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寧波:安居樂業更和諧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7日 0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有兩個“浙江第一”,令寧波人自豪:2010年,寧波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1萬元,穩居浙江第一;寧波外來人口400萬,居浙江各市第一。

  “富而有禮、樂而安居、居而思和,是寧波這些年孜孜追求的目標。因為社會和諧,吸引外地務工者紛至沓來;而外來務工者躬身寧波經濟建設,又進一步促進了寧波經濟的快速發展。”寧波市市委書記王輝忠説。

  平等接納外來者

  從社會保險、工資福利到孩子上學、鄰里關係,400萬外來者處處可享“同城待遇”

  進入新世紀,“兩難境地”橫亙在寧波人面前:經濟快速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而外來務工者紛紛涌入,又對社會治安造成衝擊。“勞動關係處理不好,發展經濟就是空話。”寧波市市長劉奇深有感觸。

  解決勞動關係,從何入手?寧波瞄準薪酬問題。

  慈溪市創造性地推出了勞資糾紛應急機制,市鎮兩級建立工資預付基金,有效地維護了職工權益。2006年,寧波對“慈溪經驗”完善提高,在全市範圍內系統實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企業職工工資不再由老闆一個人説了算,專家調研行業內的每一道工序,定出工資標準,形成“企業協商談增長、行業協商談標準、區域協商談底線”的工資協商模式。由於號準了“脈”,令人頭疼的勞資糾紛得到了有效化解。

  寧波人並未就此滿足,2007年又在全市推廣“和諧企業”創建。職工最關心的勞動合同簽訂、社會保險、工資收入成為評選的最大權重;職工滿意度測評在85分以下的企業,不得申報市級“和諧企業”。不僅如此,寧波還規定:無論産業扶持政策,還是稅收、貸款、能源利用、規劃用地等優惠政策,都與“和諧企業”這塊“金字招牌”挂鉤。

  截至今年6月底,寧波52431家企業融入“和諧企業”的創建大潮,連續兩年,“和諧企業”利稅增幅保持在10%以上。“和諧企業”不斷涌現,讓企業和職工獲得雙贏。

  在化解勞資矛盾的探索中,寧波慢慢形成了更深一層的理念:外來者建設寧波,已經成為城市發展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寧波應該有寬闊胸懷,平等接納他們融入這個城市,共生共榮。

  2006年4月,第一家“和諧促進會”在慈溪市坎墩街道五塘新村應運而生。五塘新村靠近慈溪工業區,全村本地人口600多,外來人口倒有3000多。“村民幾乎家家有房屋出租,家家房東、房客鬧得不可開交。我們疲於奔命調解,可摁下葫蘆浮起瓢。”村黨支部書記、和諧促進會會長胡華南説。

  針對這個難題,村幹部對症下藥:增強外地人的歸屬感,讓外地人和本地人共同參與管理。於是,和諧促進會應運而生。籃球比賽、週末舞會、中秋賞月……在交流與融會中,新、老五塘人的心防放開了,矛盾隨之消于無形。

  現在,全市外來人員100人以上的村和社區,都建有這樣的融合組織。和諧的社會氛圍,讓“新寧波人”有了強烈的歸屬感,去年初的“裁員潮”和今年初的“用工荒”,在寧波都沒有出現。

  社會保險、工資支付、義務教育、落戶……隨著寧波提供越來越多的同城待遇,一個走在全國之先、深得民心的外來務工人員服務管理模式——“寧波模式”初步形成。

  城鄉統籌共繁榮

  企業對接農村,市民關心農民,實現從經濟到社會的全面均衡發展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寧波人發現,貧富差距也開始拉大。如果經濟發展持續不均衡,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社會失衡。敢為人先、富有開拓精神的寧波人又開始了探索——

  新年上班第一天,來自江西的寧波五雲筆業有限公司務工人員程金、鄭連紅夫妻倆就搬進了“夫妻宿舍”,這間近20平方米的農居房,衛生間,電話、寬帶網絡等一應俱全。這一福利,是當地“村企結對”探索的新模式。

  2006年初開始,“村企結對”在寧波大規模展開,5000多家有經濟實力的企業結對全市2000多個村,每個結對企業都拿出新農村建設計劃、村莊發展項目表,幫助結對村開發項目、修路建房、辦廠招工……“村企結對”大大推動了寧波城鄉統籌的進程。

