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港學者稱“新居屋”有助解決夾心階層住屋問題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2日 2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香港10月12日電(記者 文青)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12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宣佈推出“新居屋”及優化“置安心”計劃。香港學者指出,復建居屋有助解決夾心階層住屋問題,而每年推出5000個單位,相信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香港經濟學者關焯照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現時香港很多家庭入息中位數介乎20000元(港元,下同)至30000元,近年樓價急升,在市場已很難有200萬以下的私樓,因此政府指出150萬元至200萬元居屋,對他們幫助很大。

  過往居屋一直是幫助香港市民置業的階梯,基層市民從公屋搬到居屋,再從居屋搬到私樓,居屋作為公屋與私樓之間的橋梁,有助於整體社會向上流動。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香港樓市隨之暴瀉,加上香港持續通縮、內部消費疲弱、外圍因素不明朗及房屋供過於求的情況下,私人住宅樓宇的凈資産值急速下滑,不少業主的物業變為“負資産”,為了振興經濟,2002年當時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提出9招“救市方案”,當中包括2003年起無限期停售及停建居屋。

  隨著居屋停建,加上經濟逐步復蘇,香港樓市又再度攀升,樓價已超過當年金融風暴時,而一批夾心家庭失去置業的良機,他們既沒有資格申請入息限額較低的公屋,但又無能力在私人市場買樓,變成“高不成”、“低不就”。

  香港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表示,現時4人家庭若在市場租房子住,月租金動輒10000元,對他們帶來很大租金壓力,也構成生活不穩定因素,如果太多這類蝸居族,對社會不是一件好事,新居屋的推出,有助市民完成置業的夢想。

  另外,“新居屋”在計算補價方面,將單位購入時的資助額視為對業主的貸款,不會跟隨物業市場日後升值而調整,業主把單位在公開市場出售前須償還有關貸款。

  關焯照認為,一般而言,樓價會保持上升,新居屋的補地價安排對申請者有很大吸引力,也可以加快居屋在市場的流轉。

  但何濼生認為,由於成功申請居屋的人士已享有住屋福利,若將樓價上升所帶來的利潤也給予居屋人士,是屬於雙重福利,對其他市民不公平。(完)

責任編輯:見紅蕊

熱詞:

  • 施政報告
  • 香港
  • 新居
  • 負資産
  • 香港樓市
  • 夾心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