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我國老齡事業實現歷史性跨越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5日 05: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青山為憑,綠水作證。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步伐,我國老齡事業走過艱難發展歷程,老齡工作實現了新的歷史性跨越。如今,老齡工作已經成為黨和政府的重要工作,老齡事業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和政府關懷——

  提供制度上可靠保證

  組織機構的建立和老齡政策體系的完善,標誌著我國的老齡事業步入了正確的軌道,開始走向新的起點。

  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歷史。黨中央、國務院始終牽掛著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奉獻畢生精力的老年人,始終牽掛著關係億萬老年人切身利益的老齡事業。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對包括老幹部、老專家、老退伍軍人、老知識分子在內的老齡工作進行了開創性的探索實踐,為老齡事業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對老齡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安排。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我國人口壽命普遍提高,老年人比重日益增長,這從一個方面反映出我國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同時,人口老齡化也給家庭結構和社會生活帶來新的變化,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産生重大影響。對於這樣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全國上下都要有充分的認識,並積極研究制定相應的政策。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老齡機構建設,1999年成立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目前全國已基本建立起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州、盟)、縣(市、區、旗)、鄉鎮(街道)各級老齡工作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村(居)民委員會有專人負責老齡工作,初步形成從中央到地方的工作網絡。

  黨中央、國務院及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中國老齡工作七年發展綱要》、《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劃綱要》、《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關於加強老年人優待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基層老齡工作的意見》、《關於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等一系列法規文件。

  同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總計出臺228部與老齡工作相關的法規文件,內容涵蓋了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機構建設、老年人優待、老年人權益保障、養老服務等方方面面,形成較為完善的老齡政策體系,為老齡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遵循。老齡政策從無到有,在探索中逐步建立,在創新中不斷完善,使老齡事業逐步走上正規化、法制化軌道。

  社會保障——

  重點解決老年人“養”和“醫”問題

  生存,是人生第一要義。社會保障是社會的“安全網”和“減震器”,健全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是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前提。

  我國于1999年進入老齡社會,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8億人,佔總人口的比重達13.3%。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大中城市空巢老年人比例已經達到56.1%。全國城鄉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約3300萬人,佔總體老年人口的19%。人口老齡化對社會養老保障提出嚴峻挑戰。

  國家著力構建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從制度上解決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1992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316.8億元,而到2010年,由於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各項社會保險覆蓋範圍繼續擴大,參保人數和基金規模持續增長,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13420億元。“十一五”期間,全國最低生活保障由3059萬人增加到7525萬人。全國農村五保供養由300萬人增加到556萬人。享受高齡補貼的老人由233.5萬人增加到576.4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已在27個省、自治區的838個縣(市、區、旗)和4個直轄市部分區縣開展,參保人數達10277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數由1.79億增加到8.36億,中央財政就此補助增加到399億元。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由6億增加到110億元。2010年全國有5700多萬65歲以上老年人接受免費健康檢查並建立了健康檔案。

  與此同時,高度重視養老服務、養老機構和老年人優待工作,採取各種措施,努力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照顧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保障老年人不斷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之路。到2010年末,全國各類老年福利機構39904個,床位314.9萬張,收養老年人242.6萬人。全國納入社區管理的企業退休人員共4344萬人。在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各地養老機構如雨後春筍,應時而生。

  老年人維權工作機制不斷建立健全,到2010年末,全國共建立各級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18295個,老年維權協調組織達83216個。繼續實施“金暉行動”等志願服務,全國首個“敬老月”活動期間,各地共組織開展各類為老志願服務行動3200萬人次,惠及8000多萬老年人。

  老有所為——

  保障老年人參與社會的權益

  《1982年老齡問題維也納國際行動計劃》強調:各國政府應當為老年人參與社會經濟生活提供便利。我國政府對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高度重視,強調尊重他們的優良品德,積極創造條件,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和作用,鼓勵和支持老年人充分融入社會,繼續參與社會發展。

  老年人成為了基層社會事務的重要參與力量,他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熱情傾注到社區公共事務上,積極配合村(居)委會,承擔了社區環境治理、治安巡邏、移風易俗、文明風尚宣傳、鄰里糾紛調解、關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的大量工作,為和諧社區和新農村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全國老齡辦與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門共同組織開展了“迎世博、迎亞運、講文明、樹新風”志願服務活動。《2010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到2010年末,全國共有各級老年人協會40多萬個,參加人數4389萬人,其中村(居)老年人協會335480個,鄉(鎮、街道)老年人協會30413個,市(縣)級老年人協會6672個。此外,其他各類老年社團組織共有37193個,參加人數456萬人。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從2003年發起的“銀齡行動”,如今已擴展至全國,累計參加的老年志願者達300萬人次,受益群眾2億多人次,創造經濟價值50多億元。

  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我國老齡機構積極參與老齡問題國際交流與合作,主動地融入國際社會,促進了我國老齡事業的發展,提升了老年人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先後加入了國際老年學學會、國際第三年齡大學協會、國際社會保障協會、國際老齡聯合會、國際老齡協會、國際助老會等6個國際性老齡組織。先後多次派團參加國際老齡組織會議,並主辦了聯合國亞太經社會“98北京老齡問題地區研討會”、第八屆亞洲大洋洲地區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大會,中國老齡協會、地方老齡工作部門和老齡科研單位,完成了一系列國際性和地區性老齡問題科研項目。

  回顧過去,成績來之不易,展望未來,挑戰與機遇並存。我們有理由相信,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有老齡工作者的積極探索和實踐,我國的老齡事業必將前途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