會要從恢復重建的偉大壯舉中汲取新動力。要深入總結恢復重建中的創新和探索,進一步完善我國應急管理機制、防災減災體系、災害救助規範、區域合作途徑、社會動員模式。要在全社會掀起向恢復重建先進集體和模範人物學習的熱潮,學習他們無私奉獻、團結奮進的崇高品質,不怕吃苦、不畏艱難的優良作風,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要繼續弘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抗震救災精神,總結挖掘"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自強不息、感恩奮進,以人為本、崇尚科學"的恢復重建精神,豐富和發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通過總結、學習、宣傳活動,進一步鼓舞鬥志、凝聚力量,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同志們、朋友們!

  三年前,汶川抗震救災偉大鬥爭可歌可泣,讓世界為之動容。三年後,災後恢復重建取得的輝煌成就,被譽為全球災後重建的最佳典範。這些偉大勝利,再次展示了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優勢,進一步增強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再次昭示出,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偉大的中國人民能夠創造任何人間奇跡。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更加堅強的意志、更加堅定的行動、更加堅實的步伐,為創造汶川地震災區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恢復重建
  • 汶川
  • 科學發展觀
  • 物資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