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辛亥人物梁啟超:國家競爭在“民智”非“腕力”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4日 06: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津梁啟超故居。

天津飲冰室。

本報記者採訪梁啟超研究專家、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董方奎教授。

  梁啟超不僅是舊教育制度的埋葬者 也是新教育制度的開創者

  文、圖/陳傑、卜瑜、鄧柱峰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混沌的中國風雲變幻、跌宕起伏,正在經歷從千百年封建社會向近代民主社會轉型的初期,而教育文化的變革也是這個社會轉型期的重要標誌。作為近代中國的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的梁啟超,不僅是舊教育制度的埋葬者,也是新教育制度的開創者;不僅是社會啟蒙教育的佼佼者,也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模範。他是中國近代教育“學校系統的總設計師”,也是比較全面提出新式教育理論和培養新式人才素質標準的理論家。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當一百多年的煙雲散去,清華大學百年慶典上,回首歷史,我們驚奇地發現,作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的梁啟超,在其將近80多萬論及教育的文字中,許多思想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鑒,其教育價值觀和關於國民性格和素質教育的論述,至今對中國教育和振興民族精神具有寶貴的指導作用,也值得當今教育者、家長等深思。

  在廣州東方文德廣場特約支持下,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廣東康梁文化研究會、廣州萬木草堂文化品牌工程組委會聯合主辦的“南粵先賢尋訪百年廣東名人足跡”之康梁改革思想報道,本期讓我們一起走進梁啟超的近代中國教育思想。

  梁啟超堪稱“學校系統的總設計師”

  “他自己懂西學也不多,但還是堅持傳授新思想。”廣東康梁研究會會長趙立人教授稱,康有為創辦萬木草堂,希望通過教書育人培養救國人才,在教學內容上也教八股文,但更重視傳授新思想,尤其是對學生施以德、智、體並重。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董方奎稱,嚴復、康有為、梁啟超、張之洞、盛宣懷、蔡元培等都被提及為近代中國教育的奠基人,但真正稱得上為“近代中國教育的主要奠基人”的還屬梁啟超,而蔡元培則是中國近代教育“大廈的建成者”。

  董方奎説,梁啟超論及教育的文章有80多萬字,是八股文等舊教育制度的掘墓者。他提倡教育救國,首倡教育要定宗旨,鼓吹建立各類新式學校,引進西方教育制度,並制定教育方針、介紹教學方法、設計課程、教材編印、課表、作息時間表、學校管理等等,堪稱“學校系統的總設計師”。蔡元培的教育實踐和理念深受梁啟超的影響,不同的是蔡元培付諸實踐,梁啟超則多以文章形式向社會發言。

  提倡教育優先強國尤須“開民智”

  “人才之多寡,是衡量國勢強弱的標準。”在梁啟超眼裏,國家要發展要靠教育,而他的這種認識來源於他對西方和日本經驗的認可,梁啟超認為,社會發展、革命、建設和科技發展都要靠人才。

  董方奎認為,在後來發展的到底是革命優先還是教育優先的爭論中,梁啟超認為沒有教育就沒有人才,就不能領導人才進行國家建設,因此,梁啟超曾提出了“教育救國”的思想,把教育興國人才培養放在戰略地方,認為,“有非常之才,則足以濟非常之變”。

  “茍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在梁啟超看來,國家要發展進步,必須通過教育培育“新民”。不過,董方奎稱,儘管梁啟超提出教育優先的思想,但到現在卻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

  董方奎説,梁啟超曾説過,“近百年間,歐羅巴之眾,高加索之族,籍制器以滅國,借通商以闢地,於是全球十九,歸其統轄,智之強也”,説明“開民智”的重要,説明“國家的競爭在民智而不在腕力”。

  據介紹,根據要求,我國教育支出應該佔據GDP的4%,但現在卻還達不到這個目標,遠遠跟不上教育發展的需求,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在發展中國家中也排名落後。

  梁啟超把精神教育放在首位

  作為中國近代教育學校總設計師,梁啟超對在教學方法以及素質教育上都有詳細而又前瞻性的論述。董方奎稱,當我們還在為素質教育喋喋不休的時候,卻驚奇發現早在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已經為我們提供了眾多的理念。

