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南昌:文明創建立足惠民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4日 0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上留下的千古名句。

  今天的滕王閣,新一輪的改造工程已近尾聲。工程採用宋代建築風格,體現“唐風宋韻”,把傳統的防洪堤變成了供市民休閒的地方,營造出多種親水空間,呈現“江人合一”的生態美景。滕王閣的改造工程正是南昌近年來堅持“以民為本”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大手筆之一。

  群眾的“急、難、愁、盼”,就是政府工作著力點

  雖是欠發達城市,南昌患有很多經濟發達城市的“通病”。

  南昌讓市民和外來者最為詬病的是交通混亂,路上機動車、電動車、自行車、行人混行,隨意加塞、變道,到處堵得水泄不通。

  2010年底開始,大規模的路網改造在全市展開。按照“強攻主動脈、健全微循環、拓寬出入口、構建快速路”的總體要求,南昌對全市48條道路、126條小街巷分別組織實施“白改黑”、改造提升和病害處理。

  有關方面精心組織、實施交通組織方案,盡可能降低施工對交通産生的不利影響,錯時施工,開挖土方即挖即運,建築垃圾及時清理,做到施工不擾民。

  根據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需要對所有的公交站點進行優化、提升,建設公交專用道和港灣式站點,設置非機動車道和非機綠化隔離帶,完善道路通行功能,挖掘停車場潛力,用經濟手段引導泊車。

  針對市民踩踏綠地、跨越交通護欄等行為,當地媒體廣泛開展如何爭當文明城市人的討論。

  截至9月20日,南昌圓滿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改造任務,完工道路37條、小街巷128條,完成投資約14.7億元,人行道改造、店舖招牌、建築立面、拆遷還綠等整治工程同步完成。

  西湖區朝陽洲街道辦幹部熊婷家住青山路。“以前上班是件苦差事,老公送完自己再去上班,早上5點多就要起床,生活質量受到很大影響。滕王閣隧道改造通車後單程就減少半個小時,週末看父母、出行購物也方便了。”熊婷説。熊婷的感受代表了南昌市民的真實心聲。

  “知民情才能順民意,群眾的‘急、難、愁、盼’,就是政府工作著力點。”南昌市政協主席盧曉健換屆前是分管城建的副市長,她説,“多年摸索,方法手段不同,創建為民,創建惠民的落腳點沒變,以人為本、注重民意的目標沒變”。

  “啄木鳥”來了,城市管理大變樣

  開車打電話、不係安全帶、吸煙、亂停放,隨地吐痰、翻越馬路欄杆……一系列不文明行為,給南昌的城市形象抹了黑。

  “必須靠精細化管理,打持久戰。”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王文濤拍板,“啄木鳥”行動在南昌全面展開。什麼叫“啄木鳥”行動?王文濤解釋:對城市管理中的突出問題,對嚴重影響城市形象的問題,對群眾意見多、呼聲高的問題,要通過行政抓、媒體找、群眾評等各種手段,健全體制內外監督,強化督查權威,充分發揚“啄木鳥”精神,查原因、查責任。

  當地報紙、電臺、電視、網絡等媒體爭當“啄木鳥”,對影響市容市貌的行為紛紛給予曝光。市直各相關部門、各區(街道)都坐不住了。

  南昌電視臺的劉錚和賴穎江用親身經歷向本報記者講述“啄木鳥”如何在行動。

  南昌號稱“中國水都”,境內河流湖泊眾多,名列保護名單的大小湖泊有32個。可長期以來,對於湖泊的保護還是有很多缺陷。6月初,南昌電視臺“啄木鳥在行動”對艾溪湖的污染情況進行了連續報道。引起了南昌市委主要負責人的高度重視。

  市政府召集相關職能部門召開專門會議,制定整治方案,確定時間表,落實責任單位。僅僅3個多月的時間,艾溪湖整治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僅青山湖區就關停沿線廢舊塑料加工點和集散地300多家,關停養豬養牛場8家。清理打撈污染源幸福渠中的漂浮垃圾400余車。

  “媒體的公信力上升了,市民的熱情和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南昌人民廣播電臺臺長、南昌電視臺總監李良生告訴記者,“每天市民投訴的熱線電話超過100條次,原來是要媒體追蹤好幾期才能整改到位,後來基本上市民投訴、爆料的同時,地方政府和相關單位主動整改,有時記者趕到現場,問題已經解決了。”

  “為什麼市民熱情高漲,不僅僅是因為修了路,交通方便了,贛江沿岸幾百棟建築挂滿了霓虹燈好看了,而是因為‘啄木鳥行動’動真的、來硬的,不是走形式。舉報的各種問題,大部分都得到了落實,有些暫時不能解決的有關部門都給了明確的答覆。”南昌市市長陳俊卿説。

  人與環境和諧互動,市民素質提升了

  “外面是花園,裏面沒法看”。南昌青山綠水,但小區環境臟亂差,家住東湖區百花洲街道31號的李燕燕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今年,區裏出資幫我們把小區整治一新,你看,住在東湖邊,我們心情更好了!”

  在徵集民意基礎上,南昌今年投鉅資首批改造88個社區,類似這樣讓老百姓共享文明創建成果的事還有很多。

  將居民家中老舊的進戶花線換成了安全的絕緣線和接地線,居民不用花一分錢;小街舊巷改造、提高居民居住質量的同時,在騰出的零星地塊上建造開放式室外活動場所;對街口設攤及佔道亭棚經營進行疏導,讓居民出行更順暢……

  身邊困難解決了,居住環境變好了,業餘生活豐富了,越來越多人參與文明創建。很多社區組織志願者,清掃樓道、護林種花,大家踴躍報名。志願服務對於南昌市民曾經是個非常小眾的概念,但伴隨文明城市創建的逐步深入,志願服務已獲得了社會的廣泛支持以及參與。目前,南昌建立社區志願者服務站54個,註冊志願者20萬人;發展慈善義工1.5萬人,募集善款1.65億元。特別是今年,全市有10萬人申請參加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的志願服務。國家統計局南昌調查隊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市民對志願服務的支持率達89.6%,今年的支持率更是達到了98.5%。

  在西湖區朝陽洲街道利中社區,記者看到每棵樹上都挂著“樹木領養牌”,居民們介紹,領養人負責澆水、除草、修剪枯枝。“風氣好,都是鄧阿婆&&帶得好。”居民們説的是76歲的鄧鳳眼老人,8年來,她堅持義務栽花種樹、澆水施肥。數據顯示,南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76%,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3天。

  王文濤説,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是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也是能給人民群眾帶來實惠的民心工程,更是具有基礎性、長期性特點的長效工程,今後南昌將以保持常態、長效、長期為目標,鞏固成果,使城市得發展,讓百姓得實惠。