  “均衡發展,不僅體現在經濟指標上,更應該體現在我們的施政是否時時以民意為指揮棒、我們的發展成果是否為大多數群眾所共享。”寧波市委、市政府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2007年至今,寧波整合社工、社區幹部、村幹部、派駐幹部,擔任基層和諧促進員。17萬多名和諧促進員遍佈最基層的角角落落,第一時間了解群眾需求與矛盾,解決問題。

  在醫療糾紛這樣的敏感領域,寧波設立專業調解機構,有專人調解,讓群眾心平氣順,多了溝通,少了衝突;海曙區、寧海縣的社情民意服務站,每天有街道幹部、黨代表、政協委員等“坐堂”,更快捷地為群眾解難題;鎮海區黨政機關全面進入網絡問政,定期網絡對話與發言,網上向政府部門反映問題,第一時間定有回復……

  創新管理顯活力

  支持社會組織發展,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大量市場不願做、政府無力做的社會事務有了好“管家”

  在寧波的盲人市民,也有“看”電影的幸福時光。一個名叫“光明電影院”的社會組織在每月第一個週六下午2時,由200輛出租車上門接送盲人市民,高校的共青團志願者們陪在身邊“講電影”。這個組織至今已經堅持服務3年多,非常受歡迎。

  這些年,寧波市政府不斷創新服務和管理,和諧的社會環境産生了巨大向心力,市民自我管理熱情高漲,各類社會組織不斷涌現。

  城管義工協會成立已經3年,從最初的114人,發展至今成員已逾3萬人。“我們的城市我們管”,秉持這一理念,越來越多市民來到這個平臺,清理臟亂差、勸導亂擺亂放的攤販,管交通,管秩序,自我管理下的城市越來越文明。

  “社會組織承擔了大量市場不願做、政府無力做的社會事務,貼近更加多元的社會需求,成為政府推進社會管理的得力助手。”寧波市民政局副局長許義平説。

  寧波市政府鼓勵這一新型組織良性發展。民政局每年配置100萬元,符合要求的社會組織可以申請扶持資金。這種購買服務機制,是寧波一大創新。著名的“81890”熱線運行已經10年,市民只要撥打這個電話,大到政策法規,小到問路查號,都能找到稱心的答覆。

  目前,寧波登記備案的社會組織共有1.1萬多個。這些組織猶如不斷成長的健康細胞,填補社會運行中的各項服務管理的空白,讓社會肌體健康發展。

  和諧家園情意濃

  慷慨幫助他人,共創美好生活,愛在新老寧波人血脈裏不斷流淌

  什麼是寧波的驕傲?龐大的隱名慈善捐贈群體肯定是其中之一。僅去年,寧波隱名捐款的就有380多人次。

  “順其自然”是一名至今無人知道身份的慈善者。從1998年開始,“他”陸續為需要幫助的群眾和受災地區捐款過千萬;余姚的“豫遙”至今已經捐款100多萬元用於助學;新寧波人的雙胞胎孩子銘銘、輝輝是先天性耳聾,父母悲痛欲絕。但他們遇到了“鄭女士”,捐贈65萬元專門救助先天耳聾的孩子。銘銘、輝輝免費裝了耳蝸,重新聽到了世界的聲音……

  2007年,寧波隱名捐款群體獲得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集體獎。比獎項更重要的,是城市的慷慨和友愛,在新老寧波人血脈裏不斷流淌:來寧波的青海女教師羅蘭英身患白血病,2000多寧波人募捐60多萬元,讓她重拾生的希望;北侖區備碶村一間民居忽然失火,來自安徽的徐義勝衝進火海,救出兩個鄰家孩子,自己身上80%皮膚被燒傷……

  3月,寧波組建了全國第一支外來務工人員志願總隊,2.1萬志願者正式註冊;在外來務工人員100人以上的村和社區,外來務工人員300人以上的企業,外來志願服務組織建成率今年底將100%全覆蓋。

  “寧波真是個好地方,風氣好,墻門鄰居和和氣氣,治安好,再晚出門也放心,做個寧波人是福氣……”72歲的陸春芳阿婆這樣感慨!

  當然,感覺到“福氣”的,決不是陸阿婆一個人,寧波下屬11個縣市區,全部連續5年獲評浙江平安市縣區;群眾安全感滿意率測評,每年都在95%以上。

責任編輯:陳琰

熱詞:

  • 羅蘭英
  • 寧波經濟
  • 和諧企業
  • 村企結對
  • 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