  “現在許多老師還是應試教育,要求學生強記知識。”董方奎稱,梁啟超一生追求“趣味”,認為人的一生都要有趣味的元素。對兒童的教育要注意寓教于樂、勞逸結合,可以採取演戲法、編寫歌訣等,吸引兒童的興趣,而不是動則就有寫不完的作業,給兒童帶來巨大的負擔。因此,梁啟超反對注入式教學,認為讓學生強記課本的東西就好像給小孩喂飯,自己已經咀嚼了很久,一點滋味都沒有,還要孩子再嚼幾口,那樣孩子就會認為吃飯是苦不可言的事。

  “教育不是敲門磚,等門開了,磚也拋棄了,再也不會有人和那塊磚頭談戀愛。”梁啟超的幼子、中國航天事業開拓者之一的梁思禮也認為,現在的教育是“學而優則仕”,似乎又回到科舉的年代,教育模式化,學校成了考試機器的工廠,培養會考試、拿高分的人,而不是創新性人才,“很無奈”。

  “三分專業,七分精神”。董方奎説,梁啟超把精神教育放在首位,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做人,提倡學生要理智、報國、為社會服務,並常常在講學中把國家被列強瓜分的命運告之學生,鼓舞國民精神,認為這樣做事才有力量。

  “梁啟超9子女,滿門俊秀”。董方奎説,梁啟超的教育理念在他的子女教育上取得重大的成功,其中一家就出了三個院士,這在國內外都罕見。據梁思禮回憶,父親的“趣味主義”也影響了子女的成長,個個成才。

  李大釗受梁啟超影響

  發起成立“少年中國學會”

  在康有為和梁啟超的從事的教育生涯當中,儘管康有為從事和關注的教育的時間並不長,但帶來的影響卻直接關係到中國的歷史進程,其中包括其領導的戊戌變法,以及梁啟超從事的維護共和、捍衛共和等重大歷史事件,甚至新中國的建立。

  廣東康梁研究會會長趙立人認為,從1891年到1894年,儘管短短只有3年的時間,康有為門下40個學員當中,卻不乏影響中國近代歷史進程,陳韆鞦、梁啟超、麥孟華、陳子包、盧湘夫……其中陳子包儘管在政治上沒有建樹,但卻成為中國近代兒童啟蒙教育家,用洋文編寫了很多通俗的兒童啟蒙教科書,其培養的一大批弟子也走上了教育之路。

  董方奎稱,梁啟超一生創辦、講學的四所學校(湖南時務學堂、東京高等大同學校、清華國學研究院、南開)140多個學生當中,他考究的傑出人物就有蔡鍔、蔣百里(中國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徐志摩、梁實秋、謝國楨等,部長級的有范源濂等等。在清華國學研究院可考的近40 學生中,大多成了清華、北大、復旦、武大的校長、院長、教務長等。

  “二十年前的青少年換句話説,就是當時有産階級的子弟無論是贊成或反對,可以説沒有一個沒有受過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禮的。”郭沫若評價稱。

  據介紹,李大釗發起成立的“少年中國學會”,即受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説》的影響,學會發起時還請梁啟超為贊助員;毛澤東也對斯諾説過,他青少年時代曾受到梁啟超的啟蒙,他學生時代寫文章就是以梁為楷模的,其發起成立的“新民學會”,正是受了梁啟超《新民叢報》和《新民説》的影響。周恩來總理也聽梁啟超講課,做好記錄還以學生記者身份發表在校刊上,並在其後承認受梁啟超影響很大。

  梁門九子女 三人是院士

  長子:梁思成,中國現代建築學的奠基人,親手創辦了東北大學建築系,也是清華大學建築系的重要奠基人,1948年當選首屆中國院士。

  次子:梁思永,中國現代考古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1948年當選首屆中國院士。

  三子:梁思忠,留學美國軍校的高材生,回國後任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炮兵校官,因病早亡,年僅25歲。

  四子:梁思達,經濟學家和工商管理學家,長期在銀行和工商管理部門任職。

  五子:梁思禮,著名火箭系統控制專家,中國航天事業開拓者之一,中國導彈控制系統的學術&&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國際宇航聯合會副主席。

  長女:梁思順,長期隨丈夫從事外交活動,于文學、音樂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詣,曾編有《藝蘅館詞選》。

  次女:梁思莊,著名圖書館學家,長期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任職,是中國現代圖書館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三女:梁思懿,著名社會活動家,全國政協委員。

  四女:梁思寧,是一位參加過新四軍的老革命。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腕力
  • 民智
  • 華中師範大學
  • 軍事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