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州首現疑似登革熱病例 一條街先後有多人發燒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3日 03: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洋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穗首現本地疑似登革熱病例 一條街先後有多人發燒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袁建彰

  昨日,廣州市海珠區革新路發現3起疑似登革熱病例,據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透露,這是今年首次本地感染疑似病例。據街坊稱,從9月起,革新路樂善大街及其附近的居民先後出現發燒、出紅疹等症狀,據居民稱前後共有數十名居民出現發熱症狀。目前疾控部門與街道辦等單位已在該社區進行全面滅蚊等處理工作。

  昨日下午4時,海珠區梅園西路上的兩家水族店內冷冷清清,一位住在附近街坊説以前每天下午都會有一批養水族的街坊固定在這裡“傾魚經”,但自從上月起社區內出現多人發燒出紅疹之後,就很少有人出來活動了。據街坊們反映目前已有不少人中招,“都不知道是什麼事情,很多街坊除了買菜之外都不下樓了。”一位正在打牌的老人家説道,她表示兒子也叮囑她不要出門,但她覺得這沒什麼。

  街坊稱一條街多人發熱

  一位街坊告訴記者,與梅園西路僅一路之隔的樂善大街是這場“發熱風波”的源頭。陳姨家裏是第一個染上病的家庭,她説家裏有4個人陸續在國慶前後發燒,兒子是第一個發燒的,治好了之後其他人又跟著發燒。隨後不少鄰居先後發熱,而每個人的症狀出奇地一致:發燒、身上起了紅疹。

  一位街坊甚至説前前後後至少有四五十人患上此病,“光是我家裏都4個了。”她説她奶奶目前依然在家養病,體溫一直在37.8℃~38.2℃之間徘徊,身上的紅疹也未見消褪,“一開始以為是風疹,我奶奶就穿了件長袖衣服,但後來發現不對勁才去了市紅會醫院,不過在醫院檢查後又説不是登革熱。”這位街坊如是説,據她了解到目前仍有一些街坊需要留院觀察。

  3患者疑患登革熱

  記者昨日採訪了廣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楊智聰,他表示疾控部門已經在樂善大街檢查了1098戶居民共2847人,住院居民的血液樣本被送到廣州市疾控中心進行檢驗,其中有3個樣本登革熱病毒測試呈陽性,被列為疑似登革熱病例。“可能是登革熱,但目前還不確定。”楊智聰如是説。

  前日,廣州市、海珠區的疾控部門與鳳凰街道辦等單位組織了100名工作人員來到樂善大街進行處理,通過張貼宣傳畫、街道人員上門為居民滅蚊和派發滅蚊片等方式消滅區內的衛生死角。

  記者昨日下午來到梅園西路,看到許多佩戴紅袖章或佩戴街道辦胸卡的工作人員在社區內巡查,清潔工也在打掃街道衛生。街道辦在區內的十字路口設立了宣傳點,通過有獎問答等形式向街坊宣傳預防登革熱的知識。

  但記者在社區走了一圈時仍見到有積水等衛生隱患,特別是一些無人居住的房屋旁邊,水管的水直接從屋頂滴到地上,形成了一潭小積水。附近的街坊説這裡有不少人在陽臺或樓頂種了許多植物,記者見到部分盆栽內有積水,成了蚊子孵化的溫床。

  市疾控中心:今年首現本地感染疑似病例

  據廣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楊智聰介紹,這次在海珠區革新路發現的3起疑似登革熱病例是廣州今年第一次發現本地感染疑似病例。

  今年有15例“輸入型”病例

  今年內迄今為止在廣州市內共發現了15例確診登革熱病例,但全部屬於“輸入型”病例,即患者並非在廣州感染,只是在廣州發病並被查出患病。

  去年有81例其中51例為本地感染

  “今年迄今為止患登革熱的人數比去年有了明顯下降。”楊智聰介紹道,去年全市共發現81例登革熱病例,其中有51例屬於本地感染病例。

  知多D

  何為登革熱?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依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何時是高發期?

  “這個病通常在夏季和秋季這個時間之內比較多見,一般來説廣州在4月份左右就會發現一些確診病例,而到了5、6月份就會出現本地感染的病例,過了這段時間再出現登革熱病例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楊智聰如是説。

  病菌是如何傳播的?

  登革熱主要由蚊子中的伊蚊傳播。伊蚊有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兩種。一般是由白紋伊蚊傳播。白紋伊蚊在廣東地區多稱為花斑蚊和黑斑蚊,早上、中午、傍晚是其活動高峰期,也是它喜吸人血的時候。當成蚊吸了登革熱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的血液後,登革熱病毒就在蚊子體內大量複製繁殖。在氣溫32℃環境下,伊蚊自吸血後10天起再咬人時,就可把病毒傳染給健康人,使人感染併發生登革熱。

  何處易生伊蚊?

  雨季是白紋伊蚊大量孳生的季節,白紋伊蚊喜歡將卵産在清潔的缸罐、花瓶、廢棄輪胎、竹節、石洞、飯盒、罐頭盒等小積水中,居室內外2.5厘米以上深的積水都是它理想的産卵、孵化場所。白紋伊蚊喜歡白天活動,所以,要提防白天叮人的蚊子。

  病死概率極低

  典型登革熱潛伏期為2至15天,但病死率極低,一般為萬分之三,大部分病人經治療後約10天恢復。

  如何預防?

  預防登革熱的主要工作是要搞好環境衛生,尤其是要注重滅蚊。在做好滅蚊和清理衛生死角的工作之外,居民家中可以安裝紗窗、使用滅蚊片等消滅蚊子,在冬天的時候不要因為冷而把熱氣開得太足,因為這時候室外很冷,蚊子也一樣取暖,就往室內鑽,然後繁殖。另外,東南亞、北美等最受廣州人青睞的旅遊地區都是登革熱高發地區,應注意提高警惕降低患病風險。

  如何判斷患病?

  如果市民有發熱;眼結膜充血;皮膚(主要是四肢)出一些不痛不癢的、壓下去會褪色的紅疹;全身感到疲乏無力,而且關節和骨頭感到疼痛等症狀時,就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病情比較重的患者,還會有出血傾向,例如刷牙會刷出牙血,碰一下皮膚就淤青起來了,這些都是登革熱比較嚴重的症狀。登革熱有很多類型,患上登革熱一般首先表現為發燒,身上出現小紅疹子,這時很容易被誤診為感冒和風疹,因此要及時進行血清化驗檢查。

  身邊有人患病如何隔離?

  如果身邊發現病例,滅蚊、防蚊則是防止登革熱流行的唯一有效措施。

  另外,要管好傳染源,對登革熱病人要隔離在有防蚊設施的病房內,隔離時間不應少於5天。對可疑病人也應進行醫學觀察,並儘快作出病原學檢查。

責任編輯:郭思宇

熱詞:

  • 登革熱病例
  • 發燒
  • 疑似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